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強國富民之路》教案(精選4篇)
《走強國富民之路》教案 篇1
第六課《走強國富民之路》教案
課型:新授課
一、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認清我國現代化建設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激發學生積極投身我國經濟建設的熱情。
2、能力:初步培養學生結合生活實例分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重要性的能力,關心我國經濟建設,努力為現代化事業做貢獻。
3、知識:識記黨在社會主義初期階段的基本路線的含義,理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重要性。
二、過程與方法
此部分內容理論性較強,主要是對學生的國情國策教育。因此,在教學中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采用案例教學、學生小組討論、引用電化教學手段,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為學生創設情境,使學生從提供的事例和活動中充分感受國家的發展大計,黨的基本路線的正確性、科學性及重大作用和意義,明白我國當前工作的重點和自己在國家與社會發展中的責任和使命感。
三、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時所要解決的問題是讓學生知道我國取得顯著成就的原因是因為我國堅持了黨的基本路線,最根本的是堅持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即“一個中心”是關鍵,懂得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從而激發學生努力學習,讓學生明白自己的責任和使命,為國家和社會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四、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預習課本內容,查詢有關黨的基本路線的內容和國情。
教師準備:搜集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社會面貌發生巨大變化的圖片、文字等,為學生創設情境,從中充分感受國家的發展大計。
五、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聞發布,導入新課
1、學生播報課下搜集的新聞(主要是xx大以來我國取得的成就)
2、教師出示兩條
10月8日下午,全國假日旅游部發布《XX年“十一”黃金周旅游統計報告》.報告顯示,“十一”黃金周期間,全國實現旅游收入64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4.8%。
教師提問:你認為我國為什么會發生這么大的變化?
教師總結:引出社會主義初期階段的基本路線。
環節二、自主學習,共同感悟
1、學生自主學習基本路線的內容,填表格并記憶。
教師檢查并總結:
黨的基本路線體現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在它的指引下,我國人民走出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國富民之路,但也存在諸多不足。
2、請同學們列舉我國在前進過程中存在哪些不足。
3、出示總理在XX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指出的我國存在的不足:
一是經濟結構矛盾突出.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
二是一些涉及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解決得不夠好.食品藥品安全、醫療服務、教育收費、居民住房、收入分配、社會治安、安全生產等方面還存在群眾不滿意的問題,土地征收征用、房屋拆遷、企業改制、環境保護等方面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仍未能根本解決.不少低收入群眾生活比較困難。
教師提問:
(1)通過這些材料,你可以看出我國現在是怎樣的國情?
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特征是不發達,主要表現在生產力水平比較低,教育科學技術比較落后,社會主義具體制度還不成熟 ,不完善.
(2)我國在前進過程中存在的這些問題,你認為應如何解決?
。▽W生討論發言)
教師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具體討論如:百姓住房、醫療、教育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貧困人口的問題、三農問題,城鄉地區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等等,分析它們的解決方法。
教師總結:同學們的分析非常透徹,總結各個方面,解決它們都需要雄厚的物質基礎,因此大力發展經濟,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也就是“一個中心”是關鍵,即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環節三、合作探究
1、列舉我國在各方面取得的一些成就。
2、材料分析:
材料一:總理在XX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XX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20.9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7%,經濟增長連續4年達到或略高于10%.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759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3587元,扣除價格因素,分別比上年實際增長10.4%和7.4%.
材料二:20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東歐巨變,亞洲發生金融危機,國內發生嚴重自然災害,面對來自政治、經濟和自然界的嚴峻考驗,我們國家穩如泰山,人民安居樂業,社會主義事業蒸蒸日上.
材料三: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喜報頻傳,港澳回歸、入世成功、申奧勝利、申博成功、神五神六飛天,讓每個中華兒女倍感自豪.
教師提問:
。1)、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
學生小組討論之后發言。
教師總結:以上材料說明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在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日子也日益紅火;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競爭力在不斷提高;面對危機,我國保持了社會的穩定;港澳回歸,使我國的統一大業基本實現.
。2)、取得這些成就的原因是什么?請簡要分析。
學生小組討論之后發言。
教師總結:我國取得這些成就關鍵是堅持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發展才是硬道理.
<1>增強綜合國力,改善人民生活離不開發展.
<2>鞏固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離不開發展.
<3>保持社會穩定,實現國家長治久安離不開發展.
<4>提高國際競爭力,掌握國際斗爭的主動權離不開發展.
<5>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發展.
。3)、面對祖國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我們青少年應該怎么做呢?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我們要努力學習,增長才干,那么就讓我們一起看看自己在本節課的收獲吧。
環節四、收獲平臺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使我在知識方面明確了 。
2、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我要做到 。
環節五、家鄉亮點
教師:在黨的基本路線的引導下,我國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就,那么就讓我們看看自己的家鄉在最近幾年的發展變化中有哪些亮點?
環節六、課外延伸
當然在取得成就的同時,也會有不足,請列舉自己家鄉在發展變化的過程中存在哪些不足,把它整理成文,寫成建議書。
教后反思:
本課時是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這節課最突出的一個特點是整個教學過程注重啟發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引導學生搜集新聞,分析時事和社會熱點,培養他們關注國家發展的良好習慣。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注重了案例教學,符合新課程改革下政治課教學的特點。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又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認識、運用。
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許多不足,如在與學生探討我國存在的社會問題及解決方法時,教師引導者的角色沒有把握好,使學生的探討沒能深入下去,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適當點撥,放手讓學生大膽討論效果會更好。
《走強國富民之路》教案 篇2
一、學習目標:1、看課本構建知識網絡,并識記知識點。
2、進行針對性訓練,提高各項能力。
二、知識梳理:
1、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
2、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
——根本途徑
3、堅持改革開放
4、堅持基本經濟制度
5、堅持分配制度
6、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 ①是什么②核心內容是什么③為什么要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
、贋槭裁匆罅Πl 展生產力? ②如何發展?③與其他方面的關系?
、俑母锏膬热荨⒌匚、性質、目標分別是什么?②為什么要改革?③為什么要開放?
根本目的是什么?
三、深化提高:
1、思考探究:
(1)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為什么要走強國富民之路?
。2)如何才能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和人民的富裕幸福呢?
。3)實現強國富民最根本的是什么?
(4)強國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思考探究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包括實現人與人關系的和諧,也包括實現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請結合上述材料,運用初三《思想政治》有關知識完成以下要求
(1)要“實現人與人關系的和諧”,首先必須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指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徑。請說明理由。
。2)簡要回答:“實現人與人關系的和諧”,還應該在經濟上和政治上著重抓什么?
四、達標訓練
1、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制定依據是
a 全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b 我國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c 我國現階段的奮斗目標 d 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
2、根據記者調查XX年老百姓提出了對和諧社會的"十盼",其中提到盼望"普惠"原則,得到進一步貫徹,縮小東西、南北、城鄉和老少邊窮地區的與內地的貧富的差距使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水平得到保障,你認為解決這些問題最根本的是
a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b 加大扶貧力度
c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 d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3、鄧小平同志曾說過,"要始終如一貫徹始終的搞好這件事,一切圍繞這件事,不受任何干擾"。這里的"這件事"是指
a 大力發展國防事業 b 見車科教興國戰略 c 經濟建設 d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4、21世紀,我國將舉辦兩屆"奧運會":一是XX年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二是XX年在上海舉辦的被稱為"經濟、科技、文化領域的奧林匹克盛會"的世界博覽會。我國積極爭取并獲得奧運會和世博會的舉辦權,說明
、賹嵤⿲ν忾_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② 加強對外開放是我國現階段的中心工作 ③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對外開放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 ④在黨的基本路線的指引下,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高,國際地位不斷增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黨的歷代領導人向來重視發展問題。鄧小平同志首先提出"發展是硬道理",提出"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也多次強調發展的重要性,對發展理解不正確的是
a發展就是指經濟的發展 b要發展必須深化改革 c要發展必須擴大發放
d發展包含了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的進步,但首先應當是經濟的進步
6、XX年"兩會"期間,、等中央領導強調,進一步堅定改革的決心和信心,中央僵持以深化改革來解決改革中出現的問題。我國要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這是因為①改革是我國當前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 ②改革是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③只有改革,社會主義制度才能不斷完善和發展 ④ 改革就是從根本上變革社會主義制度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7、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來,我國綜合國力日益增強,中國以更加豪邁的姿態走向世界。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中國的發展離不開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
①是我們的強國之路 ②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我國的社會生產力 ③有利于我國逐步擺脫不發達狀態 ④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目前,我國農村還有3000萬左右的貧困人闊,城鎮也有多萬人需要得到最低生活保障。要進一步解決好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最根本的途徑是
a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b 取消農業稅,實現農民增收和農業增產
c加大扶貧力度,建立健全生活困難的救濟保障制度
d政府增加用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資金投入
9、江蘇省昆山市是全國百強縣。到XX年底,昆山人均gdp達到78553元,位居全國百強縣之首,已率先基本達到全面小康社會水平。 改革開放之初,昆山還是江蘇省一個經濟落后、對外封閉、產業結構單一的農業小縣。綜合經濟實力在當時蘇州地區所轄的8個縣中倒數第一。 在這個歷史進程中,昆山經濟社會發展經歷了四次大的轉變,一是上個世紀80年代,實現了由農業為主向工業為主的轉變。二是上個世紀90年代,實現了由內向型經濟向外向型經濟的轉變。三是上個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后,實現了由粗放型經濟增長向集約型經濟增長的轉變。四是xx大以來,實現了由注重經濟發展向經濟社會協調共進的轉變。社會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城鄉社會保障覆蓋率高達99%以上。目前,昆山城鄉居民收入高,貧富差距小,登記失業率低,實現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比翼齊飛”。
結合本課知識,談談昆山市的做法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啟示。
參考答案
。1)從國情角度: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低且發展不平衡;我國目前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不平衡。
從黨和政府的角度:黨的性質、三個代表;國家性質、社會主義根本目的
。2)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堅持改革開放;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等等。
答案:(1)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理由略
(2) 經濟上:實現共同富裕。
政治上: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或:健全社會主義法制;颍簣猿贮h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
題號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c c d a d c a
9、(1)發展是硬道理。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這是解決當前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2)改革是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只有改革才能為社會的發展注入生機和活力,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主動性使社會生產力得到極大的解放,只有通過改革才能為生產力的發展掃清障礙。(3)開放是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只有對外開放才能利用國外的資金、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才能更好的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緊跟新科技革命的潮流,追趕世界先進水平。(4)必須堅持共同富裕,縮小貧富差距。
《走強國富民之路》教案 篇3
一、學習目 標:
1、看課本構建知識網絡,并識記知識點。
2、進行針對性訓練 ,提高各項能力。
二、知識梳理:
1、 堅持黨 的基本路線
2、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
——根本途徑
3、堅持改革開放
4、堅持基本經濟制度
5、堅持分配制度
6、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 ①是什么②核心內容是什么③為什么要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
、贋槭裁匆罅Πl 展生產力? ②如何發展?③與其他方面的關系?
、俑母锏膬热、地位、性質、目標分別是什么?②為什么要改革?③為什么要開放?
三、基礎知識:
。2)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什么?(p67)其核心內容是什么?
(3)為什么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p67)
。4)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包括哪些方面(p68)其核心工程是什么(p68)
。5)經濟建設和其他各項工作的關系是什么(p68)
。6)為什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為什么說發展才是硬道理?又或者我黨為什么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p69)
(7)為什么實行改革開放?(p71-75)
(8)我們應該怎樣正確對待改革(p74)
。9)開放的有效方式有哪些(p75)基本途徑有哪兩種? (p75)
。10)我們青少年應如何面對對外開放的新形勢(p76)
四、達標練習:
1、從“貧窮到溫飽”,再從“溫飽到總體上小 康”,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實現了歷史性的飛躍。實現這一飛躍的直接動力是( )
a、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b、改革開放
c、大力發 展生產力 d 、自力更生,艱苦創業
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俑母锞褪菑母旧细淖兩鐣髁x制度②改革不會涉及到任何人的切身利益③對外開放是我國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④“引進來”和“走出去”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兩種基本途徑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3、開啟改革開放閘門的會議是( )
a、黨的十屆三中全會 b、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c、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 d、黨的十三屆三中全會
4、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 )
a、加快我國經濟建設 b、解放發展生產力
c、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d、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5、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下列選項中能直接說明這一成就的是( )
、傧愀、澳門順利回歸②中國正式加入wto③中共中央印發《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④“神舟”六號載人 飛船上天
a、①②③ b、② 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 “十五”期間我國的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對比
指標 單位 XX年 XX年 XX年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9422 10493
農村軍民人均純收入 元 2622 2936 3255
另外,XX年我國城市、農村貧困人口數量大幅下降,居民衣、食消費正在向住、行消費轉移,中國消費結構升級步入“加速跑”階段,正 進入一個以教育、購房、買車為主要內容的消費時期。
。1) 上述表格反映了什么?(是什么)
。2) 請你談談對上述材料的認識。(為什么,怎么做。)
7、某校九年級(2)班召開學習黨的xx大精神暢談會,圍繞“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是什么,”同學們展開了討論,主要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認為“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在于依靠對外開放,”另一種觀點認為“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在于依靠自己的發展”。
請對以上兩種不同的觀點加以辨析說明。
8、總理在十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報告中強調:“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永遠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經濟工作什么時候都不能放松。要著力推進改革開放,更好的利用國外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1)為什么說“經濟工作什么時候都不能放松”?
。 2)你對“著力推進改革開放”是怎樣認識的?
《走強國富民之路》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通過回憶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掌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含義、時間、特征及其表現。
2、通過感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歷程,了解中國共產黨審時度勢,制定了適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掌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內容、核心、實質和意義。
3、知道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再結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征及時事理解“發展是解決我國當前所有問題的關鍵”
4、理解國家的大政方針,增強熱愛祖國的感情和建設祖國的本領。
重、難點:掌握基本路線、理解“一個中心是關鍵”。
導學步驟:
任務一:掌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含義、時間、特征及其表現。
生回顧: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是什么?如何理解這里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自主探究]
含義:
時間:
特征: ,表現為
任務二:指引我們前進的“燈塔”是什么
[合作交流]
我黨根據中國的國情,審時度勢,制定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在黨的基本路線這一“燈塔”的指引下,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民族團結、政治穩定,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1、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內容是
(主體), (一個中心), , (兩個基本點), , (根本途徑),
。繕耍
2、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是
3、“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蹦闳绾卫斫忄囆∑降倪@句話?
黨的基本路線的實質:它體現了全國各族人民的 ,是黨和國家的 ,是 。
基本路線的意義:在黨的基本路線的指引下,
。 。(小組展示對以上問題的學習)
任務三:“一個中心是關鍵”
[自主探究]
1、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以 為中心,其他方面工作都要
經濟建設。
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但我國在前進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閱讀課本p49材料,了解我國存在的問題,回答: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是什么?為什么?
用事例說明這一問題。
3、作為青少年學生,應以怎樣的姿態為國家的發展貢獻力量?
【自主訓練】
1、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以 為中心
a.經濟建設 b.民主政治建設 c.文化建設 d.法制建設
2、下列事件能直接體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是
a.我國在全國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b.加強立法工作,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
c.我國加快農村改革步伐,提高農村生產力水平
d.我國奧運健兒在雅典奧運會上取得了優異成績
3、現階段,我們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動社會全面進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最根本的途徑是
a.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 b.堅持改革開放
c.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d.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
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基層的聲音最樸實,百姓的生活最動人。XX年新年伊始,盼孩子上學省心,別讓病魔拖垮好日子,別讓房價“壓彎了腰”,別天天喊下崗減員,愿更多下崗姐妹找到工作等成為我國廣大百姓最為現實和樸素的期盼。
要實現以上這些期盼的關鍵是什么?為什么?
導學過程:
一) 情景導入 整體感知
通過導入使學生明確本課時內容與前面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并簡要點明本課時的學習要點: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二)自主構建 合作釋疑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相關內容相對比較容易,所以完全可以通過學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個別疑難問題可在自主學習之后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解決。
三) 成果展示 互動交流
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的成果在班級展開交流。本環節學生可以互相質疑,教師給以診斷指導。
四)歸結問題 集體探究
教師通過我們在初級階段的奮斗目標引導學生分析經濟建設同其他建設的關系并過度到本課時的重難點:發展才是硬道理。關于這一難點的突破如果以老師的講解為主,會將學生置于被動的“他主”地位,感覺效果不會太好。但如果讓學生通過合作舉例說明“五個離不開”,受學生視野的限制,難度可能又太大。關于這一難點如何突破非常想聽取各位老師的建議。
五)小結鞏固 當堂評價
本環節可以先讓學生談收獲,然后以填空題、選擇題的形式檢測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小組互批、老師抽批的形式掌握測試情況,當堂評價及時查漏補缺。
六)自我總結 感悟提升
最后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針對自己本節課的學習情況,查漏補缺、整理筆記、內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