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分類例說與實戰(zhàn)(喻理詩)
6.雪 梅(盧梅坡)
梅雪爭春末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此詩被詩論界譽為宋人哲理詩的壓卷之作。它既有宋詩工巧細密之所長,又兼得唐人詩虛處著墨、意象微茫之特色。"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評價梅雪,恰如其分。此詩好就好在:它能寫出別人詩中所有(雪似梅,梅似雪),又能寫出他人筆下所無(梅雪爭春,各具特長)。這首詠物詩,沒有寫景,沒有抒情,純屬議論,卻寫得如此生動,另具一格。讀了這首詩,我們可以悟出這樣一個哲理:一個人應(yīng)看到自己的長處,也要看到別人的長處,還要看到自己不如別人的地方。
7.詠 玉 (韋應(yīng)物 )
乾坤有精物,至寶無文章。雕琢為世器,真性一朝傷。
詩歌體現(xiàn)了詩人對玉的理解境界。詩人談的哲理是:天下最寶貴的寶物是樸實無華的,一旦追求華麗,便失去了本性,也就不是至寶了。做人也應(yīng)該保持本性和率真,如果裝模作樣,矯飾做作,非但無益,反倒有害。
五、有哲理的詩句
1.唐•汪遵《西河》:“花貌年年溺水濱,俗傳河伯娶生人。自從明宰投巫后,直到如今鬼不神。”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鬼神,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fā)展,都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的客觀實在。整個世界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物質(zhì)世界,世界的本質(zhì)是物質(zhì)。很顯然,西門豹的主張是符合唯物主義觀點的。
2.“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人們對同一事物的反映,因其立場、世界觀、人生觀、思維方法以及知識構(gòu)成的不同,會得出不同的結(jié)論。
3.“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運動是物質(zhì)的根本屬性,是物質(zhì)的存在方式。
4.“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
5、“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構(gòu)成事物的各個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們之間是互相影響、互相制約的關(guān)系。
6.“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①世界上的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fā)展的 ②一切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fā)展都有其基本的秩序,都是有規(guī)律的 ③規(guī)律是客觀的,它的存在和發(fā)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
7、陸游: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迷茫中堅定執(zhí)著地前行,才會有希望的驚喜。
8、劉禹錫: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世間萬物總不能擺脫消亡,但是同時又會有新生命的誕生,表達一種欣慰的情感。
9、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表達一種歷盡艱難險阻后取得成功的驕傲情感,告訴人們成功的韻味,從而激勵世人。
10、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站的高看的遠,每個事物都能發(fā)揮他的作用,即使飽受他人的壓制摧殘也要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
11、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死而后已的一種愛戀。感動他人的往往還是人與人之間的真情,所以好好去守護他人吧。
12、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龜雖壽》)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樂觀向上,積極進,將終生有益、無憾。
13、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