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走進法律,了解法律》專題復習教學設計
專題二第一課時《走進法律,了解法律》專題復習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
價值觀
知識
能力 樹立尊重規則、尊重法律的觀念;感受法律的尊嚴,做知法、守法、愛法的公民。 社會生活中的規則 記憶 了解規則的種類,指導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的道理 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 理解 知道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理解法律的三個顯著特征,理解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意義。 法律的作用 理解 舉例說明法律的作用及其表現 對待法律應有的態度 運用 在實踐生活中學法、用法、護法、愛法
違法行為的含義、類型和后果 理解 知道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或作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理解任何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犯罪的含義和基本特征 理解 立即犯罪的含義和基本特征
刑罰的種類 識記 指導刑罰的含義,了解刑罰的種類
犯罪的危害 運用 認識道德水平高低與違法犯罪的關系;收集案例,說明違法犯罪的社會危害性;通過案例,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強自我防范意識。 【資源分析】 (一)學情分析 這部分知識是初一下學期學習的,學生當時對這部分知識的掌握也不夠細致,所以基礎較為薄弱,未能把知識與實際結合。 (二)相關資源鏈接 1、《指導書》; 2、廣州市近幾年的中考題及各區的模擬題; 【重難點解答】 1、教學重點:法律的特征;犯罪的含義與基本特征 2、教學難點:法律的作用;三種違法行為的區別 【學習評價】 學習卷 【教學媒體】 多媒體 【教學方法】 講授法、講練結合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課前準備】 1、收集近年與本課題有關中考題及相關時政材料; 2、制作多媒體課件; 3、編寫學習卷 【教學過程】
教學
環節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復習導入
在十字路口,盡管人多車雜,但由于行人車輛各行其道,紅燈停綠燈行,道路也就暢通無阻。這說明什么?
讓學生明確認識: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
在分析中回顧知識
閱讀材料并討論分析: 初中生李某平時在學校喜歡給同學起綽號,對自己要求不嚴格,上課不認真,經常遲到曠課,卻交作業,在校外結識了一群“朋友”,在這些“朋友”的“示范”下吸食毒品。由于囊中羞澀,李某多次持刀勒索低年級同學的錢財。在一次與勒索對象的爭執中,他用隨身攜帶的匕首將刺成重傷,搶救無效死亡。考慮到案發時李某剛滿十六周歲,當地法院對他進行了不公開審理,依法予以刑事制裁。 1、 在案例中,李某違反了哪些規則? 2、 在案例中,李某的行為是否觸犯了法律? 3、 法律有什么特征和作用? 4、 什么是違法行為?有多少類?如何區分? 5、 李某的行為哪些是一般違法?哪些是犯罪?為什么? 6、 犯罪有什么特征?應受到什么處罰? 7、 法院對李某依法予以刑事制裁體現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8、 李某走向犯罪的過程及法院的判決給你什么啟示?
運用案例,讓學生在分析中回顧所學知識,落實對基礎知識的復習鞏固。
構建知識框架
小組形式,對本課題的考點以自己喜愛的方式構建知識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