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課 弘揚民族精神
第十課 弘揚民族精神
第一站 挺起民族脊梁
教學目標:
從學習民族精神的含義和功能入手,認識中華民族精神所包含的內容,增強學生的愛國之情,培育學生自覺實踐民族精神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民族精神產生于民族文化,構成了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體現了民族文化的深刻本質。民族文化只有在民族精神的指引下,才有前進的動力和方向。中華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須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想一想:
“九一八”事變三周年之際,一些人散布對抗日前途悲觀的論調,指責中國 人失掉了自信力 。為了批駁這種錯誤論調,鼓舞民族自尊心,魯迅先生寫了《中國人失去自信力了嗎》一文。在這篇文章中,魯迅先生所提到的“中國的脊梁”,就是那些體現民族精神和氣節、為 了國 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不惜貢獻自己的一切的人們。“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這一段話蘊涵著中華民族數千年來一脈相承的民族精神。
二、學習新課
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靈魂。
什么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共同社會實踐中形成的,為民族大多數成員所認同和接受的、積極 向上的思想品格、價值取向和道德規范的總和,是一個民族心理特征、文化傳統、思想情感等的綜合反映。
民族精神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有什么樣的重要意義呢?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它對于社會的發展和民族的成長壯大,起著極為重要的的引導作用。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振奮的民族精神,沒有高尚的民族品格,沒有堅定的民族志向,沒有遠大的民族理想,就不可能凝聚力量,就不可能成就偉業。
2、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3、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
三、小結:
四、作業:
1、什么是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有什么樣的重要意義呢?
3、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重要內容是什么?
教學改進建議
第二站培育民族精神
教師寄語:
民族精神不是凝固不變的,它要經 歷一個不斷弘揚、培育和發展的過程。
學習目標:(目標明確,行動才更有效)
1、了解中華民族的形成與發展
2、懂得弘揚和培 育民族精神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
學習重、難點
1、民族精神是不斷發展的
2、民族精神與民族文化的關系
3、我們要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實踐者
教學方法:
搜集材料 社會實踐
教學過程:
課前熱身:(試一試,你能行)
1.民族精神不是 的,它要經歷一個不斷 、 、和 的過程,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和全體人民,在 和 實踐中,不斷 和 著民族精神,把民族精神提升到一個 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