蒲柳人家(節選)
* * *
有的同志認為這部中篇是一幅風俗畫,這是真確的。在這里,作者對20世紀30年代京東北運河邊上農村的人情世態、生活風習,寫得歷歷如繪,情致纏綿。像望日蓮在七巧之夕,拜月乞巧,穿針引線的插曲就寫得異常真切動人。按照古老的風習,七夕之夜,年已及笄的姑娘,半夜時分,要給垂掛中天的月芽兒焚香叩拜,然后引線穿針,如果一穿而中,便能跟自己心愛的人兒結成良緣。作者那支善于抒情的筆,就從這風習的描繪中透露了這個受盡苦楚的閨女內心對于幸福的強烈渴求。而特別富于情趣的是,所有這一切,又都是通過何滿子偷偷“聽歌”發現的,并且因此,他真正聽到了兩顆年輕熱情的心的互相傾訴,使這小小的插曲,噴灑上一層微妙的喜劇色彩,蕩漾著詩情畫意。又如在運河邊上,何滿子和周檎這叔侄倆,坐在柳蔭下的沙地上,追憶周檎與望日蓮在兒時玩“拜花堂”的往事時,小滿子充滿好奇心的追問和周檎動情的回答,把農村孩子按照古老婚俗玩的游戲,在一問一答中表露得情趣盎然,別具鄉土風味。像這類人情世態的生動描寫,在作品中比比皆是,諸如何大學問請老秀才教書,柳罐斗擺渡為生,引來淪落風塵的云遮月的傳奇式的熱戀,都是十分精彩的篇章。字里行間,我們不僅聽到了北運河淙淙的流水聲,呼吸到瓜棚豆地的泥土氣息,飽覽著北運河兩岸恬美秀麗的風光,而且也體察到世世代代生于斯、長于斯、終老于斯的質樸農民的歡樂和憂傷。所有這一切都說明,作者對于自己所描寫的對象,從生活風習到人物內心,都熟習得有如熟悉自己的指紋。而這正是因為作者本來就是從農村深處走來的一員,血管里流動著農民的血液,對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鄉親們有著刻骨銘心的熱愛,所以他下筆有情,能把他們的心、他們的脈搏摸得那樣準確,表達得這樣貼切。
* * * *
善于真切地再現人情世態、生活風習,把我們引入一個我們不完全了解的天地,當然會使我們覺得新鮮,饒有生趣,這不用說是一種可羨的藝術才能。但是,僅僅忠實地描繪生活風習,卻不一定能使我們引起感情的共鳴,不一定具有扣打人們心弦的強烈藝術力量。這里還應該有更深厚的社會內容,還應該有穿透那表面的生動現象,而表達出人民靈魂中的渴望與追求的更本質的東西,才能使我們進入更高一層的藝術境界。在《蒲柳小屋》的構思中,有一種使我們從感情上流連忘返的吸引力,有一種使我們為之動心的東西,那就是透過一幅幅往日的風俗畫,處處洋溢著、浸潤著蘊藏在樸實淳厚的勞動人民中間的純真熱忱的感情,那種赤誠相見,肝膽相照,危急相扶,困厄相濟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一丈青大娘嫉惡如仇,搶救望日蓮;吉老秤莽撞戇直,痛打小管家;柳罐斗撫養親人,終生不娶,卻又傳奇式地結交了風塵女子云遮月;何大學問為望日蓮、周檎完婚,慷慨割舍兩畝祖傳土地,都閃射出一種耀眼的、足以澡雪精神的光采。世世代代受壓榨、受剝削,在驚人貧困的物質生活煎熬下的農民,積壓著多么深重的苦難、哀傷、痛苦和嘆息,但是深知這些質樸農民性格和內心的作者,卻相信什么也撲滅不了他們精神上的火光,斬傷不了他們淳厚的美德,踐踏不了他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在作者的感受和發現下,他所刻畫的老老少少的勞動者身上,都有著那么豐富強大的精神力量,使你不能不為蘊藏在勞動人民中間的無與倫比的精神美而感嘆!這里面凝聚著他們樸素的愛憎感、是非觀和道德力量。在日常生活中,這種力量支持著、伸張著一切善良的、正直的、美好的事物;而在非常的生活中,這種精神美就會爆發為偉大的斗爭力量,抗擊一切來自舊世界,從陳腐的社會制度中滋生出來的種種不公正、殘暴和邪惡。我以為,這就是這部小說令人動心、令人神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