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感受使命》教案
第一課時教學內容:不同時代 不同使命
教學目標:通過講述各個時代的先進人物的事跡,讓學生了解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人們所肩負的使命不同。
教學重點、難點:不同時代人們的歷史使命不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使命,這是一個莊嚴而神圣的字眼,我們曾無數次地看到、想到并提到這個詞。可你是否真正的了解使命?什么是使命?它與理想有何不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
二、講授新課
【生】閱讀81頁小體字,思考:為什么說使命是個沉甸甸的字眼?
(學生討論并回答,教師進行歸納)
【師】使命是把個人的人生理想融入社會共同理想中而形成的神圣責任感,是個人對社會共同理想的自覺認同和擔當。從古到今,無數仁人志士都社會共同理想的實現作為自己的使命,我們一起來感受他們的那份赤子之心。
【生】齊讀82頁先輩歷史使命感的論述
【師】不同歷史時期,人們的歷史使命不同。鴉片戰爭前一百年和后一百年人們的歷史使命分別是什么,你知道嗎?
【生】閱讀82頁小體字,進行回答。明確:
新中國成立前一百年人們的歷史使命:實現國家和民族的獨立
新中國成立后一百年人們的歷史使命:實現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偉大復興
【師】你知道哪些歷史人物擔當歷史使命的事跡和故事?
(學生討論后派代表回答,教師根據下列內容進行補充)
1、全國勞動模范徐虎,是一個水電維修工人,十年如一日為居民解決水電急修的困難,把溫暖送到千家萬戶,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曾說:"你不奉獻我不奉獻,誰來奉獻;你也索取我也索取,向誰索取?辛苦我一個,方便千萬家。"
2、李向群,海南省瓊山市人,1978年9月出生,1996年12月入伍,1998年8月入黨,上等兵軍銜。1998年8月,他在湖北省公安縣抗洪搶險斗爭中,一直帶病堅持戰斗,因極度勞累引起病情惡化,不幸光榮犧牲,年僅20歲。李向群同志短暫的一生,是胸懷遠大理想、努力奮發進取的一生。在學校讀書時,他品學兼優,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和優秀班干部;在家庭擁有百萬資產的情況下,他不圖一家富裕,毅然參軍報國。入伍后,他立志獻身國防事業,努力爭做"四有"軍人,被評為"優秀士兵",榮立三等功。他刻苦學習理論和科學文化知識,寫了近10萬字的心得筆記,參加法律函授被評為"優秀學員";苦練軍事技術,20個訓練課目,獲得17個優秀,被團里評為"訓練尖子";關心同志,樂于助人,戰友們稱贊他:"不是黨員做的是黨員的事,不是干部操的是干部的心";艱苦樸素,克勤克儉,"身為特區人,不當特殊兵",把省下來的上千元津貼費捐給戰友和群眾;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曾從水、火中和爆破現場救出5名老人、兒童和戰友。特別是在運河年抗洪搶險中,他隨部隊堅守荊州長江大堤,帶病頑強拼搏,先后4次暈倒在大堤上,被送進醫院搶救醒來后,又拔掉輸液的針管上堤戰斗,直至獻出年輕的生命。
3、我國著名的植物病毒專家彭加木,生前以同病魔做斗爭的頑強意志和甘當鋪路石子的奉獻精神而聞名于中國科學界,他曾在醫院的搶救室里寫下這樣的一首詩:"昂藏七尺志常多,改造戈壁意若何?虎出山林威失恃,豈甘俯首讓沉疴!"
4、金滅北宋之后撤出了開封,新成立的南宋政權任命老將宗理澤為東京留守。宗澤整頓防務,積極支持當時北方義軍的抗金斗爭。各路義軍近百萬人,云集在開封周圍,準備聽從宗澤統一指揮。宗澤先后20多次上書,要求還都開封,收復失地,都被高宗拒絕。不久,他憂憤而死。去世前,宗澤吟誦著杜甫的詩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他連呼三聲"過河"!懷著巨大的遺憾,離開了人間。他因此而名垂千古,永遠地為后人景仰。宗澤可以說是因愛國而死,因愛國而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