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課 世界舞臺上的中國教案
2001年3月,由于恐怖主義和武裝販毒、走私等跨國有組織犯罪活動日益猖獗,各國迫切希望加強合作,預防和打擊與此相關的非法制造和販運槍支等活動,為此,各國談判達成了《打擊非法制造和販運槍支及其零部件和彈藥的補充議定書》(protocolagainst the illicit manufacture of and trafficking in firearms, their parts and components and ammunitions)(簡稱:《槍支議定書》(firearms protocol))。其目的在于通過打擊非法制造和販運槍支等小武器的活動,加強國際社會在預防和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方面的合作。2002年12月9日,中國政府簽署了《槍支議定書》。
2003年9月29日,聯合國發言人埃克哈德宣布,已有147個國家簽署《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其中批準該公約的有51個國家。根據有關規定,公約于29日正式生效。生效的還有《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關于防止、禁止和懲治販運人口特別是婦女和兒童的補充議定書”。
《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是目前世界上第一項針對跨國有組織犯罪的全球性公約。它確立了通過促進國際合作,更加有效地預防和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的宗旨,為各國開展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的合作提供了法律基礎。公約規定締約國應采取必要的立法和其它措施,將參加有組織犯罪集團、洗錢、腐敗和妨礙司法等行為定為刑事犯罪。公約要求所有愿意遵守該公約的國家在法律上采取協調措施,以打擊有組織犯罪集團與腐敗行為、打擊洗錢等非法活動、簡化引渡程序、擴大引渡范圍。公約還要求有關國家采取措施,保護那些在法庭上提供對犯罪團伙不利的證據的證人,并向需要幫助的國家提供財政等方面的援助。
2003年9月23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王光亞向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交存了中國加入該公約的批準書。
5. 中國出口強勁帶動亞洲經濟 對華觀念誤區需改變
XX年8月,美國著名的財經媒體《華爾街日報》撰文指出,中國經濟的成功不容置疑,但在中國出口貿易問題上,某些人的誤區頗多。
誤區一:中國經濟增長以犧牲亞洲其他國家的利益為代價
根據數據統計,中國對美國出口增長的同時,韓國等國家對美國的出口卻在下降,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些亞洲國家已被淘汰出局。實際上,他們的出口總額一直隨中國一起大幅增長。上周韓國宣布,今年上半年,韓國單對中國的出口就增長了近50%。在亞洲地區,中國的貿易作用日趨顯著,并將成為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首要的出口目的地。由于貿易格局的變化扭曲了貿易統計數字,在統計中國進出口方面存在著重復計算的現象。
中國的崛起不僅不會危及亞洲國家,反而會對東亞其他國家的貿易產生重要的積極影響。1995至XX年間,亞洲其他國家對中國的出口年增長率達到11.5%,而同期全球貿易的年增長率只有3.8%。
誤區二:中國出口影響外國公司利益
不論是美國還是亞洲其他國家的政要、行業組織和工商企業,都聲稱中國利用低成本向他們的市場傾銷廉價產品。但他們忽略了外國公司,不論是美國的還是亞洲其他國家的,在中國的出口貿易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比如,中國出口彩電最多的公司是韓國lg集團。之所以出現這一現象,是外國公司為實現自己的利益而做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