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議案
第十三課1-2框 體驗人大代表、走近政協委員一、課時基本內容:1課時 體驗人大代表、走近政協委員二、教學內容分析,學情分析,重、難點的確立,教學資源的取舍,教法、學法的選擇等
1.教學內容分析:第十三課《我們的議案》主要是引導學生了解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他們的職權的途徑,了解如何寫議案。
2.學情分析:中學生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工作了解不多,通過各種體驗、行動、參與、嘗試讓學生了解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職責,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人大代表大會制度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優越性,并培養關心社會、參與社會生活的責任感和能力。3.重、難點的確立:感受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服務意識。4.教學資源的取舍:(1)充分利用教材課文中的材料。(2)對政協委員需補充一些相關材料。5.教法、學法的選擇:法律方面的講解,要多用案例進行教學(1)討論法。(2)問答法。在導入階段和課中,大量使用。(3)閱讀法。對課中重要文字、圖片、圖表要引導學生閱讀。(4)筆記法。課文中重要的概念、意義等要通過筆記批注和用筆勾畫的方法進行標識。(5)探究法。結合課中的交流和探究。(6)講解法。部分知識需要教師適當進行歸納和講解。三、擬達成的教育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知道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忠實代表;了解人大代表的職責和工作方法、方式;政協委員的職責和工作方法。學習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服務意識,學會珍惜自己的權利。
能力目標:依據事實分析的感悟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努力提高自己責任感、使命感。四、教學流程
環節
師生活動設計
訓練內容
預期目標
設計意圖
效果反饋與修正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課前準備
.調查訪問身邊的人大代表,了解他們當選的過程,并請他們談談當人大代表的體會。學生課后歸納、查閱資料、整理新聞媒體監督的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查閱資料的能力課中教學
課中教學
引入:學生閱讀下面的新聞報道,并討論交流有關問題。
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于XX年1月選出。按照選舉法規定,全國人大代表的名額不超過3000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應選全國人大代表的名額,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按農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的原則分配。香港特區、澳門特區和臺灣省應選代表名額與十屆相同。人口特少的少數民族至少有一名代表,應選舉歸僑代表35人,婦女代表比例不低于22%,應有農民工代表,把受到群眾信賴的優秀分子選為全國人大代表。 討論:上述新聞說明了什么?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國全國人大代表具有最廣泛的代表性,能夠代表最廣泛的人民的意志,體現了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性質。)第十三課 我們的議案(板書)一、體驗人大代表(板書) 感悟p91:人大代表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