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第一框《燦爛的中華文化》教案
【教學課題】:燦爛的中華文化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強對于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知識目標:知道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知道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能力目標:具有把握中華文化基本特點的能力、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問解答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結合學案,學生通過閱讀、思考、小組討論等手段。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難點: 傳統美德,薪火相傳
【學情分析】: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發展,文化特別是民族精神在綜合國力的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學生面對的文化,有歷史的和現實的,外來的和本土的,進步的和落后的,積極的和頹廢的。各種各樣的文化有吸納有排斥,有融合有斗爭,有滲透有抵御,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織、相互激蕩之勢。一些中學生對中國文化、傳統美德、中華民族精神的認同感有所減弱,而對西方的生活方式、價值觀盲目認同。
【教學準備】
課件、課堂練習、學案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教學
程序 教 學 活 動 教學方法與手段 活動
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導入 (多媒體播放)
1、聽“古典音樂”
2、看“萬里長城”“故宮”“書畫展”等圖片…
3、古詩朗誦…
聽音樂、欣賞圖片、聽朗誦 情感激勵法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講授新課:
活動一:看誰說的多
1、提到中華文化,你會想到什么?
教師:中華燦爛的文化是如何產生的呢? 學生根據課下預習、經過小組討論回答問題。學生觀看課件。 討論法 培養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閱讀能力、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增強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感性認識,進入教學情境
教師:讓我們一起漫步在中華文化的歷史長廊中活動二:品味中華文化1、你知道他們的來歷嗎?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
2、 你是怎樣品味這些文化情趣的?
教師:中華文化歷久彌新的原因是什么?
指導學生閱讀相關鏈接
教師:活動三:
1、你認為最能代表中華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們的主要成就是什么?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
2、為什么你覺得他們最能代表中華文化?
教師:根據以上所學總結出中華文化的特點 學生根據可下預習的內容回答并看課件
學生回答然后觀看多媒體課件
學生看書回答問題
學生: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學生探究 討論法 了解中華文化的產生、品味中華文化的情趣。增強學生的文化鑒賞眼光。使學生了解中華文化綿延不絕的特點
通過列舉我國歷史上有代表性的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等從文化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方面引導學生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的特點增進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理解
活動四:諺語和格言賞析
1、 吃一塹,長一智
2、 車到山前必有路
3、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4、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5、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