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我殘損的手掌》教學案例(教學設計、課堂實錄)
師:顯然,本詩的情感呈現出一種前后的對比:前半部分主要是冷色調的,低沉傷痛;后半部分主要是暖色調的,高昂,憧憬。回顧一下,我們剛才讀的時候,有沒有讀出這種情感啊?
(生雜說:沒有。有很多人開始小聲試讀。學生自讀)
師:我來聽聽同學們這時候的朗讀是不是有進步了。請一位同學為我們表演一下。
(指名讓一個學生讀)
師:好多了!總的來說把握住了兩種情感,但一些具體的句子處理的還不夠準確。下面同學們就要想想辦法讓自己的朗讀更有情感更有節奏感一些。我建議大家分組來讀。合作學習的時候,同學們要弄清楚詩人借助那些形象來抒發了什么情感,在語言上哪些句子讓我們很喜歡。讀一讀這些句子,品一品它的韻味,看看是不是讀的更有味道一些。可以分工讀,也可以輪流讀,每個人都要讀到。
自主合作探究使學生獲得學習的自由空間,把課堂還給學生。
(開始分組合作學習。師在小組間巡回解疑)
師:請各小組讀一讀我們最欣賞或最有感受的句子。
生7:(讀“只有那遼遠的一角依然完整……永恒的中國!”)這一節是我們很喜歡的。首先,從感情上來說,它很高昂,能夠給人以鼓舞,讓人讀起來就能感到一種力量。
師:打斷一下,你認為這種力量是什么?“遼遠的一角”具體指什么?
生7:我們查過資料,“遼遠的一角”應指延安。有的資料上說的是解放區。(其他同學紛紛點頭)這種力量就是一種愛國的力量,詩人相信我們國家雖然現在災難深重,但還是有希望的。
師:好!同學們課前查閱資料做的不錯。
適時肯定學生并進行學法指導,教師是學習的指導者和促進者。
生7:其次,從語言上說,這一節用到了很多讓人感覺蓬勃向上的詞語。比如:溫暖、明朗、堅固、蓬勃生春、太陽、蘇生等,讓我們感覺到詩人欣喜、贊美的感情,也受到鼓舞。
師:這一小組對這一節詩的品讀有兩點很值得贊揚。一是善于抓住作者選擇的形象,體會作者在其中寄予的情感。第二是善于抓一些起修飾作用的關鍵詞,從這些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詞語入手,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等會希望其他組的同學能夠學著做做品析。
生8:(讀“這一片湖該是我的家鄉……盡那邊,我蘸著南海沒有漁船的苦水”)這一節我們很喜歡。因為他列舉了一系列事物,表達出了對祖國的熱愛。
生9:這一節中列舉了“這一片湖”“長白山的雪峰”“黃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嶺南的荔枝”“南海沒有漁船的苦水”,在這些事物上面表現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情感。其中第一個列舉的就是作者的家鄉,說明他是非常熱愛自己的家鄉的。
師:這位同學指出,作者將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寄托在這些形象上面。那么為什么作者單單選擇了這些形象呢?西湖是作者的家鄉,所以他首先選擇了它。其他的呢?
生10:長白山、黃河這些都是我們國家很重要的一些地方。像黃河,她是我們的母親河。還有南海,這是我們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