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感受使命》教案
【師】個人理想和歷史使命并不是對立的。一個人的理想往往受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環境的影響而形成和發展起來。一般來說,一個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加、視野的開闊、家庭的影響、學校的影響依次減弱,社會的影響逐步增大,而且理想的形式也存在不同的水平。我國的一些心理工作者把中學生的理想形式從認識角度分為三種發展水平:一是初級水平,即具體形象理想,這主要表現在中學低年級學生;一種是中級水平,即綜合形象理想,這主要表現在中學中年級學生;一種是較高級水平,即概括性理想,這主要表現在中學高年級學生身上。也就是說中學生的年齡越大,年級越高,他們的理想層次越高。
而對于中學生理想傾向性發展水平,我國的心理工作者通過問卷、直接對話、分析研究,把中學生的理想劃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第一類:理想膚淺、模糊,沒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例如,"我對未來沒有什么想法,只想自由自在的過日子","我以為要成為什么樣的人,現在還不太清楚"等。這種心態的出現與這一階段青少年年齡、知識與身心發展水平有關,由于思想還不成熟,再加上教育跟不上,使他們尚缺乏明確的奮斗目標。
第二類:向往和憧憬未來,但自覺性不夠,有時動搖不定。例如:"家庭、老師總是鼓勵我奮發圖強,看到先進人物的模范事跡也受啟發和鼓勵,可是一遇到困難又退縮。"這一類同學思想主流是向上的,但還缺乏持久性和堅定性。
第三類:認為理想就是將來找個好職業。例如,"我將來就想上大學,找個理想的工作。"這一類同學把理想和職業聯系起來,但往往又把個人的奮斗目標同國家的前途、人民的利益相分離,這就需要加強政治思想工作和人生觀的教育。
第四類:具有遠大的理想,把個人利益與國家的利益有機結合起來,并且能腳踏實地地去努力。例如,在很多即將畢業的高中同學中,能樹立接受祖國挑選,服從祖國安排的思想。這類同學認識水平比較高,理想比較符合時代精神。
事實表明,目前在中學生中具有遠大理想的同學占絕大多數,這反映中學生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
【師】你在家庭、學校和社會中都扮演著什么角色?你認為自己對這些角色的扮演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不成功的?
【生】(討論后發言)
【師】正如聞一多先生所說,個人之于社會,等于細胞之于身體。要一個人身體健康,必須每個細胞都健全。社會要求其成員都能很好的履行社會責任,從而為21世紀的偉大復興做出貢獻。
【生】填寫84頁詩歌補充
三、小結
青春是美好的,沒有使命感的青春便是貧血的青春。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在任何一個時代,青年都是社會上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創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體。我們要實踐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使自己的青春光彩照人!
四、鞏固練習
1、個人理想只有與歷史使命結合起來,它才會有更深厚
的 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