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課 東西南北
(二)30年來,馬來西亞實施均衡發展的戰略計劃,包括縮小貧富差距,維護民族和睦等等。政局的穩定使得馬來西亞在保持了較為快速的經濟增長的前提下,成功地縮小了收入分配的差距。馬來西亞的核心政策包括新經濟政策和國內發展政策,它們的最終目標并不在于獲得最大的經濟增長,而是在于維護國內各個民族之間的和睦共處。同時核心政策也為其他的如長期政策、中期政策、年度政策、特殊發展計劃、部門發展計劃等提供了一種基準。
此環節幫助學生了解聯合國以及各國政府、國際合作機構、金融組織、民間組織為消除貧困采取的積極措施。
多媒體展示:
為進一步推動千年發展目標的實現,中國政府和聯合國駐華機構于XX年3月25日—27日在北京舉辦了千年發展目標國際研討會。會上,聯合國助理秘書長哈菲茲•帕沙主持了《中國實施千年發展目標進展情況》報告的首發儀式。根據報告,中國已將1990年的8500萬貧困人口減少了一半,實現了千年目標中的減貧目標。按照政府的貧困線,中國農村的貧困人口從1978年的2.5億(占農村人口的30.7%)減少到1990年的8500萬(占農村人口的9.4%),到XX年,進一步減至3000萬(占農村人口的3.2%)。同時,中國已將達不到最低食物能量消費的人口比例從1990年的17%減至XX年的11%,將體重不足的兒童比例從1990年的21%降至1998年的10%,分別提前實現了目標。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布的《XX年人類發展報告》認為,“中國是過去20年中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人均收入翻了三倍。中國在全球千年發展目標中所做的貢獻,給予再高的評價也是不過分的。如果不算上中國的進步,整個世界在減貧方面從總體上說其實是倒退了。”
問題: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
學生思考并回答。
此環節讓學生了解中國正在積極采取的消除貧困的措施,以及為減少世界貧困人口做出的巨大貢獻。
教師組織小組競賽,進一步幫助學生認識中國在消除貧困方面的真誠努力。
競賽步驟:
1.將學生分為兩組。
2.列舉中國在發展經濟、消除貧困方面的政策、戰略、國策、措施。
3.每次發言列舉一項,總數多者獲勝。
多媒體展示:
XX年9月20日,聯合國舉行了消除貧困和饑餓峰會,我國代表劉堅在會上發言,闡述了中國對消除貧困和饑餓的幾點主張。
第一,共同努力,營造有利于消除貧困的國際環境。在政治上,遵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以及公認的國際法準則,共同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在經濟上,努力制定公平、合理、公開、透明的國際貿易、投資、金融等領域的國際規則,保證各國人民獲得均等的發展機會,使廣大發展中國家得以公平合理地分享全球發展帶來的實惠。
第二,加強合作,承擔起各自的責任和義務。發展中國家要根據自身特點制定減貧戰略,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努力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發達國家有義務和責任更多地援助發展中國家,特別是要落實在資金援助、技術轉讓、債務減免和市場準入等方面的承諾。國際組織應在全球減貧事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推動落實有關國際會議的后續行動,探索國際多邊機構支持全球減貧的新舉措。
第三,動員各方力量,為消除貧困而努力。要充分發揮政府、企業和民間組織等各方的作用,相互配合,各展所長,推進減貧進程。要通過廣泛對話與磋商,調動多種資源,探討多種形式的合作模式,為國際減貧事業注入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