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課 東西南北
第十八課 東西南北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了解東西問題和南北問題。認識到縮小國際間貧富的緊迫性和加強國際間合作與發展的重要性。
能力目標:體會經濟的全球化對世界發展的影響,提高學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懂得要從根本上消除貧困,必須樹立科學的發展理念,樹立全球化發展的意識,懂得全人類互相依存的關系。
【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合作與發展。
教學難點:全球經濟一體化。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
(1)了解世界貧困人口的分布狀況,選取某一貧困國家或地區,關注其生存狀況,探究其貧困產生的原因。
(2)查閱報刊、網站,搜集世界各國為消除貧困所采取的措施。
(3)搜集中國在參與經濟全球化過程中遇到的不公平待遇。
教師準備:搜集世界貧富差距的相關資料以及世界各國消除貧困的目標和策略。
【教學活動】
一、貧富之間
多媒體展示:
伴隨著邁克爾杰克遜的歌曲《we are the world》,展示一組反映貧困問題的照片。
環節一:分組活動
活動步驟:將學生分為兩組參與活動。一組活動內容為“算一算”,依據貧困鐘顯示的數字,計算出目前世界貧困人口數量。二組活動內容為“填一填”,閱讀教科書第136頁《人類發展報告》,完成下列圖表。
富裕國家 貧困國家
人口數量
世界總產值
兒童死亡率
產婦死亡率
女童受教育程度
分組活動后,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通過剛才的小組活動,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思考并回答。
此環節通過學生動手算、動眼看、動腦想,使學生認識到在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中,貧困依然是當今世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面臨的突出問題之一。世界上依然存在著嚴重的貧富不均現象。
環節二:交流展示
活動步驟:
1.學生分組展示課前準備的探究成果。
2.各小組根據展示成果歸納出造成貧困的原因,并由一名學生參與全班交流發言。
此環節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搜集信息,直觀地感受到貧困問題的存在。同時,在自我發現和合作交流中,歸納總結出造成貧困問題的原因。
原因一,惡劣的自然條件和自然災害是造成一些國家貧困的主要原因。
原因二,戰爭和動亂是造成一些國家貧困的重要原因。
原因三,一些發展中國家在歷史上長期飽受殖民國家侵略擴張和殖民掠奪。
環節三:深度思考
根據學生展示的探究成果,教師提出問題:貧困問題究竟給人類帶來些什么?
學生思考并回答。
通過課前準備以及交流、思考,學生能夠非常直觀地感受到貧困造成貧困人口的饑餓、疾病;造成世界的不穩定,貧困是造成社會動蕩的重要原因。
環節四:策略導航
多媒體展示:
據聯合國統計,目前世界上還有28億人口處于貧困之中。貧困人口在發展中國家占到了一半以上。XX年9月,包括中國在內的一百多個成員國的國家首腦聚會聯合國,提出了在XX年將全球貧困人口總數降低一半的千年發展目標。
教師提問:請同學們思考,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你還知道各國有哪些消除貧困的舉措?
學生分組交流并全班展示。教師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進行補充展示。
多媒體展示:
(一)巴西的社區推動發展計劃是相當成功的。以當地的資源以及社區的凝聚力為依托,將扶貧項目和可持續增長的環境政策結合起來。一方面使得窮人們更多地參與到社會活動中去,另一方面使得土地資源得到合理的、優化的使用。近年來,巴西還在實施一項名為“零饑餓”的計劃,使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民生活得到切實的改善。巴西還在教育、衛生方面給窮人們提供幫助。另外,巴西的扶貧項目也得到了國際社會,包括各個國際組織的鼎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