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感受使命》教案(通用2篇)
第二節《感受使命》教案 篇1
第二節 感受使命教案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了解不同時代不同使命
2.掌握我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的新使命。
【能力目標】主動了解新時期新使命,讓自己的理想和時代一起成長。
知識積累
一、 選擇天地:(在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請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后的括號內)
1.下列有關使命的論述正確的有 ( )
a、使命就是個人理想
b、使命是個人對社會共同理想的自覺認同和擔當
c、使命體現的是個人對目標和民族的熱愛和奉獻
d、個人理想一歷史使命是完全對立的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抗日戰爭時期我們的使命是抵抗侵略爭取國家和民族的獨立
b、新中國成立后,謀求祖國強盛已成為神圣使命
c、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新時代每個中國人都應承擔歷史使命
d、不同時代應有不同的使命
3.廣東籍大學生青年志愿者譚鎧放棄了在廣東的工作,來到桂林恭城縣支教。今年4月,她在帶領學生參加演出回來的路上遭遇車禍,身受重傷,生命垂危。住院期間,得到桂林社會各界的熱心捐助。譚鎧作出到西部支教的人生選擇給我們的啟示有 ( )
①要勇于承擔歷史使命②把個人安危放在第一位③把個人前途與國家的發展、民族的振興結合起來④發揚艱苦創業的精神,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鍛煉自己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現階段青年人面臨的歷史使命是 ( )
、僮鎳粡姠诿褡濯毩ⅱ廴嗣窀辉"苊褡宓膫ゴ髲团d⑤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二、輕松概括:(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一個道理)
1.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會根據所面臨的主要問題而確立所要實現的理想目標,并對個人提出相應的使命要求。
2.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三、能言善辯:(僅判斷不分析者不得分)
個人理想與歷史使命是對立的。
探究園地
一 查一查
劍膽琴心
XX年4月14日,是登封百姓不愿回憶的日子。當晚8點40分,正在偵破“1•30案件”的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局長任長霞,在由鄭州返回登封途中發生車禍,年僅40歲的任長霞永遠離開了她摯愛的事業。那一天,她就任登封市公安局局長三年零三天。
任長霞的故事傳遍大江南北,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人,作為警察,她不辱使命。請列舉出幾個你知道的和任長霞類似的人物,并簡述他們的事跡。
二 創新與實踐
嶄新的班會
有一首題為《眾志成城鑄輝煌》的詩這樣寫道:“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我們親愛的祖國;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這是與人類公敵的拼搏。總書記不顧安危到一線慰問,總理到各地共商對策;各族人民同仇敵愾,點燃起殲滅‘非典’的熊熊大火。鐘南山、葉欣、姜素椿、范信德…他們面對危險,主動請戰,奉獻自我;白衣天使的壯舉催人淚下,他們是新時代的楷模。請記住XX年春天,請記住這難忘的歲月;我們千軍萬馬送瘟神,人類歷史叉將寫下光輝的一頁。”
結合本單元的有關內容,設計一個主題班會,包括以下內容:
(1)班會主題(要求:緊密聯系材料和九年級《思想品德》內容,中心思想明確)。
(2)班會目的(要求:圍繞主題)。
(3)班會的步驟(要求:緊扣主題,步驟清楚,形式活潑)。
(4)發言提綱(要求:結合材料和九年級《思想品德》有關內容,觀點正確,層次分明,簡明扼要,字數為150-200字)。
三 知識鏈接
時代賦予我使命與責任
還是在那個涌動著生命的美麗季節,我們的心靈已經經受住考驗。民族的精神正在高高聳起,“五四”喚起著我們這一代青年的使命與責任。
“五四”的永恒是她永遠的精神,那就是使命與責任,那就是愛國主義。今天的中國早已不是八十四年前列強橫行、民族危難的中國,今天的我們卻應該象八十四年前的青年先鋒一樣勇敢地承擔起我們的使命與責任。今天的使命與責任。我們曾驕傲,我們是時代驕子;我們曾呼喚,我們需要互相關愛,需要無私奉獻,需要民族精神;我們曾吶喊,我們肩負著時代賦予的神圣使命。這一切都不是蒼白的口號和文字。今天,讓我們清醒地審視我們自己,審視我們的以往,審視我們的心靈,我們的責任。
我們生活在一個變革的時代,年輕的我仿佛無時不在觸摸著風云變遷,感受著文化與價值的激烈碰撞。今天發展的進程被急劇地濃縮,曾經需要幾年乃至幾十年去完成的事業,現在常以驚人的速度迅速實現。因為誘惑與捷徑太多,每個人都容易失去自我,所以不停地問自己“我是誰,我在干什么?”誠然,“五四”運動已經成為歷史,而她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一年一度地敲擊一下我們的神經,借她的生日來強化我們崇尚科學和熱愛祖國的信念,避免將思考遺忘在現代化的喧囂之中。
“五四”運動所蘊涵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之精神火炬,經一代
又一代志士仁人的接力傳遞,正由當代青年高擎著奔向未來。蒼天大樹,必有其根;環山之水,必有其源。對“五四”精神的傳承,飽含了我們最真摯的愛國情感,寄托了我們最美好的追求和愿望。再次到了展現青年知識分子詮釋先驅的信念和引導社會理想的時刻,讓我們燃起青春的火炬。放眼世界,面對大好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我們必須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去勝任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
第二節 感受使命
一、選擇天地: 1、bc 2、abcd 3、c 4、d
二、輕松概括: 1. 不同時代 不同使命
2. 全國人民的奮斗目標,也是每個人都應承擔的歷史使命
三、能言善辯 參看課本84頁
探究園地
略
第二節《感受使命》教案 篇2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不同時代 不同使命
教學目標:通過講述各個時代的先進人物的事跡,讓學生了解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人們所肩負的使命不同。
教學重點、難點:不同時代人們的歷史使命不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使命,這是一個莊嚴而神圣的字眼,我們曾無數次地看到、想到并提到這個詞。可你是否真正的了解使命?什么是使命?它與理想有何不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
二、講授新課
【生】閱讀81頁小體字,思考:為什么說使命是個沉甸甸的字眼?
。▽W生討論并回答,教師進行歸納)
【師】使命是把個人的人生理想融入社會共同理想中而形成的神圣責任感,是個人對社會共同理想的自覺認同和擔當。從古到今,無數仁人志士都社會共同理想的實現作為自己的使命,我們一起來感受他們的那份赤子之心。
【生】齊讀82頁先輩歷史使命感的論述
【師】不同歷史時期,人們的歷史使命不同。鴉片戰爭前一百年和后一百年人們的歷史使命分別是什么,你知道嗎?
【生】閱讀82頁小體字,進行回答。明確:
新中國成立前一百年人們的歷史使命:實現國家和民族的獨立
新中國成立后一百年人們的歷史使命:實現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偉大復興
【師】你知道哪些歷史人物擔當歷史使命的事跡和故事?
。▽W生討論后派代表回答,教師根據下列內容進行補充)
1、全國勞動模范徐虎,是一個水電維修工人,十年如一日為居民解決水電急修的困難,把溫暖送到千家萬戶,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曾說:"你不奉獻我不奉獻,誰來奉獻;你也索取我也索取,向誰索?辛苦我一個,方便千萬家。"
2、李向群,海南省瓊山市人,1978年9月出生,1996年12月入伍,1998年8月入黨,上等兵軍銜。1998年8月,他在湖北省公安縣抗洪搶險斗爭中,一直帶病堅持戰斗,因極度勞累引起病情惡化,不幸光榮犧牲,年僅20歲。李向群同志短暫的一生,是胸懷遠大理想、努力奮發進取的一生。在學校讀書時,他品學兼優,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和優秀班干部;在家庭擁有百萬資產的情況下,他不圖一家富裕,毅然參軍報國。入伍后,他立志獻身國防事業,努力爭做"四有"軍人,被評為"優秀士兵",榮立三等功。他刻苦學習理論和科學文化知識,寫了近10萬字的心得筆記,參加法律函授被評為"優秀學員";苦練軍事技術,20個訓練課目,獲得17個優秀,被團里評為"訓練尖子";關心同志,樂于助人,戰友們稱贊他:"不是黨員做的是黨員的事,不是干部操的是干部的心";艱苦樸素,克勤克儉,"身為特區人,不當特殊兵",把省下來的上千元津貼費捐給戰友和群眾;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曾從水、火中和爆破現場救出5名老人、兒童和戰友。特別是在運河年抗洪搶險中,他隨部隊堅守荊州長江大堤,帶病頑強拼搏,先后4次暈倒在大堤上,被送進醫院搶救醒來后,又拔掉輸液的針管上堤戰斗,直至獻出年輕的生命。
3、我國著名的植物病毒專家彭加木,生前以同病魔做斗爭的頑強意志和甘當鋪路石子的奉獻精神而聞名于中國科學界,他曾在醫院的搶救室里寫下這樣的一首詩:"昂藏七尺志常多,改造戈壁意若何?虎出山林威失恃,豈甘俯首讓沉疴!"
4、金滅北宋之后撤出了開封,新成立的南宋政權任命老將宗理澤為東京留守。宗澤整頓防務,積極支持當時北方義軍的抗金斗爭。各路義軍近百萬人,云集在開封周圍,準備聽從宗澤統一指揮。宗澤先后20多次上書,要求還都開封,收復失地,都被高宗拒絕。不久,他憂憤而死。去世前,宗澤吟誦著杜甫的詩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他連呼三聲"過河"!懷著巨大的遺憾,離開了人間。他因此而名垂千古,永遠地為后人景仰。宗澤可以說是因愛國而死,因愛國而不朽。
5、李國安,北京軍區給水工程團團長。1946年出生于一個貧困家庭,4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是共產黨使中國人民翻身得解放。從小時候起他就對共產黨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學會的第一首歌就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寫的最好的一篇作文就是《黨啊,我偉大的母親》。15歲參軍后,他最大的愿望是早日成為一名共產黨員。李國安在部隊40年,黨叫干啥就干啥,先后當過騎兵,干過醫生,挖過煤,種過地,搞過營建,無論在什么崗位,干什么工作,他都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服從組織需要,干好本職工作。提干后,他曾當過XX年排職,XX年連職,XX年營職,從沒有任何怨言。不論是當一般干部,還是擔任領導職務,他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在農場期間,他帶領官兵每年為部隊創收數十萬元;擔任后勤處長,他下大力抓好部隊的基礎建設,改變了營院面貌;擔任團長后,他致力于建設現代化的野戰給水部隊,固定資產由原來的幾百萬元發展到現在的1.3億多元,使部隊的戰斗力提高了近10倍,該團還榮立了集體一等功。他們團先后完成了解決內蒙古邊防10萬軍民吃水、用水難的"952"工程、張家口地震災區的"救災扶貧百井"工程、紀念江主席視察他們團的"992"工程和改善呼和浩特地區生態環境的"大青山生態綠化"供水工程,共為邊疆軍民打井500多眼,收集了2萬多個水文數據。完成普查面積8.4萬平方公里。這些工作,有力地促進了地方的經濟發展、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把黨的溫暖送到了人民群眾的心坎上。1994年春,李國安因患腰椎管腫瘤,下腰部3塊椎骨各被切除了1/3,留下了一條無法愈合的骨槽,但他圍著一條15厘米寬的鋼轉腰,又拖著病體上路勘察。在4個多月里,他總行程24800公里,獲取大量第一手資料,與工程技術人員一起寫出了22萬字專題報告,還勘察了109眼井位。他用自己"上不愧黨,下不愧民"的模范行動,忠實地履行了我黨我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被命名為"模范團長"。
三、小結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是一個偉大變革的時代,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機遇的世界,我們應擔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
四、鞏固練習
1、使命是個人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 中而形成的神圣責任感,是個人對 的自覺認同和擔當。
2、下列關于使命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使命就是把個人的理想融入社會共同理想中而形成的責任感②使命就是個人必須做完某件事情③使命就是個人對社會共同理想的認同和擔當④使命是個人奮斗的動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新的時代,新的使命
教學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明確現階段我們所肩負的使命是: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教學重點、難點:個人理想與歷史使命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不同歷史時期,人們擔負的歷史使命不同。時代發展到今天,我們應該擔當起怎樣的使命?如何將自己的個人理想與社會共同理想融為一體?這節課我們共同來探討這些問題。
二、講授新課
【師】什么是使命?
【生】(回顧舊知,進行回答)
【師】我們的社會共同理想是什么?
【生】(繼續回顧舊知,進行回答)
【師】由此可見,我們的歷史使命是什么?
【師】明確: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全國人民的奮斗目標,也是每個人都應承擔的歷史使命。
【師】可有的時候,我們的個人理想會與社會理想發生矛盾,這個時候,我們該怎么辦呢?我們先來進行一下自我盤點。
【生】完成下列盤點:
我的人生目標是
我的奮斗動力是
我的知識追求
是
我的人格追求
是
我的生活追求
是
當我的理想和時代要求不一致時,我會這樣
做
【師】個人理想和歷史使命并不是對立的。一個人的理想往往受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環境的影響而形成和發展起來。一般來說,一個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加、視野的開闊、家庭的影響、學校的影響依次減弱,社會的影響逐步增大,而且理想的形式也存在不同的水平。我國的一些心理工作者把中學生的理想形式從認識角度分為三種發展水平:一是初級水平,即具體形象理想,這主要表現在中學低年級學生;一種是中級水平,即綜合形象理想,這主要表現在中學中年級學生;一種是較高級水平,即概括性理想,這主要表現在中學高年級學生身上。也就是說中學生的年齡越大,年級越高,他們的理想層次越高。
而對于中學生理想傾向性發展水平,我國的心理工作者通過問卷、直接對話、分析研究,把中學生的理想劃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第一類:理想膚淺、模糊,沒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例如,"我對未來沒有什么想法,只想自由自在的過日子","我以為要成為什么樣的人,現在還不太清楚"等。這種心態的出現與這一階段青少年年齡、知識與身心發展水平有關,由于思想還不成熟,再加上教育跟不上,使他們尚缺乏明確的奮斗目標。
第二類:向往和憧憬未來,但自覺性不夠,有時動搖不定。例如:"家庭、老師總是鼓勵我奮發圖強,看到先進人物的模范事跡也受啟發和鼓勵,可是一遇到困難又退縮。"這一類同學思想主流是向上的,但還缺乏持久性和堅定性。
第三類:認為理想就是將來找個好職業。例如,"我將來就想上大學,找個理想的工作。"這一類同學把理想和職業聯系起來,但往往又把個人的奮斗目標同國家的前途、人民的利益相分離,這就需要加強政治思想工作和人生觀的教育。
第四類:具有遠大的理想,把個人利益與國家的利益有機結合起來,并且能腳踏實地地去努力。例如,在很多即將畢業的高中同學中,能樹立接受祖國挑選,服從祖國安排的思想。這類同學認識水平比較高,理想比較符合時代精神。
事實表明,目前在中學生中具有遠大理想的同學占絕大多數,這反映中學生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
【師】你在家庭、學校和社會中都扮演著什么角色?你認為自己對這些角色的扮演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不成功的?
【生】(討論后發言)
【師】正如聞一多先生所說,個人之于社會,等于細胞之于身體。要一個人身體健康,必須每個細胞都健全。社會要求其成員都能很好的履行社會責任,從而為21世紀的偉大復興做出貢獻。
【生】填寫84頁詩歌補充
三、小結
青春是美好的,沒有使命感的青春便是貧血的青春。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在任何一個時代,青年都是社會上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創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體。我們要實踐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使自己的青春光彩照人!
四、鞏固練習
1、個人理想只有與歷史使命結合起來,它才會有更深厚
的 和 。
2、 陳天華萬里寄血書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陳天華 ,19xx年留學日本,當時,沙俄軍隊侵占滿洲,軟弱無能的清政府有謀劃同俄國政府私訂喪權辱國的條約。
消息傳來, 陳天華悲憤欲絕,不禁張開雙臂,大聲呼喊:“拯救祖國!四萬萬同胞,起來拯救祖國呀!”他咬破手指,拿出一疊紙,用血指寫道:“救國!”隨后,手不停畫,在血書里陳述亡國的悲慘,當亡國奴的辛酸,號召同胞起來斗爭……他一連寫了十幾幅,因流血過多而暈倒,暈倒時還高呼:“救國!救國!”
別人把他救醒后,勸他休息,他不肯,掙扎著把血書一份一份裝入信封,從日本寄回國內學校。那一幅幅血書像火炬,點燃了同胞的愛國熱情;那一個個血字像號角,召喚同胞奔赴抵抗帝國主義侵略的前線!
⑵ 材料中的陳天華處于什么歷史時期?這一時期,有志之士的歷史使命是什么?
、普埬銓懗龃藭r期三個以上的歷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