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課 振興民族文化
第九課 振興民族文化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自古以來,我國各族人民在中華大地上共同創造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華文化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我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響,對推動世界文化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傳統美德具有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品質。
2、能力目標:能夠從歷史與現實的角度感悟民族精神對于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從古典史籍和現實生活中,體會中華民族精神的深刻內涵及其偉大作用;結合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體會中國共產黨對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培育;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感受中華文化的力量,培養熱愛中華文化的情感,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了解中華傳統美德的基礎上,增強對其認同感并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各民族在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過程中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2、我們在文化交往中應該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
難點:
1、民族文化的力量,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豐富民族文化,發展先進文化。
教學時間:2課時(機動1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第一站 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教學目標:了解中國民族文化的特點,懂得民族文化的特點,懂得民族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產物,理解民族文化的力量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看看圖片—巍峨的萬里長城。上下三千年,綿延十萬里,萬里長城是我國各族人民勞動和智慧的結晶,以其悠久的歷史、雄偉的氣勢、豐富的內涵著稱于世,成為民族歷史的豐碑、民族文化的寶庫。
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每個人都植根于中華文化的深厚土壤,所以我們有必要了解我們的民族文化,并在多元文化的時代特征下,認同我們的民族文化。
每個中國人都植根于中華文化的深厚土壤,在中華文化的滋養下成長。了解和熱愛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在全球多元化的交匯和激蕩下,保持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是我們和祖國息息相連的精神血脈所系。
二、學習新課
思想驛站:想一想 說起中國傳統文化,你還會聯想到什么?
答:旗袍、中國功夫、長城、京劇、孔子、漢賦、唐詩、宋詞、宋元曲、明清小說等等
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民族文化的特點、內容、作用?
特點:
(1)民族文化博大精深。
(2)民族文化源遠流長。
內容:語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藝、文學藝術、哲學思想、道德倫理共同構成中國民族文化的基本內容,茶文化、酒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建筑文化,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
作用:民族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它是中華民族綿延不絕而且愈益勃發的力量源泉。民族文化的力量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華文化是團結和凝聚各民族的思想紐帶。
各抒己見:
“夜郎文化” 或者為“貴州古代文化”或甚至就是“貴州文化”。貴州高原自古以來是我國一個民族交往、結集的大走廊。18個民族以大雜居、小聚居的形式世居其間。他們棲息在高山深箐、江河之濱、山間壩子里,創造、積淀著豐厚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推動著貴州社會歷史的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