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課 世界舞臺上的中國教案
教師點明: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其實質便是綜合國力的較量。
展示材料(一),并簡介綜合國力的概念。
(一)世界7大國家綜合國力評估
美國 日本 法國 英國 德國 俄羅斯 中國
綜合國力值 8371 5112 4270 4070 3918 3203 2175
中國與它國比 約1/4 約1/2 約1/2 約1/2 約1/2 約2/3
設問:國際競爭力之比較,說說中國總體競爭力水平如何?為什么中國的國際競爭力較弱?(聯系中國的歷史背景和當前的國情展開,如底子薄、人口眾多、經濟發展不平衡等。)
學生活動。
出示材料(二)(三),
(二)7國在經濟、軍事、科技教育與資源領域的分值情況如下:
美國 日本 法國 英國 德國 俄羅斯 中國
經濟 8924 6670 4820 4850 5413 2424 2511
科教 9492 8641 6904 6077 6276 3124 1337
軍事 9503 1338 2085 2183 1222 3172 1068
資源 3330 1401 1918 1792 1289 5210 4621
(三)二戰后,世界上很多國家把改進生產技術,提高生產率,作為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的關鍵,紛紛增加科研經費支出,科學技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從1950年至1976年間,日本花費了60億美元引進了1700多項先進技術,差不多把西方發達國家半個世紀的科技成果都吸收了進來,創造了價值XX0億美元的社會財富,從而實現了趕超發達國家的成功范例。
設問:在綜合國力的諸項因素中,哪些起基礎性作用?其中哪項又是決定性因素?這對發展中國家有何啟示?
學生小組討論,回答,教師歸納并展示要點: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科技進步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中國的科技力量又如何呢?
出示材料(四),
據有關資料表明,我國的科技水平與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相比,總體水平落后他們幾十年。如今,美國已宣布由工業社會進入信息社會。而我還處于農業社會時代。
到97年底,我國從事科技活動的人員有288.57萬人,其中科學家與工程師166.56萬人。而每萬名勞動力中從事科學研究的人數,97年我國為8.4人,而日本93年為79.6人,美國93年為74.3人,德國91年為61.5人,法國92年為54.8人,英國為48人。我國的這一指標大致相當于最發達國家的十分之一。
問:中國要實現跨越式發展,主要障礙在哪里?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請獻計獻策。
學生小組討論,回答,教師歸納并展示要點:我國的科學技術,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高素質人才少;如果我們能采取積極進取的態度,抓住機遇,發展高新技術;發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質,多出人才;在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同時,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跨越式發展。
我們作為中學生,應該作些什么準備?
學生活動。 “環球視點”介紹新世紀各國都試圖在國際競爭中尋找新的發展機遇, 發展自己的情況。本課時教學以此為背景,設計問題貫穿本框內容,層層深入,旨在使學生明確國際競爭的實質和我國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增強憂患意識,樹立勇于接受挑戰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