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九年級語文教案 > 小說家談小說(精選7篇)

小說家談小說

發布時間:2022-12-02

小說家談小說(精選7篇)

小說家談小說 篇1

  教學課題     小說家談小說

  教 學時間(日期、課時)   2課時

  教材分析

  蘇教版語文九年級(上)第四單元的教學目標是:閱讀要有獨特的感受。怎樣才能擁有細膩的閱讀體驗,說出獨到的見解?重要的是學會鑒賞文學作品的方法。《小說家談小說》一課由評論《簡單的故事精致的情節》和小說《百合花》組成。設想分三步走:第一步,解讀文本,理解《百合花》用細節描寫的安排情節和塑造人物的藝術特色;第二步,提示策略,明確細節描寫對刻劃人物性格、豐滿人物形象、連接故事情節有著重要的作用,也是鑒賞小說的一個角度;第三步,培養能力,試通過傳神的細節來探究人物的內心世界。我設想將整個認知活動置于交互活動中,調動學生的主體參與,結合交流,研討和教師的點撥啟發,掌握這種鑒賞小說的方法。

  教學目標

  1 、閱讀文章感悟作者的評論觀點。

  2 、閱讀 《 百合花 》 ,簡述故事的情節。

  3 、結合作者的觀點和自己的體會,選取一個角度賞析作品,談出自己的獨特見解

  和感受。

  教學準備

  集體備課意見和主要參考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如何閱讀小說:

  小說閱讀法特指根據小說的體裁特點提出的一種閱讀方法。小說是一種敘事性的

  文學體裁,它的特點是以刻畫典型人物為中心情節和人物活動著的環境的描寫,

  來反映復雜的社會生活。典型人物、故事情節、典型環境是小說的三個要素。閱

  讀小說,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同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尤其要重點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可

  從三個方面入手: 1 、分析人物外貌、動作、活動的描寫,從多方面準確地把握

  人物形象的特征; 2 、著重分析人物與人物、人物與環境的矛盾沖突; 3 、思考

  和發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義。

  (二)熟悉并分析故事情節。熟悉情節可采用朗讀、編寫提綱、復述內容等方式;

  分析情節,要與分析人物性格結合起來,情節都是為塑造人物和表現主題 (中心思

  想)服務的。分析時既要掌握情節發展的連貫性和完整性,從開端、發展、高潮、

  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又不能對情節發展的各個階段平均用力,應當把主要精力

  放在分析情節的發展和高潮部分。

  (三)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以更好 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義。分析環境

  描寫,不應當孤立地進行,而應當與人物形象的分析起,當然,有時為了弄清小說的

  寫作特點,也可以單獨抽出環境描寫來分析,但那要在 分析了思想內容以后再進行。

  以上各篇小說時都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據各篇小說的特點和讀者自己的具體情況

  (如閱讀目的、時間、水平等),可以有所側重。

  二、學習 《 百合花 》 :

  (一)整體感知,掌握小說的的故事情節和主題:

  1 、簡單的故事情節:我軍前沿包扎所里發生的一個小插曲。小說中的“原來是文

  工團員,因戰時需要而被派往前沿包扎所,護送任務派給一個見訊員,他的靦腆和害

  羞使我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和好感。然后新媳婦出現,她起初不愿借被子,為此事通訊

  員蒙羞兩次,且掛破上衣本性善良的女性便心存內疚,她執意尋找機會彌補。后來,

  通訊員在救人時犧牲了,新媳婦毫不猶豫地把百合花被子獻給這位年輕的戰士。

  2 、本文的主題:

  小說通過護送、借被、救護和獻身獻被等情節的描寫,塑造了通訊員、新媳婦兩個

  人物形象,謳歌了為了崇高的信念可以獻了嚴酷環境下年輕戰士的革命精神和軍民魚

  水情。小說表現出的主題,有它獨特的風格。通訊員和新媳婦之所以成為栩栩如生的

  有血有肉的形象,正是因為他們是生活在我們人,他們不一定“高、大、全”但卻使

  我們倍感親切動人 , 具有藝術的感染力。正如茹志娟同志所說:“我也相信自己作品

  里雖然不是‘風口浪尖’上的人物 , 也不是高大完美、叱咤風云的英雄,但他們都

  是實在的 , 從各自的起點邁步向前 …… ,他們自命不凡,是一些一步一步走在革

  命隊伍行列中的人”。

  第二課時 

  (二)細讀課文,理解本文是怎樣塑造人物形象的(小通訊員和新媳婦)。 1 、小通訊

  員的形象:首先,人物性格隨著故事情節的展開而越來越鮮明。開始,從“我”去前沿

  包扎所而引出通訊員 . ,當初,“我”對通訊員并因通訊員一下“把我撂下幾丈遠”而

  對他“生起氣來”,進而,對通訊員“總和我保持著丈把遠的距離”感到好奇,并且對

  當我與通訊員通過艱難而有趣的對話,便對他“越加親熱起來”;當通訊員和“我”一

  起把被子借來之后,“我”已“從心底上的小同鄉”;戰斗打響,不 斷有傷員被送到包扎

  所的時候,“我”掛念著通訊員的安危,待通訊員身負重傷被送到包扎所時,“我強人著

  淚水”,“磕磕絆絆地跑去找醫生”。隨著這些情節的步步發展,“我”的思想感情也在發生

  著變化,通訊員的性格也在不斷“我”保持著一定的距離,看出他細心地關懷同志;從

  他的靦腆羞澀,看出他的樸實、純潔;從他借被子而又想送回去的舉動錯誤的精神;從

  他掩護群眾和傷員,看出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正像茅盾在評這篇小說時談到,這篇

  小說“人物的形象是由人 迎面而來,愈近愈看的清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內心”。

  2 、新媳婦的形象:

  另一個人物是俊俏的新媳婦,過門才三天,渾身上下洋溢著喜氣。她盡 咬著嘴唇笑,

  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沒笑完。這是一個她善良純樸,對“同志弟”有著樸素天然的骨肉

  情深,一旦理解了戰爭的意義,理解了小通訊員生命的價值,她便毫不猶豫地愛的嫁妝

  敬獻出來。小說主要寫了她在兩件事情上態度的前后變化。 ? 第一件事:對那作為新

  娘子唯一嫁妝的新被子,開頭出于舍不得而不 愿借給傷員蓋,后來卻主動用它來給烈士

  收殮遺體。第二件事:在包扎所護理傷員時,開始又羞又怕,放不開手,后來卻莊嚴、

  虔誠地給重傷員解衣拭身子,通訊員犧牲后,她情,流著淚為他縫補肩上的破洞,并把

  自己的新被子鋪在棺材里。新媳婦的性格變化,我們也是逐步認識的。開始作者讓我們

  著眼的是新媳婦的嫻靜、美麗、忸怩、羞澀,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地了解了她的內心,她

  對解放軍的熱愛。作者就是這樣一步深入一步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隨著情節的發

  展通訊員和新媳婦的形象越來越鮮明,越來越有光彩。

  (三)探究文章是如何使用細節描寫的。

  大量生動的細節描寫 , 使人物形象血肉豐滿 , 栩栩如生。

  讀完 《 百合花 》 這篇小說,通訊員的形象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音容笑貌

  ,舉手投足,卻仿佛歷歷在目,使人有呼之欲出之感特的人物性格,還得益于許多典型細

  節描寫,尤其是前后呼應的細節刻畫,在全篇中就有這么幾處:通訊員槍筒插的樹枝和野菊花“我”兩個饅頭,通訊員衣服上撕破的大洞,新媳婦的棗底百合花新被,特別是通訊員被門鉤撕破衣服這一細節描寫,前后用了四次抱被子時因慌張而掛破上衣;第二次是通訊員要給“我”開飯是我看到的;第三次“我”看見他安詳的合著眼,軍裝的肩頭塊布還掛在那里”;最后一次新媳婦縫那個破洞。通過這前后呼應的細節描寫,一方面表現通訊員不顧個人安危,把生的希望留質。另一方面表現新媳婦對通訊員的關心、痛惜。再如饅頭這一細節,出現兩次;第一次通訊員要去時給“我”留下的兩個飯,這是他對同志的關心、體貼;而第二次是當通訊員犧牲后,“我”無意中摸到他給“我”開的 飯,兩個干硬的饅頭。撫通訊員的音容笑貌歷歷在目,如今,物存人亡,怎不讓人痛心疾首。另外,百合花被子,新媳婦的五次笑,步槍筒里的樹枝和野菊花等也是本文典型的細節。有些細節描寫不但深刻地刻畫了人物性格,而且對于表現主題也非常重要。例如:小說結尾對那條百合花被子的描寫,它不用 ,說明新媳婦對解放軍的真摯情感,而且巧妙地點了小說的主題:我們的戰士是高尚的,他得到人民的熱愛是當之無愧的人民對戰士的赤誠感情,猶如百合花那樣純潔、美好,又如通訊員槍筒里的樹枝和野菊花,這一細節,不僅直接表現通訊員加戰斗的樂觀情緒,而且說明他對大自然、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熱愛。

  第三課時

  一、繼續探討小說 《 百合花 》 :

  (四)探討小說中的景物描寫的作用。小說中的景物描寫,也起著刻畫主題的作用。比如“早上下過一陣小雨 …… 空氣里也帶有一股新鮮溫潤 的香味”。這一景物描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派生機勃勃的和平景象。在一次殘酷的戰斗之前,我所在看到的卻是這樣的景象,這就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命戰士,不僅臨危不懼,而且洋溢著樂觀主義精神。還有天黑了,天邊涌現一輪滿月 …… 那一輪皎潔的月亮,我也憎惡起來發展故事情節,烘托人物心情,起著重要作用。由于整個戰場被皎潔的月光朗照著,所以戰斗才會那樣激烈,那樣殘酷,付出的代價才大,通訊員就是在白夜的攻擊中壯烈犧牲的。

  (五)本文的寫作特色:對比手法富有詩意。第一處是通訊員出場時他的槍筒里插著幾根樹枝作偽裝,在他離開我時,槍筒里又插上了一枝野菊花。槍是戰爭工具,戰爭能射出殺人子彈的槍筒里插著象征自然 與和平的樹枝與菊花,這本身就是一個鮮明的對比,是一個戰地寓言,讓我們在無言中感受劇烈沖突。第二處對比是通訊員犧牲后新媳婦與醫生、“我”的態度之不同。醫生聽了聽通訊員的心臟后,默默起身說:“不用打針了的角度來作出這一決定的;對于通訊員衣服上的破洞,“我”勸道:“不用縫了。”這是從理智出發而言;而新媳婦卻拿著縫著那個破洞”,此時,她一定想起了通訊員借被子時的靦腆與局促,臨走時的狼狽模樣宛在眼前,舍身救人的英勇無畏宛在眼前什么也沒想,只是這樣一針一線地縫著,只求內心一片安寧。這是情感與理智的鮮明對比,是情感對死亡的戰勝。第三處對比發生在小說結尾。在把通訊員的尸體放進棺材前,衛生員要揭掉他身上的被子,新媳婦卻“劈手奪過被子”,將這條灑滿“象征著純潔與感情”的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蓋在通訊員身上,似乎在她眼里,通訊員只是睡著了。在這樣的對比中,通訊員、新媳婦的形象更加完美也劃上了詩意的句號。

  二、在了解了小說 《 百合花 》 的基礎上,閱讀茅盾的這篇評論。

  茅盾的 《 簡單的故事 ? 精致的情節 》 一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評論這篇小說的?

  文章第一段先概括情節,然后概括作品“清新、俊逸”的風格。

  第二段明確評論的重點:怎樣展開故事和塑造人物的。

  第三段說明作品通過發展的細節,描寫人物的精神風貌和精神世界。

  第四段說明作品通過細節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五段說明作品通過細節描寫使情節一氣貫通。

  第六段概括寫閱讀作品的感受,并概括作品的特點。

  三、完成課后的練習題:

  1 、小說的結尾,描寫新媳婦為犧牲的戰士細細密密地縫著衣服上的破洞,并蓋上她惟一的嫁妝 —— 全新的百合花被子,這讓文有關的細節:新媳婦起初舍不得借被子,小戰士刮破了衣服卻死活不讓新媳婦縫補,戰士給我兩個饅頭開飯,新媳婦在包扎所的忸怩的慚 愧羞澀……借助這些前后呼應的細節描寫,我們不難讀出少婦平靜外表下內心翻騰的情感波瀾:對起初不借被子的懊惱,對先前忸怩的精神的崇敬 …… 這個極富藝術張力的細節描寫折射出少婦純潔而又美好的心靈,這種人性美對讀者的心靈也造成了強烈的沖上的共鳴。

  2 、通訊員步槍筒里原來插著樹枝,在完成護送任務后,槍筒里“又多了一支野菊花”,從一個側面寫出了青年的情趣。“兩次出現,第一次是通訊員把它送給我,表現出對戰友的關心;第二次出現是在通訊員犧牲后,我無意間觸到了它,引發讀者軍衣上的破洞是通訊員在女性面前“慌慌張張”造成的,表現了人物的性格,也推動了情節的發展,有了這個破洞,新媳婦中認出了他,也才有為犧牲了的他縫軍衣的感人場面。百合花被子是小說的情節的紐帶:有了它,就有辦法把兩位人物聯系到一起所,表現出新媳婦的覺悟,因為她只有這一條被子;把他蓋在烈士身上,表現出新媳婦對犧牲者的崇敬和愛戴。

  3 、新媳婦的話 少,和她的性格有關系,也和她是“新媳婦”有關。在借被子時反復寫她笑而不言,羞澀而可愛;補軍衣一節嚴而圣潔

  板書設計

  傳神的細節 → 內心世界 精神風貌

  (小)           (大)

  細節:是細微而具體的,有特殊作用的物件、表情、

  動作、語言、心理等等

小說家談小說 篇2

  《談談小說》教案

  一、     教學目標 :①掌握小說基本知識。

  ②了解典型的含義,學會分析人物性格。

  二、     教學重點、難點:激發學生閱讀小說的興趣。

  三、     教學方法及學法指導:自學和討論法

  四、     使用教具:多媒體輔助教學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在天空飄著雪花的靜謐的夜晚,坐在溫暖的家中,手捧一本小說,與書中的他共渡歡樂時光,是多么令人向往。然而,你可知道怎樣去欣賞小說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談談小說吧。

  (二)知識盤點:歲末了,各大商場、各大公司都在進行年終盤點,今天我們也來進行一下知識的盤點,請大家翻開課本259頁,快速閱讀內容,找出你認為重要的地方劃下來。(幾分鐘后,出示大屏幕上的問題,找學生回答)1、什么是小說?小說包括哪幾個要素?

  2、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有哪些?3、小說的環境描寫有什么作用?

  4、按篇幅長短,小說如何分類?(學生回答時,教師簡要解釋)

  (三)走進人物畫廊:通過知識盤點,我們了解到小說的一些基本常識,我們也明白了,人物是小說的靈魂,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人物畫廊,猜一猜他們是誰,他們有怎樣的性格特征。(出示大屏幕上的人物,讓學生討論、補充說出人物性格)

  孫悟空:勇敢、善斗、神通廣大、忠誠、具有反抗精神。

  林黛玉:多愁善感、清高孤傲、博學多才、對愛情執著。

  林沖:武藝高強、循規蹈矩但逼上梁山后反抗到底。

  諸葛亮:忠誠、有智謀。

  少年閏土:勇敢、活潑、對生活充滿熱情。

  韓麥爾先生:愛國。(通過這個環節,既讓學生掌握概括人物性格的方法,又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四)講解典型:(出示大屏幕)為什么這些人物總那么栩栩如生,在我們心中長駐,因為他們都是個性鮮明的典型。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關于典型的知識。典型就是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是共性個性的統一。我們常說環境塑造人,這個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更主要的是社會環境,因為人是社會中的人。例如孫悟空,如果只看他的大鬧天宮,我們也許會認為有些過分,但仔細想一想,孫悟空是在拼搏之后得到了一個齊天大圣的稱號,他自認為得到了認可,受到了尊重,沒想到只是個騙局,他的尊嚴受到了踐踏,他的人格受到了侮辱,所以他的反抗才這么無法控制,他是在為尊嚴而戰,大鬧天宮是在這個特定背景下產生的。同樣,那么一個勇敢的,天不怕地不怕的悟空對那么一個軟弱、迂腐甚至讓人恨得咬牙切齒的唐僧無比忠誠,是因為唐僧是他經歷了五百年滄海桑田后給他自由的再造父母,而且還給了他真心的關愛,所以,他要士為知己者死。這也是中國人共同認可的做人標準。也就是說,我們認可的典型,一定是共性和個性的統一。所謂共性,是人類共同認可或共同批判的。當然,每一個典型都必須有自己鮮明的個性,沒有個性就沒有魅力,也不會給人留下鮮明的印象。象李逵和魯智深,他們何其相似,但我們卻從不會混淆。李逵的對母至孝、對宋江的絕對忠誠和鹵莽,魯智深的扶貧濟弱、粗中有細又是多么的鮮明啊。所以,我們心中的形象一定是共性和個性的統一。

  (五)我心中的他/她:大家心中一定也有自己最喜歡的人物形象,讓我們一起來說說他的性格特點,特別強調那個最讓人難忘的一點。

  (六)布置作業 :以“善良、誠實、愛心、智慧、忠誠”為話題,任選一個角度,寫一個人物,要寫出人物的個性。

小說家談小說 篇3

  活動目標◆知識與能力1、了解小說的文體特點和作者在小說中表達的思想感情。2、體會小說百合花這一形象的象征意義。3、理解小說的思想內容,分析其藝術特色。4、學習閱讀和鑒賞小說的基本方法。◆過程與方法1、自主閱讀學齡前,指導學生學會在閱讀中形成自己的感受。2、體會在小說中表現人物精神的寫作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學習小說中主人公的崇高品質和美好的心靈。2、學習作者在平常的事物和人物中發現美的能力,養成勤于觀察和思考的能力。重點、難點及活動突破◆重點1、了解小說的故事情節和作者表達和思想感情。2、把握評論的主要觀點,學習小說評論的寫作方法。3、學習在閱讀中如何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并學會表達自己的見解。◆難點1、把握小說的基本特點。2、理解茅盾先生對小說的評論觀點。3、學習小說鑒賞的基本方法。◆活動突破1、自主閱讀小說,在教師的指導下分析小說的故事情節和思想感情。2、學會在閱讀中形成自己的感受,學習小說評論的寫作方法。3、結合評論文章加深對小說的理解。課時安排4課時活動過程第 一 課 時學會閱讀小說教 師 活 動學 生 活 動一、如何閱讀小說小說是一種敘事性的文學體裁,它的特點是以刻畫典型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活動著的環境的描寫,來反映復雜的社會生活。典型人物、故事情節、典型環境是小說的三個要素。閱讀小說,與閱讀一般的記敘文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同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一)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尤其要重點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可從三個方面入手:1、分析人物外貌、動作、細節、語言、心理活動的描寫,從多方面準確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2、著重分析人物與人物、人物與環境的矛盾沖突;3、思考和發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義。(二)熟悉并分析故事情節。熟悉情節可采用朗讀、編寫提綱、復述內容等方式;分析情節,要與分析人物性格結合起來,因為小說的任何一個情節都是為塑造人物和表現主題(中心思想)服務的。分析時既要掌握情節發展的連貫性和完整性,從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全過程來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又不能對情節發展的各個階段平均用力,應當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節的發展和高潮部分。(三)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義。分析環境描寫,不應當孤立地進行,而應當與人物形象的分析結合在一起,當然,有時為了弄清小說的寫作特點,也可以單獨抽出環境描寫來分析,但那要在分析了思想內容以后再進行。以上各點,并不是在閱讀每篇小說時都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據各篇小說的特點和讀者自己的具體情況(如閱讀目的、時間、水平等),可以有所側重。二、組織自主閱讀《百合花》,讀后用自己的話說說這篇小說的故事情節。三、組織賞析小說中的細節描寫讀了小說之后,你覺得哪些地方寫得最精彩,挑一處來說說給大家聽聽。明確:大量生動的細節描寫,使人物形象血肉豐滿,栩栩如生。讀完《百合花》這篇小說,通訊員的形象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音容笑貌,舉手投足,卻仿佛歷歷在目,使人有呼之欲出之感。這獨特的人物性格,還得益于許多典型細節描寫,尤其是前后呼應的細節刻畫,在全篇中就有這么幾處:通訊員槍筒插的樹枝和野菊花,通訊員給“我”兩個饅頭,通訊員衣服上撕破的大洞,新媳婦的棗底百合花新被,特別是通訊員被門鉤撕破衣服這一細節描寫,前后用了四次,第一次是抱被子時因慌張而掛破上衣;第二次是通訊員要給“我”開飯是我看到的;第三次“我”看見他安詳的合著眼,軍裝的肩頭上漏著那個大洞,一塊布還掛在那里”;最后一次新媳婦縫那個破洞。通過這前后呼應的細節描寫,一方面表現通訊員不顧個人安危,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的高貴品質。另一方面表現新媳婦對通訊員的關心、痛惜。再如饅頭這一細節,出現兩次;第一次通訊員要去時給“我”留下的兩個饅頭,說是給我開飯,這是他對同志的關心、體貼;而第二次是當通訊員犧牲后,“我”無意中摸到他給“我”開的飯,兩個干硬的饅頭。撫物思人,幾小時前,通訊員的音容笑貌歷歷在目,如今,物存人亡,怎不讓人痛心疾首。另外,百合花被子,新媳婦的五次笑,步槍筒里的樹枝和野菊花等也是本文典型的細節。有些細節描寫不但深刻地刻畫了人物性格,而且對于表現主題也非常重要。例如:小說結尾對那條百合花被子的描寫,它不僅起了刻畫人物的作用,說明新媳婦對解放軍的真摯情感,而且巧妙地點了小說的主題:我們的戰士是高尚的,他得到人民的熱愛是當之無愧的。戰士的高尚情操,人民對戰士的赤誠感情,猶如百合花那樣純潔、美好,又如通訊員槍筒里的樹枝和野菊花,這一細節,不僅直接表現通訊員的天真質樸和即將參加戰斗的樂觀情緒,而且說明他對大自然、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熱愛。 聆聽、理解                   閱讀、交流閱讀、復述 閱讀、圈點批注、討論、交流第 二 課 時研讀《百合花》教 師 活 動學 生 活 動一、細讀課文,讀后請說說你喜歡小說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明確:1、小通訊員的形象首先,人物性格隨著故事情節的展開而越來越鮮明。開始,從“我”去前沿包扎所而引出通訊員.,當初,“我”對通訊員并沒什么好感,甚至因通訊員一下“把我撂下幾丈遠”而對他“生起氣來”,進而,對通訊員“總和我保持著丈把遠的距離”感到好奇,并且對他“發生了興趣”;當我與通訊員通過艱難而有趣的對話,便對他“越加親熱起來”;當通訊員和“我”一起把被子借來之后,“我”已“從心底上愛上這位傻呼呼的小同鄉”;戰斗打響,不斷有傷員被送到包扎所的時候,“我”掛念著通訊員的安危,待通訊員身負重傷被送到包扎所時,“我強忍著淚水”,“磕磕絆絆地跑去找醫生”。隨著這些情節的步步發展,“我”的思想感情也在發生著變化,通訊員的性格也在不斷的展示,從他總和“我”保持著一定的距離,看出他細心地關懷同志;從他的靦腆羞澀,看出他的樸實、純潔;從他借被子而又想送回去的舉動,看出他勇于改正錯誤的精神;從他掩護群眾和傷員,看出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正像茅盾在評這篇小說時談到,這篇小說“人物的形象是由談而濃,好比一個人迎面而來,愈近愈看的清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內心”。2、新媳婦的形象另一個人物是俊俏的新媳婦,過門才三天,渾身上下洋溢著喜氣。她盡咬著嘴唇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沒笑完。這是一個極普通的農村婦女,她善良純樸,對“同志弟”有著樸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戰爭的意義,理解了小通訊員生命的價值,她便毫不猶豫地將自己唯一的最心愛的嫁妝敬獻出來。小說主要寫了她在兩件事情上態度的前后變化。 第一件事:對那作為新娘子唯一嫁妝的新被子,開頭出于舍不得而不愿借給傷員蓋,后來卻主動用它來給烈士收殮遺體。第二件事:在包扎所護理傷員時,開始又羞又怕,放不開手,后來卻莊嚴、虔誠地給重傷員解衣拭身子,通訊員犧牲后,她以極為深切的哀悼之情,流著淚為他縫補肩上的破洞,并把自己的新被子鋪在棺材里。新媳婦的性格變化,我們也是逐步認識的。開始作者讓我們著眼的是新媳婦的嫻靜、美麗、忸怩、羞澀,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我們越來越深刻地了解了她的內心,她對解放軍的熱愛。作者就是這樣一步深入一步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隨著情節的發展通訊員和新媳婦的形象越來越鮮明,越來越有光彩。二、探討小說中的景物描寫的作用把小說中的景物描寫找出來讀一讀,說說這些景物描寫在小說中起什么作用。明確:小說中的景物描寫,也起著刻畫主題的作用。比如“早上下過一陣小雨……空氣里也帶有一股新鮮溫潤的香味”。這一景物描寫有色有味,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派生機勃勃的和平景象。在一次殘酷的戰斗之前,我所在看到的卻是這樣的景象,這就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我”一個革命戰士,不僅臨危不懼,而且洋溢著樂觀主義精神。還有天黑了,天邊涌現一輪滿月……那一輪皎潔的月亮,我也憎惡起來了。這一景物描寫對發展故事情節,烘托人物心情,起著重要作用。由于整個戰場被皎潔的月光朗照著,所以戰斗才會那樣激烈,那樣殘酷,付出的代價才會那樣大,通訊員就是在白夜的攻擊中壯烈犧牲的。三、本文的寫作特色:對比手法富有詩意讀了本文后,你覺得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是什么?明確:第一處是通訊員出場時他的槍筒里插著幾根樹枝作偽裝,在他離開我時,槍筒里又插上了一枝野菊花。槍是戰爭工具,戰爭中誰也無心賞花,在能射出殺人子彈的槍筒里插著象征自然與和平的樹枝與菊花,這本身就是一個鮮明的對比,是一個戰地寓言,讓我們在無言中感受戰爭與和平的劇烈沖突。 第二處對比是通訊員犧牲后新媳婦與醫生、“我”的態度之不同。醫生聽了聽通訊員的心臟后,默默起身說:“不用打針了。”他是從職業技術的角度來作出這一決定的;對于通訊員衣服上的破洞,“我”勸道:“不用縫了。”這是從理智出發而言;而新媳婦卻拿著針“細細地、密密地縫著那個破洞”,此時,她一定想起了通訊員借被子時的靦腆與局促,臨走時的狼狽模樣宛在眼前,舍身救人的英勇無畏宛在眼前……也許她又什么也沒想,只是這樣一針一線地縫著,只求內心一片安寧。這是情感與理智的鮮明對比,是情感對死亡的戰勝。 第三處對比發生在小說結尾。在把通訊員的尸體放進棺材前,衛生員要揭掉他身上的被子,新媳婦卻“劈手奪過被子”,將這條灑滿“象征著純潔與感情”的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蓋在通訊員身上,似乎在她眼里,通訊員只是睡著了。在這樣的對比中,通訊員、新媳婦的形象更加完美,文章也劃上了詩意的句號。閱讀、勾畫、交流                                  閱讀、勾畫、交流           討論、交流                  第 三 課 時學習評論教 師 活 動學 生 活 動一、復述故事情節二、組織自學《簡單的故事 精致的情節》認真閱讀茅盾的《簡單的故事  精致的情節》一文,看看茅盾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評論這篇小說的?和你的見解是否一樣?三、完成課后的探究題:1、小說的結尾,描寫新媳婦為犧牲的戰士細細密密地縫著衣服上的破洞,并蓋上她惟一的嫁妝——全新的百合花被子,這讓我們自然回憶起前文有關的細節:新媳婦起初舍不得借被子,小戰士刮破了衣服卻死活不讓新媳婦縫補,戰士給我兩個饅頭開飯,新媳婦在包扎所的忸怩羞澀……借助這些前后呼應的細節描寫,我們不難讀出少婦平靜外表下內心翻騰的情感波瀾:對起初不借被子的懊惱,對先前忸怩的慚愧,對小戰士獻身精神的崇敬……這個極富藝術張力的細節描寫折射出少婦純潔而又美好的心靈,這種人性美對讀者的心靈也造成了強烈的沖擊,引起了讀者情感上的共鳴。2、通訊員步槍筒里原來插著樹枝,在完成護送任務后,槍筒里“又多了一支野菊花”,從一個側面寫出了青年的情趣。“兩個干硬的饅頭”兩次出現,第一次是通訊員把它送給我,表現出對戰友的關心;第二次出現是在通訊員犧牲后,我無意間觸到了它,引發讀者對人物品格的懷想。軍衣上的破洞是通訊員在女性面前“慌慌張張”造成的,表現了人物的性格,也推動了情節的發展,有了這個破洞,新媳婦在他負重傷后從傷員中認出了他,也才有為犧牲了的他縫軍衣的感人場面。百合花被子是小說的情節的紐帶:有了它,就有辦法把兩位人物聯系到一起;借給包扎所,表現出新媳婦的覺悟,因為她只有這一條被子;把他蓋在烈士身上,表現出新媳婦對犧牲者的崇敬和愛戴。3、新媳婦的話少,和她的性格有關系,也和她是“新媳婦”有關。在借被子時反復寫她笑而不言,羞澀而可愛;補軍衣一節,新媳婦的形象莊嚴而圣潔。復述故事情節 自學,和自己的見解比較,修改自己的見解 交流,說出自己的見解補充資料一、作者簡介 1、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人。1913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6年畢業,進入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工作。曾參加五四新文化運動,1920年加入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參與中共籌建。1920年開始文學活動,曾與鄭振鐸、葉圣陶等人一起組織文學研究會。主編《小說月報》對我國新文化運動產生深遠影響。,倡導現實主義,翻譯介紹外國文藝.對我國新文學運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1927年發表第一部中篇小說《幻滅》,它與相繼問世的《動搖》(1928)、《追求》(1928)合為總名《蝕》的三部曲,引起強烈的反響。中篇小說《虹》發表于1930,1933年的長篇小說《子夜》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 茅盾曾三次居住虹口,山陰路132弄6號為茅盾在虹口的第三寓所。1946年5月自渝來滬住此。為《文匯報》、《大公報》等撰稿,發表由259人簽名的《上海文化界反內戰斗爭自由宣言》、《郭沫若、茅盾等為李聞血案致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書》、《我們大聲疾呼美軍應趕快退出中國!》、《我們要求政府切實保障言論自由》等多種宣言。參加紀念魯迅逝世10周年活動,12月應邀訪蘇,次年4月回國。11月14日,黨中央為保護他的安全,派葉以群護送他去香港。1948年32月,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并籌備第一次全國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國文聯主席、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主席。建國后出任第一任文化部長,當選為歷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歷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和第四、五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2、茹志鵑,曾用筆名阿如、初旭。祖籍浙江杭州,當代著名女作家。1925 年9月生于上海。1943年隨兄參加新四軍,先在蘇中公學讀書,以后一直在部隊文工團工作,任過演員、組長、分隊長、創作組組長等職。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從南京軍區轉業到上海,在《文藝月報》做編輯。1960年起從事專業文學創作,是中國作協會員,中國作協上海分會理事。1977年當選上海七屆人民代表。現為《上海文學》編委。她的創作以短篇小說見長。筆調清新、俊逸,情節單純,細節豐富傳神。善于從較小的角度去反映時代本質。她的許多作品如《百合花》、《靜靜的產院》、《如愿》、《阿舒》、《三走嚴莊》等都受到過茅盾、冰心、魏金枝、侯金鏡等老一輩作家的好評,一些作品被譯成日、法、俄、英、越等多國文字在國外出版。她的主要作品集有:《百合花》(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靜靜的產院》(中國青年出版社1962年)、《高高的白楊樹》(上海文藝出版社1959年)《剪輯錯了的故事》、(《人民文學》1979年2月)等等。 二、《百合花》作品鑒賞 短篇小說《百合花》是茹志鵑的成名之作。作家寫這篇小說時,正值反右斗爭處于緊鑼密鼓之際,她的親人也未能幸免于此。面對冷酷的現實,她不由懷念起戰時的生活和那時的同志關系。于是,這象征著純潔與感情的“百合花”便在作家“匝匝憂慮”、“不無悲涼的思念”之中燦然開放,給當時文壇帶來一股沁人的清香。茅盾評價這篇小說是“我最近讀過的幾十個短篇中間最使我滿意,也最使我感動的一篇。”《百合花》的成功主要在于作家在表現革命戰爭、軍民關系這類莊嚴主題時突破了當時流行的條條框框,顯現出清新俊逸的風格,令人耳目一新。首先,作者選擇的人物都是普通平凡的戰士和老百姓,她們有血有肉、個性鮮明,與通常那種高大全式的英雄形象顯然不同。小說中的小通訊員年僅19歲,參軍才一年。他涉世不深、天真質樸,不乏關心戰友、體貼群眾的愛心,又對生活充滿情趣,槍筒里常用樹枝和野花來點綴;他憨厚靦腆,與女同志一接觸便渾身不自在,但在危急關頭卻能挺身而出舍己救人。另一個人物是俏俊的新媳婦,過門才三天,渾身上下洋溢著喜氣。她盡咬著嘴唇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沒笑完。這是一個極普通的農村婦女,她善良純樸,對“同志弟”有著樸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戰爭的意義,理解了小通訊員生命的價值,她便毫不猶豫地將自己唯一的最心愛的嫁妝敬獻出來。作者寫出這樣一個鮮亮的形象是想以“一個正處在愛情幸福之漩渦中的美神”來“反襯這個年輕、尚未涉足愛情的小戰士”從而譜寫出一曲“沒有愛情的愛情牧歌”。同時,小說的表現手法也有許多獨到之處。從選材上講,作者將戰火紛飛的戰斗場面推為背景,將小通訊員壯烈犧牲情景通過民工的敘述從側面表現出來,就連小通訊員第一次向新媳婦借被碰壁的沖突也是做暗場處理,不做正面描寫。作品僅僅截取幾個極為普通的生活橫斷面,從幾件平凡的小事中深入開掘,展開對軍民關系饒有詩意的描寫。作者的構思巧妙,“她以那條棗紅底上灑滿百合花的假洋緞被面做為貫穿全文的線索,以純潔的百合花象征人物的美好心靈,使小說中的人物聯系起來,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藝術整體,從一個特定的角度揭示解放戰爭勝利的基礎和力量源泉,以小見大,意味深長。”作者還擅長通過細膩而有層次的心理活動來刻畫人物。例如作品中的“我”在剛剛接觸小通訊員時,因趕路不及而“生起氣來”,然后又對他奇怪的保持距離的作法而“發生興趣”,以后是對小同鄉“越加親熱”,接下去是“從心底上愛上這位傻呼呼的小同鄉”,最后,“我”懷著崇敬的心情,“看見那條棗紅底色上灑滿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蓋上了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臉”。就這樣,小說通過“我”的一系列心理變化,由遠而近、由表及里、由淡而濃地刻畫和凸現了小通訊員動人的形象。善于運用典型的細節描寫也是這篇小說的特點。如小戰士槍筒中插的樹枝和野花,他衣肩上的破洞,給“我”開飯的兩個饅頭,以及那條百合花被等細節都在作品中重復出現,前呼后應,這些描寫不僅渲染烘托出情境氣氛,而且極生動地反映了人物的神態和心理,使作品極富感染力,具有濃郁的抒情性。總之,這篇小說以樸素、自然、清新的筆調抒寫和贊美了人與人之間的最美好最純真的感情,創造出一種優美圣潔的意境,讀后令人久久難忘。 四、《百合花》中對比構建的詩意 (鄭晨寅)茅盾用古人評詩常用的“清新、俊逸”二詞來評價《百合花》的風格,并說它“富于抒情詩的風味”可謂一語中的,而對比手法在小說詩意建構中的重要作用更是不可忽視。 第一處是通訊員出場時他的槍筒里插著幾根樹枝作偽裝,在他離開作者時,槍筒里又插上了一枝野菊花。槍是戰爭工具,戰爭中誰也無心賞花,在能射出殺人子彈的槍筒里插著象征自然與和平的樹枝與菊花,這本身就是一個鮮明的對比,是一個戰地寓言,讓我們在無言中感受戰爭與和平的劇烈沖突。 第二處對比是通訊員犧牲后新媳婦與醫生、“我”的態度之不同。醫生聽了聽通訊員的心臟后,默默起身說:“不用打針了。”他是從職業技術的角度來作出這一決定的;對于通訊員衣服上的破洞,“我”勸道:“不用縫了。”這是從理智出發而言;而新媳婦卻拿著針“細細地、密密地縫著那個破洞”,此時,她一定想起了通訊員借被子時的靦腆與局促,臨走時的狼狽模樣宛在眼前,舍身救人的英勇無畏宛在眼前……也許她又什么也沒想,只是這樣一針一線地縫著,只求內心一片安寧。這是情感與理智的鮮明對比,是情感對死亡的戰勝。 第三處對比發生在小說結尾。在把通訊員的尸體放進棺材前,衛生員要揭掉他身上的被子,新媳婦卻“劈手奪過被子”,將這條灑滿“象征著純潔與感情”的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蓋在通訊員身上,似乎在她眼里,通訊員只是睡著了。在這樣的對比中,通訊員、新媳婦的形象更臻完美,文章也劃上了詩意的句號。 這三處對比,有如火與冰、生與死的對視,有如現實與理想的遙望,有力地增強了文章的詩意。

小說家談小說 篇4

  一、教學目標:

  1 、閱讀文章感悟作者的評論觀點。 

  2 、閱讀 《 百合花 》 ,簡述故事的情節。

  3 、結合作者的觀點和自己的體會,選取一個角度賞析作品,談出自己的獨特見解和感受。

  二、教學課時:三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如何閱讀小說:

  小說閱讀法特指根據小說的體裁特點提出的一種閱讀方法。小說是一種敘事性的文學體裁,它的特點是以刻畫典型人物為中心情節和人物活動著的環境的描寫,來反映復雜的社會生活。典型人物、故事情節、典型環境是小說的三個要素。閱讀小說,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同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尤其要重點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可從三個方面入手: 1 、分析人物外貌、動作、活動的描寫,從多方面準確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2 、著重分析人物與人物、人物與環境的矛盾沖突; 3 、思考和發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義。

  (二)熟悉并分析故事情節。熟悉情節可采用朗讀、編寫提綱、復述內容等方式;分析情節,要與分析人物性格結合起來,情節都是為塑造人物和表現主題(中心思想)服務的。分析時既要掌握情節發展的連貫性和完整性,從開端、發展、高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又不能對情節發展的各個階段平均用力,應當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節的發展和高潮部分。

  (三)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義。分析環境描寫,不應當孤立地進行,而應當與人物形象的分析起,當然,有時為了弄清小說的寫作特點,也可以單獨抽出環境描寫來分析,但那要在分析了思想內容以后再進行。

  以上各篇小說時都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據各篇小說的特點和讀者自己的具體情況(如閱讀目的、時間、水平等),可以有所側重。

  二、學習 《 百合花 》 :

  (一)整體感知,掌握小說的的故事情節和主題:

  1 、簡單的故事情節:我軍前沿包扎所里發生的一個小插曲。小說中的“原來是文工團員,因戰時需要而被派往前沿包扎所,護送任務派給一個見訊員,他的靦腆和害羞使我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和好感。然后新媳婦出現,她起初不愿借被子,為此事通訊員蒙羞兩次,且掛破上衣本性善良的女性便心存內疚,她執意尋找機會彌補。后來,通訊員在救人時犧牲了,新媳婦毫不猶豫地把百合花被子獻給這位年輕的戰士。

  2 、本文的主題: 

  小說通過護送、借被、救護和獻身獻被等情節的描寫,塑造了通訊員、新媳婦兩個人物形象,謳歌了為了崇高的信念可以獻了嚴酷環境下年輕戰士的革命精神和軍民魚水情。小說表現出的主題,有它獨特的風格。通訊員和新媳婦之所以成為栩栩如生的有血有肉的形象,正是因為他們是生活在我們人,他們不一定“高、大、全”但卻使我們倍感親切動人 , 具有藝術的感染力。正如茹志娟同志所說:“我也相信自己作品里雖然不是‘風口浪尖’上的人物 , 也不是高大完美、叱咤風云的英雄,但他們都是實在的 , 從各自的起點邁步向前 …… ,他們自命不凡,是一些一步一步走在革命隊伍行列中的人”。

  第二課時  

  (二)細讀課文,理解本文是怎樣塑造人物形象的(小通訊員和新媳婦)。 1 、小通訊員的形象:首先,人物性格隨著故事情節的展開而越來越鮮明。開始,從“我”去前沿包扎所而引出通訊員 . ,當初,“我”對通訊員并因通訊員一下“把我撂下幾丈遠”而對他“生起氣來”,進而,對通訊員“總和我保持著丈把遠的距離”感到好奇,并且對當我與通訊員通過艱難而有趣的對話,便對他“越加親熱起來”;當通訊員和“我”一起把被子借來之后,“我”已“從心底上的小同鄉”;戰斗打響,不斷有傷員被送到包扎所的時候,“我”掛念著通訊員的安危,待通訊員身負重傷被送到包扎所時,“我強人著淚水”,“磕磕絆絆地跑去找醫生”。隨著這些情節的步步發展,“我”的思想感情也在發生著變化,通訊員的性格也在不斷“我”保持著一定的距離,看出他細心地關懷同志;從他的靦腆羞澀,看出他的樸實、純潔;從他借被子而又想送回去的舉動錯誤的精神;從他掩護群眾和傷員,看出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正像茅盾在評這篇小說時談到,這篇小說“人物的形象是由人迎面而來,愈近愈看的清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內心”。

  2 、新媳婦的形象:

  另一個人物是俊俏的新媳婦,過門才三天,渾身上下洋溢著喜氣。她盡咬著嘴唇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沒笑完。這是一個她善良純樸,對“同志弟”有著樸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戰爭的意義,理解了小通訊員生命的價值,她便毫不猶豫地愛的嫁妝敬獻出來。小說主要寫了她在兩件事情上態度的前后變化。 ? 第一件事:對那作為新娘子唯一嫁妝的新被子,開頭出于舍不得而不愿借給傷員蓋,后來卻主動用它來給烈士收殮遺體。第二件事:在包扎所護理傷員時,開始又羞又怕,放不開手,后來卻莊嚴、虔誠地給重傷員解衣拭身子,通訊員犧牲后,她情,流著淚為他縫補肩上的破洞,并把自己的新被子鋪在棺材里。新媳婦的性格變化,我們也是逐步認識的。開始作者讓我們著眼的是新媳婦的嫻靜、美麗、忸怩、羞澀,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地了解了她的內心,她對解放軍的熱愛。作者就是這樣一步深入一步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隨著情節的發展通訊員和新媳婦的形象越來越鮮明,越來越有光彩。

  (三)探究文章是如何使用細節描寫的。

  大量生動的細節描寫 , 使人物形象血肉豐滿 , 栩栩如生。 

  ? 讀完 《 百合花 》 這篇小說,通訊員的形象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音容笑貌,舉手投足,卻仿佛歷歷在目,使人有呼之欲出之感特的人物性格,還得益于許多典型細節描寫,尤其是前后呼應的細節刻畫,在全篇中就有這么幾處:通訊員槍筒插的樹枝和野菊花“我”兩個饅頭,通訊員衣服上撕破的大洞,新媳婦的棗底百合花新被,特別是通訊員被門鉤撕破衣服這一細節描寫,前后用了四次抱被子時因慌張而掛破上衣;第二次是通訊員要給“我”開飯是我看到的;第三次“我”看見他安詳的合著眼,軍裝的肩頭塊布還掛在那里”;最后一次新媳婦縫那個破洞。通過這前后呼應的細節描寫,一方面表現通訊員不顧個人安危,把生的希望留質。另一方面表現新媳婦對通訊員的關心、痛惜。再如饅頭這一細節,出現兩次;第一次通訊員要去時給“我”留下的兩個飯,這是他對同志的關心、體貼;而第二次是當通訊員犧牲后,“我”無意中摸到他給“我”開的飯,兩個干硬的饅頭。撫通訊員的音容笑貌歷歷在目,如今,物存人亡,怎不讓人痛心疾首。另外,百合花被子,新媳婦的五次笑,步槍筒里的樹枝和野菊花等也是本文典型的細節。有些細節描寫不但深刻地刻畫了人物性格,而且對于表現主題也非常重要。例如:小說結尾對那條百合花被子的描寫,它不用,說明新媳婦對解放軍的真摯情感,而且巧妙地點了小說的主題:我們的戰士是高尚的,他得到人民的熱愛是當之無愧的人民對戰士的赤誠感情,猶如百合花那樣純潔、美好,又如通訊員槍筒里的樹枝和野菊花,這一細節,不僅直接表現通訊員加戰斗的樂觀情緒,而且說明他對大自然、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熱愛。

  第三課時

  一、繼續探討小說 《 百合花 》 :

  (四)探討小說中的景物描寫的作用。小說中的景物描寫,也起著刻畫主題的作用。比如“早上下過一陣小雨 …… 空氣里也帶有一股新鮮溫潤的香味”。這一景物描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派生機勃勃的和平景象。在一次殘酷的戰斗之前,我所在看到的卻是這樣的景象,這就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命戰士,不僅臨危不懼,而且洋溢著樂觀主義精神。還有天黑了,天邊涌現一輪滿月 …… 那一輪皎潔的月亮,我也憎惡起來發展故事情節,烘托人物心情,起著重要作用。由于整個戰場被皎潔的月光朗照著,所以戰斗才會那樣激烈,那樣殘酷,付出的代價才大,通訊員就是在白夜的攻擊中壯烈犧牲的。

  (五)本文的寫作特色:對比手法富有詩意。第一處是通訊員出場時他的槍筒里插著幾根樹枝作偽裝,在他離開我時,槍筒里又插上了一枝野菊花。槍是戰爭工具,戰爭能射出殺人子彈的槍筒里插著象征自然與和平的樹枝與菊花,這本身就是一個鮮明的對比,是一個戰地寓言,讓我們在無言中感受劇烈沖突。第二處對比是通訊員犧牲后新媳婦與醫生、“我”的態度之不同。醫生聽了聽通訊員的心臟后,默默起身說:“不用打針了的角度來作出這一決定的;對于通訊員衣服上的破洞,“我”勸道:“不用縫了。”這是從理智出發而言;而新媳婦卻拿著縫著那個破洞”,此時,她一定想起了通訊員借被子時的靦腆與局促,臨走時的狼狽模樣宛在眼前,舍身救人的英勇無畏宛在眼前什么也沒想,只是這樣一針一線地縫著,只求內心一片安寧。這是情感與理智的鮮明對比,是情感對死亡的戰勝。第三處對比發生在小說結尾。在把通訊員的尸體放進棺材前,衛生員要揭掉他身上的被子,新媳婦卻“劈手奪過被子”,將這條灑滿“象征著純潔與感情”的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蓋在通訊員身上,似乎在她眼里,通訊員只是睡著了。在這樣的對比中,通訊員、新媳婦的形象更加完美也劃上了詩意的句號。

  二、在了解了小說 《 百合花 》 的基礎上,閱讀茅盾的這篇評論。

  茅盾的 《 簡單的故事 ? 精致的情節 》 一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評論這篇小說的?

  文章第一段先概括情節,然后概括作品“清新、俊逸”的風格。

  第二段明確評論的重點:怎樣展開故事和塑造人物的。

  第三段說明作品通過發展的細節,描寫人物的精神風貌和精神世界。

  第四段說明作品通過細節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五段說明作品通過細節描寫使情節一氣貫通。

  第六段概括寫閱讀作品的感受,并概括作品的特點。

  三、完成課后的練習題:

  1 、小說的結尾,描寫新媳婦為犧牲的戰士細細密密地縫著衣服上的破洞,并蓋上她惟一的嫁妝 —— 全新的百合花被子,這讓文有關的細節:新媳婦起初舍不得借被子,小戰士刮破了衣服卻死活不讓新媳婦縫補,戰士給我兩個饅頭開飯,新媳婦在包扎所的忸怩的慚愧羞澀……借助這些前后呼應的細節描寫,我們不難讀出少婦平靜外表下內心翻騰的情感波瀾:對起初不借被子的懊惱,對先前忸怩的精神的崇敬 …… 這個極富藝術張力的細節描寫折射出少婦純潔而又美好的心靈,這種人性美對讀者的心靈也造成了強烈的沖上的共鳴。

  2 、通訊員步槍筒里原來插著樹枝,在完成護送任務后,槍筒里“又多了一支野菊花”,從一個側面寫出了青年的情趣。“兩次出現,第一次是通訊員把它送給我,表現出對戰友的關心;第二次出現是在通訊員犧牲后,我無意間觸到了它,引發讀者軍衣上的破洞是通訊員在女性面前“慌慌張張”造成的,表現了人物的性格,也推動了情節的發展,有了這個破洞,新媳婦中認出了他,也才有為犧牲了的他縫軍衣的感人場面。百合花被子是小說的情節的紐帶:有了它,就有辦法把兩位人物聯系到一起所,表現出新媳婦的覺悟,因為她只有這一條被子;把他蓋在烈士身上,表現出新媳婦對犧牲者的崇敬和愛戴。

  3 、新媳婦的話少,和她的性格有關系,也和她是“新媳婦”有關。在借被子時反復寫她笑而不言,羞澀而可愛;補軍衣一節嚴而圣潔

小說家談小說 篇5

  學習目標:

  1、閱讀文章感悟作者的評論觀點。

  2、閱讀《百合花》,簡述故事的情節。

  3、結合作者的觀點和自己的體會,選取一個角度賞析作品,談出自己的獨特見解和感受。

  教學過程 :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課時安排

  1、簡介作家作品,布置任務, 了解作家作品、補充明確任務 1

  2、組織自主閱讀《百合花》 閱讀《百合花》

  3、組織復述故事 復述故事

  4、組織對《百合花》的討論 從各個角度討論交流 1

  5、組織自學《簡單的故事 精致的情節》

  自學和自己的見解比較

  6、在自學的基礎上組織再討論 修改自己的見解

  7、指導確立專題 自主組合確定專題

  8、提供幫助 提出疑難 課內1課外3

  9、指導學生形成成果 完成專題

  10、組織交流展示(班上匯報或板報展出) 交流展示成果 1

  師生共同反思

  專題示例 (1)走近矛盾或走近茹志娟,了解其人;

  (2)矛盾或茹志娟的作品的風格(語言、某種手法)初探;

  (3)我眼中的小站士或新媳婦的形象

  (4)我眼中的某位小說家及其作品等等。

  附相關資源

  1、作者簡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人。1913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6年畢業,進入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工作。曾參加五四新文化運動,1920年加入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參與中共籌建。1920年開始文學活動,曾與鄭振鐸、葉圣陶等人一起組織文學研究會。主編《小說月報》對我國新文化運動產生深遠影響。,倡導現實主義,翻譯介紹外國文藝.對我國新文學運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1927年發表第一部中篇小說《幻滅》,它與相繼問世的《動搖》(1928)、《追求》(1928)合為總名《蝕》的三部曲,引起強烈的反響。中篇小說《虹》發表于1930,1933年的長篇小說《子夜》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 茅盾曾三次居住虹口,山陰路132弄6號為茅盾在虹口的第三寓所。1946年5月自渝來滬住此。 為《文匯報》、《大公報》等撰稿,發表由259人簽名的《上海文化界反內戰斗爭自由宣言》、《郭沫若、茅盾等為李聞血案致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書》、《我們大聲疾呼美軍應趕快退出中國!》、《我們要求政府切實保障言論自由》等多種宣言。參加紀念魯迅逝世10周年活動,12月應邀訪蘇,次年4月回國。11月14日,黨中央為保護他的安全,派葉以群護送他去香港。1948年32月,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并籌備第一次全國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國文聯主席、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主席。建國后出任第一任文化部長,當選為歷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歷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和第四、五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茹志鵑,曾用筆名阿如、初旭。祖籍浙江杭州,當代著名女作家。1925 年9月生于上海。1943年隨兄參加新四軍,先在蘇中公學讀書,以后一直在部隊文工團工作,任過演員、組長、分隊長、創作組組長等職。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從南京軍區轉業到上海,在《文藝月報》做編輯。1960年起從事專業文學創作,是中國作協會員,中國作協上海分會理事。1977年當選上海七屆人民代表。現為《上海文學》編委。她的創作以短篇小說見長。筆調清新、俊逸,情節單純,細節豐富傳神。善于從較小的角度去反映時代本質。她的許多作品如《百合花》、《靜靜的產院》、《如愿》、《阿舒》、《三走嚴莊》等都受到過茅盾、冰心、魏金枝、侯金鏡等老一輩作家的好評,一些作品被譯成日、法、俄、英、越等多國文字在國外出版。她的主要作品集有:《百合花》(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靜靜的產院》(中國青年出版社1962年)、《高高的白楊樹》(上海文藝出版社1959年)《剪輯錯了的故事》、(《人民文學》1979年2月)等等。

  2、和作品的鑒賞及有關的網址。

  《百合花》作品鑒賞

  短篇小說《百合花》是茹志鵑的成名之作。作家寫這篇小說時,正值反右斗爭處于緊鑼密鼓之際,她的親人也未能幸免于此。面對冷酷的現實,她不由懷念起戰時的生活和那時的同志關系。于是,這象征著純潔與感情的“百合花”便在作家“匝匝憂慮”、“不無悲涼的思念”之中燦然開放,給當時文壇帶來一股沁人的清香。茅盾評價這篇小說是“我最近讀過的幾十個短篇中間最使我滿意,也最使我感動的一篇。”《百合花》的成功主要在于作家在表現革命戰爭、軍民關系這類莊嚴主題時突破了當時流行的條條框框,顯現出清新俊逸的風格,令人耳目一新。首先,作者選擇的人物都是普通平凡的戰士和老百姓,她們有血有肉、個性鮮明,與通常那種高大全式的英雄形象顯然不同。小說中的小通訊員年僅19歲,參軍才一年。他涉世不深、天真質樸,不乏關心戰友、體貼群眾的愛心,又對生活充滿情趣,槍筒里常用樹枝和野花來點綴;他憨厚靦腆,與女同志一接觸便渾身不自在,但在危急關頭卻能挺身而出舍己救人。另一個人物是俏俊的新媳婦,過門才三天,渾身上下洋溢著喜氣。她盡咬著嘴唇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沒笑完。這是一個極普通的農村婦女,她善良純樸,對“同志弟”有著樸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戰爭的意義,理解了小通訊員生命的價值,她便毫不猶豫地將自己唯一的最心愛的嫁妝敬獻出來。作者寫出這樣一個鮮亮的形象是想以“一個正處在愛情幸福之漩渦中的美神”來“反襯這個年輕、尚未涉足愛情的小戰士”從而譜寫出一曲“沒有愛情的愛情牧歌”。同時,小說的表現手法也有許多獨到之處。從選材上講,作者將戰火紛飛的戰斗場面推為背景,將小通訊員壯烈犧牲情景通過民工的敘述從側面表現出來,就連小通訊員第一次向新媳婦借被碰壁的沖突也是做暗場處理,不做正面描寫。作品僅僅截取幾個極為普通的生活橫斷面,從幾件平凡的小事中深入開掘,展開對軍民關系饒有詩意的描寫。作者的構思巧妙,“她以那條棗紅底上灑滿百合花的假洋緞被面做為貫穿全文的線索,以純潔的百合花象征人物的美好心靈,使小說中的人物聯系起來,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藝術整體,從一個特定的角度揭示解放戰爭勝利的基礎和力量源泉,以小見大,意味深長。”作者還擅長通過細膩而有層次的心理活動來刻畫人物。例如作品中的“我”在剛剛接觸小通訊員時,因趕路不及而“生起氣來”,然后又對他奇怪的保持距離的作法而“發生興趣”,以后是對小同鄉“越加親熱”,接下去是“從心底上愛上這位傻呼呼的小同鄉”,最后,“我”懷著崇敬的心情,“看見那條棗紅底色上灑滿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蓋上了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臉”。就這樣,小說通過“我”的一系列心理變化,由遠而近、由表及里、由淡而濃地刻畫和凸現了小通訊員動人的形象。善于運用典型的細節描寫也是這篇小說的特點。如小戰士槍筒中插的樹枝和野花,他衣肩上的破洞,給“我”開飯的兩個饅頭,以及那條百合花被等細節都在作品中重復出現,前呼后應,這些描寫不僅渲染烘托出情境氣氛,而且極生動地反映了人物的神態和心理,使作品極富感染力,具有濃郁的抒情性。總之,這篇小說以樸素、自然、清新的筆調抒寫和贊美了人與人之間的最美好最純真的感情,創造出一種優美圣潔的意境,讀后令人久久難忘。

  《百合花》中對比構建的詩意

  鄭晨寅

  茅盾用古人評詩常用的“清新、俊逸”二詞來評價《百合花》的風格,并說它“富于抒情詩的風味”可謂一語中的,而對比手法在小說詩意建構中的重要作用更是不可忽視。

  第一處是通訊員出場時他的槍筒里插著幾根樹枝作偽裝,在他離開作者時,槍筒里又插上了一枝野菊花。槍是戰爭工具,戰爭中誰也無心賞花,在能射出殺人子彈的槍筒里插著象征自然與和平的樹枝與菊花,這本身就是一個鮮明的對比,是一個戰地寓言,讓我們在無言中感受戰爭與和平的劇烈沖突。

  第二處對比是通訊員犧牲后新媳婦與醫生、“我”的態度之不同。醫生聽了聽通訊員的心臟后,默默起身說:“不用打針了。”他是從職業技術的角度來作出這一決定的;對于通訊員衣服上的破洞,“我”勸道:“不用縫了。”這是從理智出發而言;而新媳婦卻拿著針“細細地、密密地縫著那個破洞”,此時,她一定想起了通訊員借被子時的靦腆與局促,臨走時的狼狽模樣宛在眼前,舍身救人的英勇無畏宛在眼前……也許她又什么也沒想,只是這樣一針一線地縫著,只求內心一片安寧。這是情感與理智的鮮明對比,是情感對死亡的戰勝。

  第三處對比發生在小說結尾。在把通訊員的尸體放進棺材前,衛生員要揭掉他身上的被子,新媳婦卻“劈手奪過被子”,將這條灑滿“象征著純潔與感情”的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蓋在通訊員身上,似乎在她眼里,通訊員只是睡著了。在這樣的對比中,通訊員、新媳婦的形象更臻完美,文章也劃上了詩意的句號。

  這三處對比,有如火與冰、生與死的對視,有如現實與理想的遙望,有力地增強了文章的詩意。

  查閱下面網址可了解茅盾和茹志娟及其作品:

小說家談小說 篇6

  一

  教學目標:1、積累字詞;

  2、理解茅盾對《百合花》的評論觀點;

  3、學習閱讀和鑒賞小說的基本方法,嘗試寫評論小說的文章。

  4、學習小說中主人公的崇高品質和美好的心靈。

  5、學習作者在平常的事物和人物中發現美的能力,養成勤于觀察和思考的能力。

  教材分析:

  課文由茹志鵑的小說《百合花》和茅盾對小說的評論《簡單的故事  精致的情節》兩塊組成。小說《百合花》主要敘述了小通訊員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后去新媳婦家借被子,爾后在參加團部總攻為掩護擔架員光榮犧牲,新西服義無反顧用自己惟一嫁妝——新百合花被子蓋在小戰士身上。小說借這一簡單的故事,反映了普通人物純潔美好的心靈,表達軍愛民,民擁軍這一戰爭時代的重大主題。小說語言清新,取材新穎,以小見到。在當時表現這一類型的題材中獨樹一幟,給當時文壇帶來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節選茅盾先生的評論從細節描寫對“如何來表現人物”和“展開故事”這一角度來具體剖析小說的精彩和它的獨特藝術魅力。作者對小說的評價,不但為這篇小說奠定了基調,而且對某一歷史時期文學評論中的一些錯誤觀念起到了糾偏作用。同時,全文論題高度集中,觀點獨到新穎,論證分析有力,是一篇值得學生借鑒的優秀評論文章。

  教學設想:1、學習《百合花》的作者是如何運用細節描寫展開情節和塑造人物的。

  2、學習茅盾評論的角度和方法, 結合作者的觀點和自己的體會,選取一個角度賞析作品,談出自己的獨特見解和感受。

  3、學習小說鑒賞的基本方法,嘗試寫評論小說的文章。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 用形象的描繪,從舊課導入新課。

  我們剛剛聆聽完散文家娓娓談散文,正陶醉于《白鷺》那精巧的詩篇之中。白鷺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那悠然站在小樹絕頂的形象,那優美的低飛,宛如在我們面前。我們玩味,我們欣賞,我們陶醉。正在此時,我們耳邊又傳來了小說家朗朗談小說的聲音。這是泰斗茅盾的聲音。現在讓我們跟隨他步入《百合花》的文學殿堂,共同欣賞《百合花》的清新和俊逸,共同欣賞《百合花》那傳神的細節描寫吧!

  二、 整體感知:略讀小說《百合花》,了解情節發展,把握故事大意;并邊讀邊查工具書,    

  初步弄懂生字新詞。

  (一)速讀《百合花》,結合課下注釋,認知下列字詞。

  跌宕     撂     晌     木訥     忸怩     躊躇    執拗     尷尬    虔誠    

  磕絆    羞澀   寬恕    點綴     害臊     憨厚    挪步     訕笑    掂量  

  顫動    跌宕    俊逸

  (二)了解情節發展,把握故事大意及主題。

  1 、簡單的故事情節:我軍前沿包扎所里發生的一個小插曲。小說中的“原來是文工團員,因戰時需要而被派往前沿包扎所,護送任務派給一個見訊員,他的靦腆和害羞使我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和好感。然后新媳婦出現,她起初不愿借被子,為此事通訊員蒙羞兩次,且掛破上衣本性善良的女性便心存內疚,她執意尋找機會彌補。后來,通訊員在救人時犧牲了,新媳婦毫不猶豫地把百合花被子獻給這位年輕的戰士。

  2 、本文的主題: 小說通過護送、借被、救護和獻身獻被等情節的描寫,塑造了通訊員和新媳婦兩個人物形象,謳歌了為了崇高的信念可以獻了嚴酷環境下年輕戰士的革命精神和軍民魚水情。小說表現出的主題,有它獨特的風格。通訊員和新媳婦之所以成為栩栩如生的有血有肉的形象,正是因為他們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人,他們不一定“高、大、全”但卻使我們倍感親切動人 , 具有藝術的感染力。正如茹志娟同志所說:“我也相信自己作品里雖然不是‘風口浪尖’上的人物 , 也不是高大完美、叱咤風云的英雄,但他們都是實在的 , 從各自的起點邁步向前 …… ,他們自命不凡,是一些一步一步走在革命隊伍行列中的人”。

  (三)想想文中有哪兩個主要人物,他們的性格特點是什么?

  小通訊員——純潔、憨厚、靦腆、舍己為人

  新媳婦——善良、淳樸、深明大義、有正義感

  三、引導學生理解作者通過故事發展中的細節描寫來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欣賞其自然與巧妙之處。引導學生指認課文中的細節描寫以及前后呼應之處,并自悟自得,初步了解傳神的細節描寫對發展情節、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小說中前后呼應的細節刻畫,在全篇中有這么幾處:   

  (1)通訊員槍筒插的樹枝和野菊花   

  通訊員槍筒里的樹枝和野菊花,這一細節,不僅直接表現通訊員的天真質樸和即將參加戰斗的樂觀情緒,而且說明他對大自然、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熱愛。  

  (2)通訊員給“我”兩個饅頭   

  饅頭這一細節,出現兩次;第一次通訊員要去時給“我”留下的兩個饅頭,說是給我開飯,這是他對同志的關心、體貼;而第二次是當通訊員犧牲后,“我”無意中摸到他給“我”開的飯,兩個干硬的饅頭。撫物思人,幾小時前,通訊員的音容笑貌歷歷在目,如今,物存人亡,怎不讓人痛心疾首。   

  (3)通訊員衣服上撕破的大洞   

  通訊員被門鉤撕破衣服這一細節描寫,前后用了四次,第一次是抱被子時因慌張而掛破上衣;第二次是通訊員要給“我”開飯是我看到的;第三次“我”看見他安詳的合著眼,軍裝的肩頭上漏著那個大洞,一塊布還掛在那里”;最后一次新媳婦縫那個破洞。通過這前后呼應的細節描寫,一方面表現通訊員不顧個人安危,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的高貴品質。另一方面表現新媳婦對通訊員的關心、痛惜。

  (4)新媳婦的棗底百合花新被   

  有些細節描寫不但深刻地刻畫了人物性格,而且對于表現主題也非常重要。例如:小說結尾對那條百合花被子的描寫,它不僅起了刻畫人物的作用,說明新媳婦對解放軍的真摯情感,而且巧妙地點了小說的主題:我們的戰士是高尚的,他得到人民的熱愛是當之無愧的。戰士的高尚情操,人民對戰士的赤誠感情,猶如百合花那樣純潔、美好。  

  總之,大量生動的細節描寫,使人物形象血肉豐滿,栩栩如生。讀完《百合花》這篇小說,通訊員的形象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音容笑貌,舉手投足,卻仿佛歷歷在目,使人有呼之欲出之感。這獨特的人物性格,得益于許多典型細節描寫,尤其是前后呼應的細節刻畫。

  四、布置作業:

  1.課后查找有關《百合花》的鑒賞資料;

  2.預習茅盾的評論《簡單的故事  精致的情節》。

  第二課時

  一、補充資料(一):《百合花》作品鑒賞

  短篇小說《百合花》是茹志鵑的成名之作。作家寫這篇小說時,正值反右斗爭處于緊鑼密鼓之際,她的親人也未能幸免于此。面對冷酷的現實,她不由懷念起戰時的生活和那時的同志關系。于是,這象征著純潔與感情的“百合花”便在作家“匝匝憂慮”、“不無悲涼的思念”之中燦然開放,給當時文壇帶來一股沁人的清香。茅盾評價這篇小說是“我最近讀過的幾十個短篇中間最使我滿意,也最使我感動的一篇。”《百合花》的成功主要在于作家在表現革命戰爭、軍民關系這類莊嚴主題時突破了當時流行的條條框框,顯現出清新俊逸的風格,令人耳目一新。首先,作者選擇的人物都是普通平凡的戰士和老百姓,她們有血有肉、個性鮮明,與通常那種高大全式的英雄形象顯然不同。小說中的小通訊員年僅19歲,參軍才一年。他涉世不深、天真質樸,不乏關心戰友、體貼群眾的愛心,又對生活充滿情趣,槍筒里常用樹枝和野花來點綴;他憨厚靦腆,與女同志一接觸便渾身不自在,但在危急關頭卻能挺身而出舍己救人。另一個人物是俏俊的新媳婦,過門才三天,渾身上下洋溢著喜氣。她盡咬著嘴唇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沒笑完。這是一個極普通的農村婦女,她善良純樸,對“同志弟”有著樸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戰爭的意義,理解了小通訊員生命的價值,她便毫不猶豫地將自己唯一的最心愛的嫁妝敬獻出來。作者寫出這樣一個鮮亮的形象是想以“一個正處在愛情幸福之漩渦中的美神”來“反襯這個年輕、尚未涉足愛情的小戰士”從而譜寫出一曲“沒有愛情的愛情牧歌”。同時,小說的表現手法也有許多獨到之處。從選材上講,作者將戰火紛飛的戰斗場面推為背景,將小通訊員壯烈犧牲情景通過民工的敘述從側面表現出來,就連小通訊員第一次向新媳婦借被碰壁的沖突也是做暗場處理,不做正面描寫。作品僅僅截取幾個極為普通的生活橫斷面,從幾件平凡的小事中深入開掘,展開對軍民關系饒有詩意的描寫。作者的構思巧妙,“她以那條棗紅底上灑滿百合花的假洋緞被面做為貫穿全文的線索,以純潔的百合花象征人物的美好心靈,使小說中的人物聯系起來,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藝術整體,從一個特定的角度揭示解放戰爭勝利的基礎和力量源泉,以小見大,意味深長。”作者還擅長通過細膩而有層次的心理活動來刻畫人物。例如作品中的“我”在剛剛接觸小通訊員時,因趕路不及而“生起氣來”,然后又對他奇怪的保持距離的作法而“發生興趣”,以后是對小同鄉“越加親熱”,接下去是“從心底上愛上這位傻呼呼的小同鄉”,最后,“我”懷著崇敬的心情,“看見那條棗紅底色上灑滿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蓋上了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臉”。就這樣,小說通過“我”的一系列心理變化,由遠而近、由表及里、由淡而濃地刻畫和凸現了小通訊員動人的形象。善于運用典型的細節描寫也是這篇小說的特點。如小戰士槍筒中插的樹枝和野花,他衣肩上的破洞,給“我”開飯的兩個饅頭,以及那條百合花被等細節都在作品中重復出現,前呼后應,這些描寫不僅渲染烘托出情境氣氛,而且極生動地反映了人物的神態和心理,使作品極富感染力,具有濃郁的抒情性。總之,這篇小說以樸素、自然、清新的筆調抒寫和贊美了人與人之間的最美好最純真的感情,創造出一種優美圣潔的意境,讀后令人久久難忘。

  補充資料(二)茹志鵑,曾用筆名阿如、初旭。祖籍浙江杭州,當代著名女作家。1925 年9月生于上海。1943年隨兄參加新四軍,先在蘇中公學讀書,以后一直在部隊文工團工作,任過演員、組長、分隊長、創作組組長等職。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從南京軍區轉業到上海,在《文藝月報》做編輯。1960年起從事專業文學創作,是中國作協會員,中國作協上海分會理事。1977年當選上海七屆人民代表。現為《上海文學》編委。她的創作以短篇小說見長。筆調清新、俊逸,情節單純,細節豐富傳神。善于從較小的角度去反映時代本質。她的許多作品如《百合花》、《靜靜的產院》、《如愿》、《阿舒》、《三走嚴莊》等都受到過茅盾、冰心、魏金枝、侯金鏡等老一輩作家的好評,一些作品被譯成日、法、俄、英、越等多國文字在國外出版。她的主要作品集有:《百合花》(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靜靜的產院》(中國青年出版社1962年)、《高高的白楊樹》(上海文藝出版社1959年)《剪輯錯了的故事》、(《人民文學》1979年2月)等等。

  二、在初步讀懂《百合花》的基礎上,再精讀茅盾的《簡單的故事  精致的情節》。

  1、文中有十個字是茅盾對《百合花》的總評價,你能找出來嗎?

  明確:簡單的故事  精致的情節

  2、故事的簡單體現在哪?情節的精致又體現在哪?

  明確:故事的簡單體現在本文講了向敵人進攻的我軍前沿包扎所里發生的一個小插曲。

  人物兩個:小通訊員和新媳婦。 

  情節的精致體現在六千字的短篇卻反映了解放軍的崇高品質和人民愛護解放軍的真誠這樣深刻的主題。還表現在故事的展開和人物塑造上。

  3、 讀完《百合花》,你一定會被小說的結尾深深打動。小說的結尾為什么會這樣感人?請你試著運用茅盾的觀點,加上自己的思考,來分析這個問題。

  明確:小說的結尾,描寫新媳婦為犧牲的戰士細細密密地縫著衣服上的破洞,并蓋上她唯一的嫁妝——全新的百合花被子,這讓我們自然回憶起前文的有關細節:新媳婦起初舍不得借被子,小戰士刮破了衣服卻死活不讓新媳婦縫補,戰士給我兩個饅頭開飯,新媳婦在包扎所的忸怩羞澀……借助這些前后呼應的細節描寫,我們不難讀出少婦平靜的外表下內心翻騰的情感波瀾:對起初不借被子的懊惱懊惱,對先前忸怩的慚愧,對小戰士獻身精神的崇敬……這個極富藝術張力的細節描寫折射出少婦純潔又美好的心靈,這種人性美對讀者的心靈也造成了強烈的沖擊,引起了讀者情感上的共鳴。

  4、把你對《百合花》的評論與茅盾的評論比較一下,然后談談你的心得:如何寫小說評論?

  明確:寫好小說評論應該注意:

  ⑴有高度集中的論題。緊扣小說三要素,如茅盾先生緊緊抓住小說評論的兩個核心內容——展開故事和塑造人物,同時又突出小說最成功的特點——細節描寫展開評論。

  ⑵有新穎獨到的觀點。評論是議論文的一種,議論文都必須有明確的觀點;好的評論都應該有獨到的見解。

  ⑶有有力的分析論證。可以運用列舉事例的方法來說明自己的見解,并運用小說創作的一些基本原理適當進行理論分析。

  三、布置作業:1.完成書后習題;

  2.自己嘗試著寫一篇評論。

  板書設計:        小說家談小說

  簡單的故事   精致的情節

  風格上    清新俊逸

  手法上    善用細節描寫

  有高度集中的論題

  有新穎獨到的觀點

  有有力的分析論證

  《小說家談小說》設計二

  揚中樹人  尤亞

  教學目標:1、了解小說的文體特點和作者在小說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理解小說的思想內容,分析其藝術特色。

  3、學習小說鑒賞的基本方法 ,初步具有小說欣賞的能力。

  4、體會軍民深厚的魚水情  感受解放軍偉大的獻身精神。

  教材分析:課文由茹志鵑的小說《百合花》和茅盾對小說的評論《簡單的故事  精致的情節》兩塊組成。小說《百合花》主要敘述了小通訊員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后去新媳婦家借被子,爾后在參加團部總攻為掩護擔架員光榮犧牲,新西服義無反顧用自己惟一嫁妝——新百合花被子蓋在小戰士身上。小說借這一簡單的故事,反映了普通人物純潔美好的心靈,表達軍愛民,民擁軍這一戰爭時代的重大主題。小說語言清新,取材新穎,以小見到。在當時表現這一類型的題材中獨樹一幟,給當時文壇帶來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節選茅盾先生的評論從細節描寫對“如何來表現人物”和“展開故事”這一角度來具體剖析小說的精彩和它的獨特藝術魅力。作者對小說的評價,不但為這篇小說奠定了基調,而且對某一歷史時期文學評論中的一些錯誤觀念起到了糾偏作用。同時,全文論題高度集中,觀點獨到新穎,論證分析有力,是一篇值得學生借鑒的優秀評論文章。

  教學設想:1、了解小說的故事情節和作者表達和思想感情。

  2、把握評論的主要觀點,學習小說評論的寫作方法。

  3、學習在閱讀中如何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并學會表達自己的見解。

  4、理解茅盾先生對小說的評論觀點,將自己的評論和茅盾的評論相互比較求同存異,提高鑒賞水平 ,并能受到啟發拓展感悟。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由如何閱讀小說導入新課:

  小說是一種敘事性的文學體裁,它的特點是以刻畫典型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活動著的環境的描寫,來反映復雜的社會生活。

  典型人物、故事情節、典型環境是小說的三個要素。

  閱讀小說,與閱讀一般的記敘文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同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尤其要重點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分析人物,可從三個方面入手:

  1、分析人物外貌、動作、細節、語言、心理活動的描寫,從多方面準確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2、著重分析人物與人物、人物與環境的矛盾沖突;

  3、思考和發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義。

  (二)熟悉并分析故事情節。

  熟悉情節可采用朗讀、編寫提綱、復述內容等方式;

  分析情節,要與分析人物性格結合起來,因為小說的任何一個情節都是為塑造人物和表現主題(中心思想)服務的。分析時既要掌握情節發展的連貫性和完整性,從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全過程來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又不能對情節發展的各個階段平均用力,應當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節的發展和高潮部分。

  (三)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義。

  分析環境描寫,不應當孤立地進行,而應當與人物形象的分析結合在一起,當然,有時為了弄清小說的寫作特點,也可以單獨抽出環境描寫來分析,但那要在分析了思想內容以后再進行。以上各點,并不是在閱讀每篇小說時都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據各篇小說的特點和讀者自己的具體情況(如閱讀目的、時間、水平等),可以有所側重。

  二、怎樣鑒賞小說?

  熟悉故事情節   了解小說內容    把握小說主題  分析人物形象   理解小說環境

  (一)賞析小說《百合花》,自由朗讀課文,請你用最簡潔的語言復述故事情節。  

  明確:這是向敵人進攻的我軍前沿包扎所里發生的一個小插曲。小說中的“我”原來是文工團員,因戰時需要而被派往前沿包扎所,護送任務派給一個見到女性就臉紅的小通訊員。到包扎所后,我和小通訊員一起給老鄉借被子,新媳婦出現,起初她不想借被子,和通訊員有了誤會,最后在我的解釋下,善良的她把陪嫁的被子借給我們。后來,通訊員在救人時犧牲了,新媳婦毫不猶豫把百合被子獻給烈士。

  (二)分析人物:

  你最喜歡小說中的哪個人物形象,為什么?

  明確:1、小通訊員的形象:首先,人物性格隨著故事情節的展開而越來越鮮明。開始,從“我”去前沿包扎所而引出通訊員.,當初,“我”對通訊員并沒什么好感,甚至因通訊員一下“把我撂下幾丈遠”而對他“生起氣來”,進而,對通訊員“總和我保持著丈把遠的距離”感到好奇,并且對他“發生了興趣”;當我與通訊員通過艱難而有趣的對話,便對他“越加親熱起來”;當通訊員和“我”一起把被子借來之后,“我”已“從心底上愛上這位傻呼呼的小同鄉”;戰斗打響,不斷有傷員被送到包扎所的時候,“我”掛念著通訊員的安危,待通訊員身負重傷被送到包扎所時,“我強忍著淚水”,“磕磕絆絆地跑去找醫生”。隨著這些情節的步步發展,“我”的思想感情也在發生著變化,通訊員的性格也在不斷的展示,從他總和“我”保持著一定的距離,看出他細心地關懷同志;從他的靦腆羞澀,看出他的樸實、純潔;從他借被子而又想送回去的舉動,看出他勇于改正錯誤的精神;從他掩護群眾和傷員,看出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正像茅盾在評這篇小說時談到,這篇小說“人物的形象是由談而濃,好比一個人迎面而來,愈近愈看的清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內心”。

  2、新媳婦的形象:俊俏的新媳婦,過門才三天,渾身上下洋溢著喜氣。她盡咬著嘴唇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沒笑完。這是一個極普通的農村婦女,她善良純樸,對“同志弟”有著樸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戰爭的意義,理解了小通訊員生命的價值,她便毫不猶豫地將自己唯一的最心愛的嫁妝敬獻出來。小說主要寫了她在兩件事情上態度的前后變化。

  第一件事:對那作為新娘子唯一嫁妝的新被子,開頭出于舍不得而不愿借給傷員蓋,后來卻主動用它來給烈士收殮遺體。

  第二件事:在包扎所護理傷員時,開始又羞又怕,放不開手,后來卻莊嚴、虔誠地給重傷員解衣拭身子,通訊員犧牲后,她以極為深切的哀悼之情,流著淚為他縫補肩上的破洞,并把自己的新被子鋪在棺材里。

  新媳婦的性格變化,我們也是逐步認識的。開始作者讓我們著眼的是新媳婦的嫻靜、美麗、忸怩、羞澀,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我們越來越深刻地了解了她的內心,她對解放軍的熱愛。

  作者就是這樣一步深入一步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隨著情節的發展通訊員和新媳婦的形象越來越鮮明,越來越有光彩。

  (三)環境描寫:探討小說中的景物描寫的作用。   

  小說中的景物描寫,也起著刻畫主題的作用。比如“早上下過一陣小雨……空氣里也帶有一股新鮮溫潤的香味”。這一景物描寫有色有味,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派生機勃勃的和平景象。在一次殘酷的戰斗之前,我所在看到的卻是這樣的景象,這就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我”一個革命戰士,不僅臨危不懼,而且洋溢著樂觀主義精神。還有天黑了,天邊涌現一輪滿月……那一輪皎潔的月亮,我也憎惡起來了。這一景物描寫對發展故事情節,烘托人物心情,起著重要作用。由于整個戰場被皎潔的月光朗照著,所以戰斗才會那樣激烈,那樣殘酷,付出的代價才會那樣大,通訊員就是在白夜的攻擊中壯烈犧牲的。   

  布置作業:1.復習回顧小說的鑒賞方法;

  2.預習《簡單的故事 精致的情節》。

  第二課時

  一、組織自學《簡單的故事 精致的情節》。

  茅盾的 《 簡單的故事   精致的情節 》 一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評論這篇小說的?

  文章第一段先概括情節,然后概括作品“清新、俊逸”的風格。

  第二段明確評論的重點:怎樣展開故事和塑造人物的。

  第三段說明作品通過發展的細節,描寫人物的精神風貌和精神世界。

  第四段說明作品通過細節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五段說明作品通過細節描寫使情節一氣貫通。

  第六段概括寫閱讀作品的感受,并概括作品的特點。

  二、本文的寫作特色:對比手法富有詩意

  第一處是通訊員出場時他的槍筒里插著幾根樹枝作偽裝,在他離開我時,槍筒里又插上了一枝野菊花。槍是戰爭工具,戰爭中誰也無心賞花,在能射出殺人子彈的槍筒里插著象征自然與和平的樹枝與菊花,這本身就是一個鮮明的對比,是一個戰地寓言,讓我們在無言中感受戰爭與和平的劇烈沖突。

  第二處對比是通訊員犧牲后新媳婦與醫生、“我”的態度之不同。醫生聽了聽通訊員的心臟后,默默起身說:“不用打針了。”他是從職業技術的角度來作出這一決定的;對于通訊員衣服上的破洞,“我”勸道:“不用縫了。”這是從理智出發而言;而新媳婦卻拿著針“細細地、密密地縫著那個破洞”,此時,她一定想起了通訊員借被子時的靦腆與局促,臨走時的狼狽模樣宛在眼前,舍身救人的英勇無畏宛在眼前……也許她又什么也沒想,只是這樣一針一線地縫著,只求內心一片安寧。這是情感與理智的鮮明對比,是情感對死亡的戰勝。

  第三處對比發生在小說結尾。在把通訊員的尸體放進棺材前,衛生員要揭掉他身上的被子,新媳婦卻“劈手奪過被子”,將這條灑滿“象征著純潔與感情”的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蓋在通訊員身上,似乎在她眼里,通訊員只是睡著了。在這樣的對比中,通訊員、新媳婦的形象更加完美,文章也劃上了詩意的句號。

  附(一):《百合花》中對比構建的詩意      鄭晨寅

  茅盾用古人評詩常用的“清新、俊逸”二詞來評價《百合花》的風格,并說它“富于抒情詩的風味”可謂一語中的,而對比手法在小說詩意建構中的重要作用更是不可忽視。

  第一處是通訊員出場時他的槍筒里插著幾根樹枝作偽裝,在他離開作者時,槍筒里又插上了一枝野菊花。槍是戰爭工具,戰爭中誰也無心賞花,在能射出殺人子彈的槍筒里插著象征自然與和平的樹枝與菊花,這本身就是一個鮮明的對比,是一個戰地寓言,讓我們在無言中感受戰爭與和平的劇烈沖突。

  第二處對比是通訊員犧牲后新媳婦與醫生、“我”的態度之不同。醫生聽了聽通訊員的心臟后,默默起身說:“不用打針了。”他是從職業技術的角度來作出這一決定的;對于通訊員衣服上的破洞,“我”勸道:“不用縫了。”這是從理智出發而言;而新媳婦卻拿著針“細細地、密密地縫著那個破洞”,此時,她一定想起了通訊員借被子時的靦腆與局促,臨走時的狼狽模樣宛在眼前,舍身救人的英勇無畏宛在眼前……也許她又什么也沒想,只是這樣一針一線地縫著,只求內心一片安寧。這是情感與理智的鮮明對比,是情感對死亡的戰勝。

  第三處對比發生在小說結尾。在把通訊員的尸體放進棺材前,衛生員要揭掉他身上的被子,新媳婦卻“劈手奪過被子”,將這條灑滿“象征著純潔與感情”的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蓋在通訊員身上,似乎在她眼里,通訊員只是睡著了。在這樣的對比中,通訊員、新媳婦的形象更臻完美,文章也劃上了詩意的句號。

  這三處對比,有如火與冰、生與死的對視,有如現實與理想的遙望,有力地增強了文章的詩意。

  附(二):茹志鵑,曾用筆名阿如、初旭。祖籍浙江杭州,當代著名女作家。1925 年9月生于上海。1943年隨兄參加新四軍,先在蘇中公學讀書,以后一直在部隊文工團工作,任過演員、組長、分隊長、創作組組長等職。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從南京軍區轉業到上海,在《文藝月報》做編輯。1960年起從事專業文學創作,是中國作協會員,中國作協上海分會理事。1977年當選上海七屆人民代表。現為《上海文學》編委。她的創作以短篇小說見長。筆調清新、俊逸,情節單純,細節豐富傳神。善于從較小的角度去反映時代本質。她的許多作品如《百合花》、《靜靜的產院》、《如愿》、《阿舒》、《三走嚴莊》等都受到過茅盾、冰心、魏金枝、侯金鏡等老一輩作家的好評,一些作品被譯成日、法、俄、英、越等多國文字在國外出版。她的主要作品集有:《百合花》(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靜靜的產院》(中國青年出版社1962年)、《高高的白楊樹》(上海文藝出版社1959年)《剪輯錯了的故事》、(《人民文學》1979年2月)等等。

  附(三):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人。19xx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xx年畢業,進入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工作。曾參加五四新文化運動,1920年加入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參與中共籌建。1920年開始文學活動,曾與鄭振鐸、葉圣陶等人一起組織文學研究會。主編《小說月報》對我國新文化運動產生深遠影響。,倡導現實主義,翻譯介紹外國文藝.對我國新文學運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1927年發表第一部中篇小說《幻滅》,它與相繼問世的《動搖》(1928)、《追求》(1928)合為總名《蝕》的三部曲,引起強烈的反響。中篇小說《虹》發表于1930,1933年的長篇小說《子夜》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 茅盾曾三次居住虹口,山陰路132弄6號為茅盾在虹口的第三寓所。1946年5月自渝來滬住此。為《文匯報》、《大公報》等撰稿,發表由259人簽名的《上海文化界反內戰斗爭自由宣言》、《郭沫若、茅盾等為李聞血案致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書》、《我們大聲疾呼美軍應趕快退出中國!》、《我們要求政府切實保障言論自由》等多種宣言。參加紀念魯迅逝世10周年活動,12月應邀訪蘇,次年4月回國。11月14日,黨中央為保護他的安全,派葉以群護送他去香港。1948年32月,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并籌備第一次全國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國文聯主席、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主席。建國后出任第一任文化部長,當選為歷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歷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和第四、五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板書設計:    小說家談小說

  簡單的故事   精致的情節

  抓住小說的三要素:典型人物、故事情節、典型環境

  寫作特色:對比手法

  布置作業:1.完成書后習題;

  2.嘗試自己寫一篇評論。

小說家談小說 篇7

  如何閱讀小說:小說閱讀法特指根據小說的體裁特點提出的一種閱讀方法。小說是一種敘事性的文學體裁,它的特點是以刻畫典型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活動的環境的描寫,來反映復雜的社會生活。典型人物、故事情節、典型環境是小說的三個要素。閱讀小說,與閱讀一般的記敘文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同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尤其要重點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可從三個方面入手:1、分析人物外貌、動作、細節、語言、心理活動的描寫,從多方面準確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2、著重分析人物與人物、人物與環境的矛盾沖突;3、思考和挖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義。

  (二)熟悉并分析故事情節。熟悉情節可采用朗讀、編寫提綱、復述內容等方式;分析情節,要與分析人物性格結合起來,因為小說的任何一個情節都是為塑造人物和表現主題服務的。分析時既要掌握情節發展的連貫性和完整性,從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全過程來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又不能對情節發展的各個階段平均用力,應當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節的發展和高潮部分。

  (三)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義。分析環境描寫,不應當孤立地進行,而應當與人物形象的分析結合在一起,當然,有時為了弄清小說的寫作特點,也可以單獨抽出環境描寫來分析,但那要在分析了思想內容以后再進行。以上各點,并不是在閱讀每篇小說時都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據各篇小說的特點和讀者自己的具體情況可以有所側重。1、給加點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①顫(    )動             ②點綴(    )         ③忸怩(    )(    )④躊躇(    )(    )     ⑤執拗(    )         ⑥bào(  )歉     ⑦寬shù(    )            ⑧尷尬(    )(    )        ⑨qián(   )誠            ⑩安xiáng (     )   2、《百合花》中,作者是展開故事和塑造人物有何特點?                                                                               3、《百合花》中,“(小通訊員)肩上的步槍筒里,稀疏的插了幾根樹枝,這要說是偽裝,倒不如算作裝飾點綴”這一細節描寫有什么作用?                                                                                                                                                              4、下列哪一項不是細節描寫?(    )a、當我站起來要走的時候,我看見他摘下帽子,偷偷地在用毛巾拭汗。b、我朝他寬寬的兩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出現了一片綠霧似的竹海,海中間,一條窄窄的石級山道,盤旋而上。c、這原來是一條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緞的,棗紅底的,上面撒滿白色百合花。d、他安詳的合著眼,軍裝的肩頭上,露著那個大洞,一片布還掛在那里。5、《百合花》中,新媳婦給剛剛犧牲的通訊員縫補肩上的破洞,呼應了前文找針找線要為通訊員縫補衣服破洞的情節。請結合兩處細節,分析課文細節描寫中這樣呼應的作用。                                                                                                                                                     6、《百合花》中,前后兩次對百合花作了細節描寫,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7、茅盾先生評論《百合花》的文章中,第一節提到“長長的行列”,這指的是:                                                                          8、茅盾先生認為《百合花》用什么樣的風格反映了一個什么樣的深刻主題?而反映這一深刻莊嚴主題,在當時最常見的筆調是什么?                                                                                                                                                   參考答案:1、略。  2、作者把這兩者結合得很好,而且盡量讓讀者通過故事發展的細節獲得人物的印象。 3、突出小通訊員天真、純潔,面臨戰斗而不緊張,熱愛生活的品格。  4、b5、前一處要縫補衣服破洞的細節描寫表現了新媳婦對羞怯的通訊員衣服被撕破的關心何照顧,后一處新媳婦在明知通訊員已經犧牲的情況下仍然要幫他縫補衣服,這是新媳婦對通訊員摯愛深情的體現,是純樸情感的自然流露。前后呼應的細節描寫展示了人物思想情感的逐漸變化和內心的波瀾,突出了小通訊員的感人形象。6、對百合花的描寫前后呼應,而且在結尾揭示了百合花的象征意義,即百合花象征純潔、情感。課文這樣處理,使作品的主題有了形象化的表達,形象生動又意蘊深刻,點題明旨。7、略。  8、清新、俊逸;反映解放軍的崇高品質和人民愛護解放軍的真誠;慷慨激昂   

小說家談小說(精選7篇) 相關內容:
  • 《豐碑》小說閱讀答案(精選16篇)

    語文閱讀無論在考試還是在平日的積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學考試中也占據著相當大的比例。為快速提高同學們的閱讀能力,小編在這整理了《豐碑》閱讀答案,希望能幫助到您。...

  • 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及其規律教案(通用2篇)

    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及其規律●說 課課文內容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說明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歷程;第二部分,說明我國古代小說在發展過程中的規律。...

  • 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及其規律(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了解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脈絡和規律,形成對中國古代小說完整的印象。2、培養學生的閱讀質疑和整合語義的能力。3、理解作者采用大量例子詳略得當闡明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及其規律。...

  • 《豐碑》小說閱讀答案(精選12篇)

    語文閱讀無論在考試還是在平日的積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學考試中也占據著相當大的比例。為快速提高同學們的閱讀能力,小編在這整理了《豐碑》閱讀答案,希望能幫助到您。...

  • 《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及其規律》教學設計(精選6篇)

    潑河高中 管波(2003.9.25)教學目標1.了解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脈絡和規律,形成對中國古代小說完整的印象。2.培養學生閱讀質疑和整合語義的能力。3.進行整體閱讀訓練。教學重點整體閱讀能力的訓練培養。...

  • 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及其規律(通用16篇)

    (高中第五冊)執教:蔡明教學目標:1.了解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脈絡和規律。2.培養學生的閱讀質疑和整合語義的能力。教學重難點:1.閱讀時要注意準確理解文中的個別引文的含義,并能說明有關引文在文中的作用。...

  • 《古渡頭》小說閱讀答案

    《古渡頭》作品以抒情的筆調敘述了渡夫的人生遭遇和心靈世界,反映了動蕩不安的現實,表達了作者對底層勞動人民的同情和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小編整理了《古渡頭》閱讀答案,希望能幫助到您。...

  • 《契訶夫小說兩篇》

    《小職員之死》【自學指導】1.體會多種描寫方式,特別是心理描寫對表現人物性格、思想的作用,把握人物形象。2.了解諷刺藝術,培養用個性化的語言來表現人物性格,表現人物精神實質的能力。...

  • 第19課  明清小說

    第19課 明清小說知識要點1. 明代“三大奇書” ①《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卷頭詞的作者是明朝四川人楊慎。②《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英雄傳奇小說。...

  • 穿越小說的內在精神結構閱讀答案

    大家喜歡看穿越小說嗎?這篇文章將會告訴我們穿越小說的內在精神結構是怎樣的。下面由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穿越小說的內在精神結構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穿越小說的內在精神結構閱讀材料穿越小說是國內近幾年創作量最多、最受讀...

  • 《走進小說天地》教案

    一、活動目標: 1、開辟新教材的學習渠道,激發閱讀興趣,擴展閱讀視野,鼓勵閱讀想象,引導讀書方法,張揚閱讀個性,陶冶高尚情操。 2、師生共同走進難忘的小說世界,了解小說的歷史和對人類進步的影響,感受小說繽紛的人物畫廊中鮮明形...

  • 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及其規律教案

    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及其規律●說 課課文內容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說明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歷程;第二部分,說明我國古代小說在發展過程中的規律。...

  • 第六顆鉆石是心的小說閱讀答案

    第六顆鉆石不見了,是誰偷的?這篇《第六顆鉆石》啟示我們:要善待他人,尊重他人的人格,維護他人的尊嚴。下面由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帶來關于第六顆鉆石是心的小說閱讀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第六顆鉆石是心的小說閱讀材料經過一道道嚴格的...

  • 小說《犯點傻》閱讀答案

    我們為人處事應該與人為善,和氣生財,失就是得,好心就有好報。小編整理了《犯點傻》閱讀答案,希望能幫助到您。犯點傻馬新朝和馬蕭蕭父子在小城開了家服裝店。起初,生意說不上好,但亦能勉強維持。父子倆守著這家服裝店,倒也自在。...

  • 《莫泊桑小說兩篇》

    《我的叔叔于勒》第一課時【學習目標】1.學習段的質疑方法,理解小說選材精當、情節曲折的特色。2.體會用神情、動作、語言、心理描寫刻畫人物性格的特點。3.了解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系,認識“金錢至上”的丑惡。...

  • 九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制服第一页 | 久草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 内地老太婆内射内地小矮人内射 | 伦理一区二区 | 12av在线 | 国产小受被做到哭咬床单GV | 日本神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 四虎精品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 国产小视频91 | 一色视频| 大地资源在线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竹菊 | 免费观看麻豆 | 久久精品一二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一蜜桃 | 欧美性受极品xxxx喷水 | 国产又粗又黄又猛又爽的视频 | 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 日韩第8页| 在线黄网 | 日产乱码一二三区别免费麻豆 | 九九久久久| 五月精品夜夜春夜夜爽久久 | 高清日韩一区二区 | 欧美专区日韩视频人妻 |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性色avq |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10P | 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游戏推荐 | 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专区不蜜 | 日本很黄的打屁股网站 | 把护士强奷到舒服的动态图 | japanese成熟丰满人妻 | 久久精品国产国产精品四凭 | 国产精品福利网址 |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奶水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av麻豆 | 国产欧美成aⅴ人高清 | 亚洲女同精品一区二区 | 久久精华液 | 久久精品亚洲女星A级视频 邻居少妇张开双腿让我爽一夜 |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无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