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說》教學設計
教學課時:三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本文作者是我們熟悉的一位古代文學家,初二我們曾經學習過他的什么作品?
從他的那篇作品中我們感受到他的情感變化,是什么原因引發他如此大的情感波動?請一個同學介紹他寫作《小石潭記》的背景。
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文章也是作者被貶謫到永州時所作的一部作品,從《小石潭記》中我們感受到的是作者悲己,今天我們再來感受一下作者憐人的情感。
二、“說”這一體裁的特點,理解課文題目:
我們學過哪些“說”這一體裁的文章的?
你能從《愛蓮說》《馬說》等文章中看出說這一體裁有怎樣的特點?
根據學生生的回答總結:“說”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或敘事兼議論,或議論兼敘事,將敘事和評論結合起來,以說明一個道理。
從課題看本文會寫些什么?(說說捕蛇人的事)
三、讀準課文:
1.讀準字音:(投影出示,指名板演)
嚙(niè)人 臘(xī)之 攣(luán) 踠(wǎn)
瘺(lòu) 癘(lì) 募(mù)有能者 當(dàng)其租入
嗣(sì)為之 幾(jī)死者數(shuò)矣 貌若甚戚(qī)者
蒞(lì)事者 汪然出涕(tì) 鄉鄰之生日蹙(cù) 殫(dān)其地
轉徙(xǐ) 頓踣(bó) 叫囂(xiāo)
曩(nǎng) 隳(huī)突 恂(xún)恂而起
其缶(fǒu) 謹食(sì)之 熙(xī)熙而樂
以俟(sì)夫(fú)
2.讀準停頓:新 課標第一 網
先自由讀課文,再指名讀部分語段,重點出示以下幾句注意讀準停頓:
然得而臘之以為餌
而鄉鄰之生日蹙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3.讀準文章層次:
自由讀課文,小組討論:文章可以分為幾個層次?為什么這樣分?
第一部分(第1段):寫異蛇的性狀和永州人冒死爭捕這種蛇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2—4段):通過蔣氏的自訴悲慘遭遇,寫出賦斂之毒,揭露苛捐重賦給農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第三部分(第5段):點明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文的主題是通過捕蛇人的訴說來體現的,因此,寫蔣氏跟作者的談話時全文的主要部分。而文章的開頭從“永州之野產異蛇”寫起,意在交代捕捉異蛇的緣由。文章的末尾一段則是作者聽了蔣氏哭訴后的感慨和議論,用“賦斂之毒有甚是蛇”這個結論點明主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布置作業:
課后繼續讀課文嘗試理解文意,將疑問畫出。
第二課時
一、復習
分別指名讀課文,按上節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