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陽光
第九課1-2框 政府的努力、社會的力量一、課時基本內容:1課時 政府的努力、社會的力量二、教學內容分析,學情分析,重、難點的確立,教學資源的取舍,教法、學法的選擇等
1.教學內容分析:第九課“共享陽光” 進一步介紹政府、民間團體以及個人在幫助弱勢群體方面所做的努力。 第一框題“政府的努力”主要介紹了我國政府為給社會弱勢群體提供有效的幫助,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所制定的政策,采取的措施。其中主要介紹了在全國范圍內比較有影響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國家扶貧項目、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政策、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等,體現了我國政府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注和關愛。 第二框題“社會的力量”則闡述了民間組織在幫助社會弱勢群體方面所做的貢獻。
2.學情分析:初中學生正值價值觀形成時期,他們對社會現象很敏感,尤其對一些不公正、不公平的社會現象,充滿憤慨;他們充滿理想,熱情地追求著大同世界的實現,對未來充滿了幻想。這個時期是培養學生親和社會的情感和行為的關鍵時期。如果能夠讓學生客觀地了解社會中存在的各種不平等現象及其產生的主客觀原因,培育學生的尊重、關心、同情弱者的人格,尋找消除這些不平等現象的途徑和方法,不但可以使學生能夠正確地看待這些現象,還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3.重、難點的確立:國家消除貧困、建立平等民主的和諧社會的理論與實踐,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4.教學資源的取舍:(1)充分利用教材課文中的材料。(2)適當補充一些相關材料。5.教法、學法的選擇:國家消除貧困、建立平等民主的和諧社會的理論與實踐,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教科書所呈現的內容已經比較具體和豐富,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當時當地的具體情況選擇一些具有時效性的內容,也可以動員學生查找更多的資料以豐富課堂教學。(1)討論法。(2)問答法。在導入階段和課中,大量使用。(3)閱讀法。對課中重要文字、圖片、圖表要引導學生閱讀。(4)筆記法。課文中重要的概念、意義等要通過筆記批注和用筆勾畫的方法進行標識。(5)探究法。結合課中的交流和探究。(6)講解法。本課知識點較多,需要教師適當進行歸納和講解。三、擬達成的教育教學目標知識目標:通過活動,引導學生了解我國政府以及民間組織和機構在扶貧濟困、幫助社會弱勢群體方面所做的努力,了解幫助弱勢群體的途徑和方法。 能力目標:學習通過多種途徑查找資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同情社會弱勢群體,力所能及地幫助弱勢群體。四、教學流程
環節
師生活動設計
訓練內容
預期目標
設計意圖
效果反饋與修正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課前準備查找政府為幫助弱勢群體所做出的努力。學生課后歸納、查閱資料、整理政府為幫助弱勢群體所做出的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查閱資料的能力
課中教學
課中教學引入:閱讀教材p60-61:扶貧開發的資料并討論:這組資料反映了是什么?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口多、底子薄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我國弱勢群體的主體是貧困人口。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努力,我國扶貧工作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但是,貧困仍然是困擾黨和政府以及全國人民的重大難題,弱勢群體主要是貧困人口。據統計,我國目前仍有近3000萬人口生活低于絕對貧困標準。有近6000萬人口沒有實現穩定脫貧。因此,扶貧工作、幫助弱勢群體工作是我國最重要的一項工作。那么,這么多年來,我國政府在幫助弱勢群體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