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課《可持續發展》說課稿
各位領導 、老師們,你們好!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課題是教科版《思想品德》九年級(全冊)第五單元第十六課《可持續發展》。下面是我對本課進行的授課分析:
一、說教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可持續發展 》是九年級《思想品德》第五單元《國策經緯》的第三課。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前兩課內容,知道了我國的基本國情,通過本課學習,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存在著嚴重的人口問題,感受計劃生育是關系國家發展、人民生存的重大問題,是國家的一項基本國策;另一方面,使學生了解我國存在著嚴重的資源和環境問題,通過觀察自己的生活環境在生活中感受資源環境的重要性,認識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緊迫性和重要意義從而認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明白我們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二)、學情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通過對七、八年級內容的學習,對我國的國情有個初步的了解,但還是很模糊,沒有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通過這課學習,理論聯系實際更清楚的了解我國的人口和資源形勢非常嚴峻,從而來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改革開放30年來,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使社會發生了復雜而深刻的變化,直接影響著青少年的價值取向,因而,了解我國的人口和資源的國情,在九年級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尤為重要。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題目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九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我國的人口、資源和環境的基本狀況;了解計劃生育、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政策及其意義。
2、能力目標: 自覺履行計劃生育的義務;保護我們身邊的環境和節約資源;培養愛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計劃生育、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在日常生活中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四)、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本課題目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九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讓學生認識實行計劃生育、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難點:如何做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二、 說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法
教學是一門“教書”的藝術,要發揮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和主創性,就必須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本課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學方法有:
1、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