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同在陽光下
⑵在社會資源的分配上還存在地區之間、群體之間和個人之間的不均衡。6.我國社會轉型時期,產生弱勢群體的原因有哪些?我國當今社會中的一些弱勢群體,是我國社會轉型期的特殊產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引入了市場競爭機制,從而不可避免地產生三個方面的效應:(1)市場競爭要“優勝劣汰”,這樣就使一部分人成為市場競爭中的強勢人群和富裕者,而另一部分人成為失敗者和貧困者。 (2)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迫使一些國有企業打破平均主義和大鍋飯,在分配上拉開檔次和差距,使得一些職工的收入水平降低而成為社會弱勢群體。 (3)市場經濟要求社會必須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那些在沒有競爭力的產業中工作的職工,在調整過程中成為低收入者,甚至成為下崗職工。7.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應該如何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在分配中要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既要提倡奉獻精神,又要落實分配政策;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鼓勵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8.如何正確認識我國“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策略?(怎樣理解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平等不等于平均?)平等不等于平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鼓勵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并帶動和幫助其他相對落后的個人和地區,攜手共進小康社會,實現共同富裕。這不僅體現了一個健全社會所應具有的平等內涵,也反映了一個社會不斷發展的效率要求,二者的統一構成了現代文明社會前進的基石。9.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實現社會公平、公正具有哪些重大意義?在我國人民生活總體已達到小康水平的基礎上,我們黨進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目標。這為每個公民實現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權利,創造了一個日益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10.如何正確認識我國社會中存在的不平等現象? 平等是我們孜孜以求的目標,但平等總要受到一定社會條件的制約。任何社會都存在一些不平等的現象。我國仍是人均收入水平較低的發展中國家,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社會成員之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還相當突出。提高弱勢群體的生活水平,從根本上改變貧困地區的落后面貌,實現人類不懈追求的理想——平等,任重而道遠。第九課 共享陽光1.關心、幫助弱勢群體既是政府的職責,也是全社會的責任。 關心、幫助弱勢群體既是政府的職責,也是全社會的責任。只有大家一起來關心弱勢群體,才會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才能促進社會不斷進步,不斷走向公平與正義。2.我國政府在幫助、扶助社會弱勢群體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我國政府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為弱勢群體提供了哪些有力的制度性支持?(1)在全國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實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在全國范圍內實施了以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問題為主要目標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大規模扶貧開發。 (3)我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保障有特殊困難的青少年順利入學并完成學業。如在全國城鄉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