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的中華文化》
一、教材分析:本課選自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級全一冊第五課第一框《燦爛的中華文化》。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感受個人情感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關系,提高文化認同感”設計本課。
二、學情分析:學生面對的文化,有歷史的和現實的,外來的和本土的,進步的和落后的,積極的和頹廢的。各種各樣的文化有吸納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爭。一些學生對中國文化、傳統美德的認同感有所減弱,而對西方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盲目認同。如果不有意識的引導學生了解中華文化的特點及其內在力量,就會導致一些學生在思想意識上不自覺的忽視了中華文化的地位和價值,盲目的迷信外國文化,那么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成了一句空話。在此基礎上,我們有必要讓學生了解中華文化和傳統美德與新時代結合的重大影響。
三、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中華文化的力量,培養熱愛中華文化的情感,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了解中華傳統美德基礎上,增強我們對中華美德的認同感并化為行為。
過程與方法:通過圖片欣賞和比較體會中華文化的特點,感受中華文化特別是優秀傳統美德對我們的影響。
知識目標:知道各民族共同創造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中;感受中華文化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我國發展道路具有深刻影響,對推動世界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傳統美德具有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品質。
教學難點:怎樣理解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四、教學流程:
(一)、導入:由中國奧運會開幕式與中華燦爛文化的關系導入,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初步感受中華文化。
利用資料和圖片展示XX年“世博會”將要在上海舉行,顯示中華文化在世界的地位,引出全課《燦爛的中華文化》。
(二)、指導學習
框題一 中華文化 博大精深
1、走進中華文化
(1)由奧運會視頻,世博會資料和清明上河圖片引出文化的含義,有老師講授,學生理解。進而了解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在中華大地上勞動和生活,各族人民相互團結,相互學習,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共同開發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
(2)老師提問“你還知道世界上其他古老的文化嗎?”(學生回答),圖片展示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文化,讓學生了解這些文化雖然與中國文化齊名,但是他們它們都曾創造了自己獨特的文化,但都因歷史的中斷沒能延續至今,成為世界古代文明發展史上的遺憾!進而理解中華文明雖歷經滄桑,飽受磨難,卻綿延不絕,歷久彌新的重要原因
(3)利用圖片展示讓學生說一說:提到中華文華,你會向他們介紹些什么?學生分組展示他們知道的中國文化。目的在于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中華文化包括的內容及特點: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2、感悟中華文化
活動:展示中華文化中的文化典籍、科技工藝、文學藝術、中國哲學、道德倫理等,學生以搶答的形式來完成。
意在引導學生漫步中華文化的畫廊,領略中華文化的無限風光,感受中華文化的無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