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說》教學設計
我聽了(蔣氏的訴說)更加悲傷。孔子說:“苛酷的統治比老虎還要兇啊!”我曾經懷疑過這句話,現在從蔣氏的遭遇來看,還真是可信的。唉!誰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這種毒蛇還厲害呢!所以寫了這篇文章,來等待那些(朝廷派來)考察民情的人獲得這篇文章。
二、自讀課文,思考:
1.文章第一段從哪幾個方面,寫毒蛇的“異”的?
參考:外形、毒性、醫療效用。
2.從文章中找出“永之人爭奔走焉”的原因。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參考:當其租入。 暗示了“租”的厲害,為下文蔣氏的哭訴做鋪墊。
3.蔣氏哭訴的總綱是哪一句?下文從哪幾個方面展開具體比較的?有什么效果?
參考:總綱: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 具體:(1)自家三代和同住一地的相鄰對比。(2)以悍吏來鄉逼索賦稅鬧得相鄰擔心害怕,“雞犬不寧”,與蔣氏因捕得蛇“弛然而臥”和獻蛇后“熙熙而樂”對比。(3)以相鄰陰賦稅而先死,蔣氏靠捕蛇而后死作對比。
這樣通過對比反襯出賦斂之毒有甚是蛇,從而較為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題。
4.找出文中表明作者情感態度的語句,說說作者對勞動人民所持的態度。
參考:余悲之 余聞而愈悲 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作者十分同情勞動人民
三、作者將希望寄托在“觀人風者”身上,幻想最高統治者能體察民情,改革弊端,你認為可能嗎?你如何看待作者的這種想法?
參考:不可能,這是他思想局限性的表現,我們如能用歷史的眼光看,就能夠理解他的這種局限性,同時,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出,作者對勞動人民疾苦的關心和同情是真實的、深切的。
四、總結語言:
1.找出文中活用詞。
2.找出文中通假字。
五、布置作業:
1.歸納文中“之”“于”“其”“若”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整理筆記。
板書設計:
捕蛇者說
柳宗元
非死則徙—以捕蛇獨存
雞犬不寧—弛然而臥
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
殫出竭入—甘食其土之有
先死—后死
實施建議:
對對比襯托內容要讓學生通過充分討論自己去發現,這樣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對比、襯托的作用。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