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家談小說》教案5
活動目標◆知識與能力1、了解小說的文體特點和作者在小說中表達的思想感情。2、體會小說百合花這一形象的象征意義。3、理解小說的思想內容,分析其藝術特色。4、學習閱讀和鑒賞小說的基本方法。◆過程與方法1、自主閱讀學齡前,指導學生學會在閱讀中形成自己的感受。2、體會在小說中表現人物精神的寫作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學習小說中主人公的崇高品質和美好的心靈。2、學習作者在平常的事物和人物中發現美的能力,養成勤于觀察和思考的能力。重點、難點及活動突破◆重點1、了解小說的故事情節和作者表達和思想感情。2、把握評論的主要觀點,學習小說評論的寫作方法。3、學習在閱讀中如何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并學會表達自己的見解。◆難點1、把握小說的基本特點。2、理解茅盾先生對小說的評論觀點。3、學習小說鑒賞的基本方法。◆活動突破1、自主閱讀小說,在教師的指導下分析小說的故事情節和思想感情。2、學會在閱讀中形成自己的感受,學習小說評論的寫作方法。3、結合評論文章加深對小說的理解。課時安排4課時活動過程第 一 課 時學會閱讀小說教 師 活 動學 生 活 動一、如何閱讀小說小說是一種敘事性的文學體裁,它的特點是以刻畫典型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活動著的環境的描寫,來反映復雜的社會生活。典型人物、故事情節、典型環境是小說的三個要素。閱讀小說,與閱讀一般的記敘文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同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一)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尤其要重點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可從三個方面入手:1、分析人物外貌、動作、細節、語言、心理活動的描寫,從多方面準確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2、著重分析人物與人物、人物與環境的矛盾沖突;3、思考和發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義。(二)熟悉并分析故事情節。熟悉情節可采用朗讀、編寫提綱、復述內容等方式;分析情節,要與分析人物性格結合起來,因為小說的任何一個情節都是為塑造人物和表現主題(中心思想)服務的。分析時既要掌握情節發展的連貫性和完整性,從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全過程來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又不能對情節發展的各個階段平均用力,應當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節的發展和高潮部分。(三)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義。分析環境描寫,不應當孤立地進行,而應當與人物形象的分析結合在一起,當然,有時為了弄清小說的寫作特點,也可以單獨抽出環境描寫來分析,但那要在分析了思想內容以后再進行。以上各點,并不是在閱讀每篇小說時都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據各篇小說的特點和讀者自己的具體情況(如閱讀目的、時間、水平等),可以有所側重。二、組織自主閱讀《百合花》,讀后用自己的話說說這篇小說的故事情節。三、組織賞析小說中的細節描寫讀了小說之后,你覺得哪些地方寫得最精彩,挑一處來說說給大家聽聽。明確:大量生動的細節描寫,使人物形象血肉豐滿,栩栩如生。讀完《百合花》這篇小說,通訊員的形象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音容笑貌,舉手投足,卻仿佛歷歷在目,使人有呼之欲出之感。這獨特的人物性格,還得益于許多典型細節描寫,尤其是前后呼應的細節刻畫,在全篇中就有這么幾處:通訊員槍筒插的樹枝和野菊花,通訊員給“我”兩個饅頭,通訊員衣服上撕破的大洞,新媳婦的棗底百合花新被,特別是通訊員被門鉤撕破衣服這一細節描寫,前后用了四次,第一次是抱被子時因慌張而掛破上衣;第二次是通訊員要給“我”開飯是我看到的;第三次“我”看見他安詳的合著眼,軍裝的肩頭上漏著那個大洞,一塊布還掛在那里”;最后一次新媳婦縫那個破洞。通過這前后呼應的細節描寫,一方面表現通訊員不顧個人安危,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的高貴品質。另一方面表現新媳婦對通訊員的關心、痛惜。再如饅頭這一細節,出現兩次;第一次通訊員要去時給“我”留下的兩個饅頭,說是給我開飯,這是他對同志的關心、體貼;而第二次是當通訊員犧牲后,“我”無意中摸到他給“我”開的飯,兩個干硬的饅頭。撫物思人,幾小時前,通訊員的音容笑貌歷歷在目,如今,物存人亡,怎不讓人痛心疾首。另外,百合花被子,新媳婦的五次笑,步槍筒里的樹枝和野菊花等也是本文典型的細節。有些細節描寫不但深刻地刻畫了人物性格,而且對于表現主題也非常重要。例如:小說結尾對那條百合花被子的描寫,它不僅起了刻畫人物的作用,說明新媳婦對解放軍的真摯情感,而且巧妙地點了小說的主題:我們的戰士是高尚的,他得到人民的熱愛是當之無愧的。戰士的高尚情操,人民對戰士的赤誠感情,猶如百合花那樣純潔、美好,又如通訊員槍筒里的樹枝和野菊花,這一細節,不僅直接表現通訊員的天真質樸和即將參加戰斗的樂觀情緒,而且說明他對大自然、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熱愛。 聆聽、理解 閱讀、交流閱讀、復述 閱讀、圈點批注、討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