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冊古代社會的發展歷程(8)
復習提問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奴隸制是最野蠻的剝削和壓迫制度,對奴隸社會有了一個較全面的認識,下面就上節課所學的內容提兩個問題:
奴隸社會是最殘暴的壓迫制度,這種殘酷的壓迫表現在哪些方面?
奴隸社會后期,生產關系阻礙生產力的發展,這種阻礙表現在哪些方面?它說明什么?
(奴隸制的殘暴統治主要表現在:奴隸主不斷強化國家機器;其中最顯著的特點是根本不把奴隸當人看待;讓奴隸作人殉,以摧殘奴隸的生命來取樂;同時給奴隸套上無形的精神枷鎖。)
這樣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制度,到了奴隸社會后期,生產關系嚴重阻礙生產力的發展,主要表現在;
奴隸不甘心受奴隸主的剝削和壓迫進行反抗,破壞生產工具,新式生產工具不能廣泛應用于生產;奴隸主的殘暴統治,使大批的奴隸死亡或逃亡,奴隸主的莊園日趨衰落。說明奴隸社會生產關系已經不能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它將要被一種新的生產關系,一種新的社會所代替。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
導入新課
第三節 封建社會的產生和沒落(板書)
一、封建社會的建立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板書)
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板書)
請閱讀教材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不是一帆風順的。沒落的奴隸主貴族不甘心退出歷史舞臺,他們一定要拼命進行反抗,,經過反復的斗爭,才能鞏固封建政權,為封建生產關系的進一步發展掃清道路。
盡管封建社會代替奴隸社會是不是一帆風順,但是,由于奴隸制生產已經嚴重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它必然要被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新的封建生產關系所代替,這是任何人和任何勢力也改變不了的。因此,盡管封建社會代替奴隸社會要經過反復的斗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人類社會終究走上封建社會。歷史發展告訴我們,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率先進入封建社會,歐洲在中國之后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才進入封建社會。盡管它們進入封建社會的時間不同,方式不同,但是誰也不能改變這一歷史的總趨勢。根源就在于封建制的建立,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社會生產力邁上新臺階(板書)
下面請大家閱讀教材,結合教材和我們學過的歷史知識,我請一位同學將下更表格內容填一下,其他同學可以作補充。
封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狀況
使用的生產工具
鐵制農具的廣泛使用如鐵镢、齒鋤等
水利工程
都江堰、鄭國渠、魏國的西門豹渠等
農業的發展
耕作技術有顯著進步,使用曲轅犁,農業產品豐富
手工業的發展
冶鐵、漆器、絲織品、陶瓷等方面的生產水平提高
重要的城市
邯鄲、長安、南京、洛陽
(同學發言,教師歸納)
通過表格我們可以看到,封建社會代替奴隸社會生產力確實有了較大的發展,確實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其原因是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這咱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主要表現在;農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夠比較自主地進行勞動;農民可可以有自己的勞動工具,部分農民甚至有自己少量的土地,能夠比較自主地安排生產;農民的勞動成果,除大部分作為地租繳納給地主外,還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這使他們比較關心生產,注意改進工具努力增加生產。無論中國還是歐洲,由于農民的處境有所改善,生產力都上了一個新臺階。
封建時代生產力進步的最重要的標志是冶鐵技術的發展和鐵制農具的廣泛使用(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