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第一框《燦爛的中華文化》教案
【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和理解源源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和代代相傳的傳統(tǒng)美德。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問解答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結合學案,學生通過閱讀、思考、小組討論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檢測相關基礎知識,并解決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教師作適當點撥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難點: 傳統(tǒng)美德,薪火相傳
【教學準備】
課件、課堂練習、學案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
1、聽“古典音樂”
2、看“萬里長城”“故宮”“書畫展”等圖片…
3、古詩朗誦…
講授新課:
活動一:看誰說的多
1、提到中華文化,你會想到什么?
2、你知道他們的來歷嗎?
活動二:品味中華文化
1、 你是怎樣品味這些文化情趣的?
2、你認為最能代表中華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們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3、為什么你覺得他們最能代表中華文化?
活動三:諺語和格言賞析
1、 吃一塹,長一智
2、 車到山前必有路
3、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4、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5、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結合自己的親身感受欣賞并說出上述諺語的內涵,在橫線上再寫三句類似的格言,并談談面這些話對我們?yōu)槿俗鍪掠惺裁从绊懀?br>活動四:講故事
1、請三位同學分別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以下三個歷史故事
書武牧羊 徙木為信 負荊請罪
2、這些故事所蘊涵的傳統(tǒng)美德對我們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響?
【課堂訓練】
當堂完成鞏固練習
第二框《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教育學生懂得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有責任、有義務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時代條件下,要結合時代和社會發(fā)展的要求,不斷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內容,使之在保持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同時更具現(xiàn)代氣息和時代風貌,努力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
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撐,是鼓舞我們民族迎難而上、團結互助、戰(zhàn)勝強敵與困難的不竭力量之源。使學生明確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有責任、有義務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問解答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結合學案,學生通過閱讀、思考、小組討論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檢測相關基礎知識,并解決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教師作適當點撥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難點: 民族精神我傳承
【教學準備】
課件、課堂練習、學案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
通過播放“紅軍長征”“抗洪”“原子彈爆炸”“載人航天”……等圖片,來反映中華民族面臨種種巨大的困難,從不退縮,而是知難而進、百折不撓并最終在挫折中奮起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的偉大的民族精神。
講授新課:
(一)小組協(xié)作,自主學習
每組必須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對課文內容的自主學習,時間10分鐘,根據(jù)問題提示,邊學習邊討論,問題提示如下:
1、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2、我國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3、當代中國,愛國主義有著什么樣的時代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