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精選10篇)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篇1
一.學習目標:
1.理解并熟記“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相互關系,認識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的必要性。
2.理解改革、發展、穩定的相互關系,樹立“穩定壓倒一切”的觀念。
二.重點與難點:
l.“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相互關系
2.“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三.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堂堂清練習題
四.學習過程和指導:
(一)導入新課、揭示目標:
同學們,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第五課第二框:“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板書課題)
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投影學習目標、學生朗讀)。
學習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大家認真、細致的自學,請同學們根據自學指導認真自學。
(二)出示自學指導:(投影自學指導及目標思考題)
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認真默讀課文p83-84內容,對照下列目標思考題,大字部分精讀,小字部分 快讀,找出相關答案,并用鉛筆做好標記,8分鐘后檢查,看誰回答得快而準確。
1.為什么要堅持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2.怎樣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3.“—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關系怎樣?
4.發展、改革、穩定的關系怎樣?
5.如何鞏固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秩序?
(三)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學生進行緊張的自學,教師行間巡視,并注意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或做適當點撥。
(四)教師檢查并點撥、更正和補充
方法:學生舉手回答,當出現個別不會的,讓會的幫助不會的;當出現多數不會的,學生討論,教師點撥。
思考題1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經驗的總結,是實現社會主義事業最可靠的保證。
思考題2
學生能根據課本內容回答出“兩個必須”,但不完整,教師可以在此先造成懸念,暗示答案不夠完整。(在本課內容新授結束,鞏固小結時再點撥、補充第三個“必須”。)
(1)必須把“一個中心”與“兩個基本點”有機統一起來;
(2)必須鞏固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秩序;
(3)必須全面貫徹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學生能根據課本內容正確回答“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相互關系。
教師點撥:將“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相互關系比作一艘輪船與導航系統,動力系統的關系,對照圖示,利用幻燈效果,進行講解。(投影圖示)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相互關系
強調:(1)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
(2)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必須同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三方面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機整體。
思考題4
這一思考題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啟發、引導學生回答,然后歸納:
(1)經濟建設是一切工作的中心,發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是發展的動力,保持政治和社會穩定是推進改革和發展的基本前提和保證。
(2)維護社會的穩定必須依賴于改革開放,依賴于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沒有發展的穩定是難以持久的。
(3)我們必須在改革、發展中實現社會的穩定,在社會政治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
在明確了答案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用圖表示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教師點撥:(投影圖示)
思考題5
學生可能只回答三個“必須”,教師要結合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進行引導,確保答案的完整性。
歸納:(1)必須打擊各種犯罪活動,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和社會秩序;
(2)必須協調好各階層群眾的利益關系,正確處理好人民內部矛盾:
(3)必須堅持實施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治國方略:
(4)維護社會的穩定必須依賴于改革開放,依賴于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我們必須在改革、發展中實現社會的穩定。
(五)鞏固復習目標思考題,閱讀課本最后一段,完善思考題2的答案。
(六)當堂練習
當堂完成堂堂清練習(5.2)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篇2
第三課 第六框題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理解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統一的整體,認識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的重大意義。
2、過程與方法:初步培養學生比較鑒別、綜合分析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提高和培養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黨的基本路線的理解,認識黨的基本路線關系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必須長期堅持下去,一百年不動搖。
2)青少年是社會主義生力軍,要自覺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做出自己的貢獻。
課程標準
教學內容
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
基本要求
識記: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活動:
1、收集典型事例,說明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
2、收集典型事例,表明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
教學重點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點
教學方法
對比分析的方法、假設證明的方法、講授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
教師:1992年鄧小平在視察南方的談話中語重心長地強調: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那么,為什么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呢?(學生思考,教師板書)
講解新課
二、堅持黨的基本路錢不動搖(板書)
教師:我們為什么必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是因為它是我們的事業能夠經受風險和考驗,順利達到目標的最可靠的保證。
1.最可靠的保證(板書)
教師: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黨的基本路線是根據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制定的。所謂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階段。這種不發達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面。同學們請看書,它總的特征是什么?
學生: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逐步擺脫不發達狀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階段;是逐步縮小同世界先進水平差距,在社會主義基礎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階段。
教師: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逐步擺脫不發達狀態,逐步縮小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這兩個"逐步"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這兩個"逐步"說明,我國生產力的發展,必然要經歷長期的、逐步實現的過程。
教師:是的。我這里還有一個資料可以更具體地說明這個問題。下面請看。
我國部分地區實現現代化的時間表:
地區
現代化水平的相對比較(%)
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時間(年)
上海
73.32
2015
廣東
63.79
2021
福建
48.15
2034
山東
41.36
2041
中國整體
40
2050
教師:由此可見,即使是我國東部這些比較發達的地區,距離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還有二三十年的差距,所以,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板書)..
教師:那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持續到什么時間呢?
學生:到2050年,21世紀中葉。
教師:我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是在什么時間?
學生:是在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之后。
教師:同學們,這樣算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從20世紀50年代算起至少需要多長時間呢?
學生:從我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時間。
教師:所以,根據這一基本國情制定的基本路線,我們也應該堅持一百年不動搖。不過同時必須說明的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要經歷的那種起始階段,而是特指脫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的條件下,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階段。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具有重要意義。
教師:同學們,請看下面這段錄像:
播放錄像剪輯:舉國上下歡慶申辦奧運會成功的場景;宣布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的場景;在上海成功舉辦APEC會議的場景;全國球迷歡慶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打進世界杯的場景。
看到這些場景,至今我們仍然心潮澎湃,激動不已,以至于很多國際評論說,2001是中國年。同學們想一想,我們今天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原因是什么呢?
學生1:我們的經濟發展了,綜合國力增強了。
學生2:我國的國際地位提高了。.
教師:我們的綜合國力之所以能夠增強其原因又是什么呢?
學生:我們堅持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了四項基本原則,堅持了改革開放,即堅持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教師:對。這些都說明我們必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同學們能否再結合社會生活實際談談我們為什么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呢?
學生1:我國現在每年國民生產總值都以7%以上的速度增長,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這就是堅持了黨的基本路線的結果。
學生2:現在企業改革中出現了一些下崗職工,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深化改革。
學生3:我國現在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很多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較還存在差距。比如在科技方面,像飛機制造業、大規模集成電路、汽車工業的核心技術等同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至少還存在10年以上的差距。這就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引進技術,加快我們的發展。特別是我國已加入了WT0,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加快對外開放的步伐。
學生4:我國現在的社會保障水平還比較低,要建立完善可靠的社會保障體系,就離不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
學生5:我們現在社會穩定,人民能夠安居樂業,這就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結果。
教師:是的。20多年來,盡管國際國內發生了這樣那樣的重大事件,像海灣戰爭、蘇聯解體、亞洲金融風暴、美國"9·11"事件、巴以沖突、印巴沖突等,但是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綜合國力卻上了一個大臺階,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也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們始終堅持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什么結論?
學生: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只有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基本路線,才能不斷地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
教師:事實上,歷史的經驗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前,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中出現失誤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務和政策超越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現代化建設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階段的錯誤觀念和政策,抵制了拋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錯誤主張,確立了一條正確的基本路線。黨的基本路線關系著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我們的事業能夠經受風險和考驗,順利達到目標的最可靠的保證。
既然黨的基本路線是我們的事業能夠經受風險和考驗,順利達到目標的最可靠的保證,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它,那么,我們又應當如何堅持這一基本路線呢?為什么?請同學們邊思考邊看書。
(過渡)黨的基本路線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但堅持它的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
2.統一的整體(板書)
(1)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板書)
教師:在本課的第一節我們學過:我國目前的基本國情是什么?
學生: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教師: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學生: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教師:那么,我們應當如何解決這一矛盾?
學生: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
教師: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什么?
學生: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
教師: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根本途徑是什么?
學生: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教師:黨的基本路線的根本內容是什么?
學生: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教師:對。綜上可見: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解決途徑
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
根本內容
根本途徑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黨的基本路線
教師:我國有這樣兩句古話:"知足常樂"、"小富即安"。既然我國在上世紀末已基本實現了小康,那么,我們是否可以"知足常樂"、"小富即安",止步于小康,停止發展呢?
學生:不行。
教師:為什么呢?(學生議論、自由發言)
學生1:在當今世界,不發展不行,發展慢了也不行。
學生2: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教師總結,并引導學生深化認識)
教師:的確如此。試想,以新世紀為起點,我國已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階段。在這一新階段,從國內國際兩個方面來看,在面臨著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請大家聯系社會現實思考一下,我國目前面臨著哪些問題和挑戰?
學生1:我國面臨著嚴峻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
學生2:我國還有少數地方的群眾沒有完全脫貧。
學生3:我國相當一部分企業及其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還不強。
學生4:我國還存在下崗問題,全國的就業門路還有待于進一步擴大。
學生5: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還不健全。
學生6:在我國加入WT。后,我國的諸多方面還沒有與國際接軌。
學生7:我國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社會主義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還需繼續增強。
學生8:中國臺灣問題還沒解決,祖國統一大業尚未徹底完成。
學生9: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還有待進一步增強。
學生10:當今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科技高新化的趨勢,使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也使我國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教師:要解決剛才同學們列舉的這些問題,其關鍵是什么?
學生:這一切都要求我們抓住機遇,加快發展。
(多媒體顯示)發展是硬道理,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在于依靠自己的發展。一
教師:非常正確。也正因為如此,當前我們更需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發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通過發展去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前進。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建設始終是我們的中心工作。除非發生大規模的戰爭,否則,不管國際國內發生這樣那樣的重大事件,我們始終都不能動搖這個中心。(多媒體顯示)
現在要橫下心來,除了爆發大規模戰爭外,就要始終如一地、貫徹始終地搞這件事,一切圍繞著這件事,不受任何干擾。就是爆發大規模戰爭,打仗以后也要繼續干,或者重新干。
一一鄧小平
教師:"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所以,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還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多媒體顯示)
全黨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一一
(2)要把"一個中心"和"兩個基本點"統一起來(板書)
教師:請同學們思考一下,為什么要把"一個中心"和"兩個基本點"統一起來呢?
學生:這是因為,"一個中心"和"兩個基本點"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機整體。
教師:我們應當如何理解這種關系呢?請同學們看大屏幕畫面后,談談自己的認識。
學生1:經濟建設就像這架飛機的工作艙,它是核心部分,所以,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
學生2:"兩個基本點",一個是立國之本,一個是強國之路?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必須把改革開放向四項基本原則統一起來。四項基本原則就像是導航系統,只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才能保證改革開放沿著社會主義方向發展;改革開放就像是動力系統,只有堅持改革開放,才能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使社會主義制度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學生3: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都是為了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把經濟搞上去,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
教師:同學們回答得非常好。試想,一架飛機如果沒有機艙,或沒有導航系統,或沒有動力系統,那將會有什么結果?
學生:(略)教師:正如同學們所分析的那樣,如果沒有了機艙,導航系統和動力系統就無所依托,失去意義;如果沒有了導航系統,飛機將迷失方向,難以到達目的地;沒有了動力系統,飛機將無法起飛前進。這三者都正常,相互配合、相互統一協調,飛機才能沿著正確的航線,向預定的目的地前進。這形象地說明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機整體。
教師:(過渡)前面兩點我們從理論上分析了應如何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那么,在實際工作中,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我們又應當如何做呢?
學生:要牢牢把握"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的大局。
(3)在實際工作中牢牢把握"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的大局(板書)
教師: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并討論為什么要這樣做?
學生:(討論,略)
教師應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并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將討論引向深入:
第一,關于"抓住機遇"。歷史上我國曾錯過了幾個絕好發展機遇,目前我國加入WT0,經濟全球化和世界新科技革命突飛猛進的新形勢,對我國又是一次難得的機遇(同時也是一次挑戰),如果我們能抓住這一新的機遇,就可以加快發展。
第二,關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這是黨的基本路線的必然要求和具體體現。
第三,關于"保持穩定"。鄧小平同志在1989年2月對此有固一段深刻論述:"中國的問題壓倒一切的是需要穩定。沒有穩定的環境,什么也搞不成,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掉。中國一定要堅持改革開放,這是解決中國問題的希望,但是要改革,就一定要有穩定的政治環境。"前蘇聯及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發生劇變的教訓,以及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功經驗,都是有力的證明。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的,穩定是前提。只有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關系,才能總攬全局,保證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
本框小結
教師:總之,黨的基本路線關系著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牢牢把握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國家就能長治久安,中國就大有希望"。所以,黨的基本路線必須長期堅持下去,貫穿于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百年不動搖。(在小結的同時用多媒體顯示下面畫面)
實踐應用
辨析下面觀點:我國現在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發展經濟,就需要實行,對外開放。因此,我們只要實行對外開放,就能夠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請同學們思考一下,然后回答這個問題。
學生:(進行思考討論,略)
教師:解答這個題目,應該和哪些知識進行聯系呢?
學生:黨的基本路線,特別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之間的關系。
教師:如何回答這道題呢?
學生:這個觀點是片面的。發展經濟離不開對外開放。但如果認為,只要對外開放,就能夠發展經濟,那就是片面的。
教師:具體的理由是什么呢?
學生1: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兩者都是為了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把經濟趕上去,所以,必須要把改革開放和四項基本原則結合起來。
學生2: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因為這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整體。而且,只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才能夠保證改革開放沿著社會主義方向發展。
教師:結合黨的基本路線的內容,想一想要發展經濟還離不開什么呢?
學生:還要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創業。
教師:完全正確。很好。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下面布置作業 。
課后作業
對你所在的地區或社區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的社會、經濟狀況開展一次社會調查,并自擬題目,圍繞為什么和如何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中心,寫一篇調查報告。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篇3
第五課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第二框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教案)
【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加強學生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理解,提高學生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重要性的認識。
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者之間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機整體。
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改革發展和穩定”之間的關系。認識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認識到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性以及維護社會穩定的具體要求。
能力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學習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分析“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者之間的關系以及“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初步培養學生比較鑒別、綜合分析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提高和培養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黨的基本路線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者關系的分析以及“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理解,認識黨的基本路線關系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必須長期堅持下去。青少年是社會主義生力軍,要自覺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做出自己的貢獻。
【教學重點、難點】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者關系及“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是本課重點和難點。
【教學方法】自讀法、講解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投影片、投影儀或展示儀。
【教學過程 】
一、復習鞏固:(結合前一課歸納小結進行復習,達到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的目的。)
展示投影片: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一)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1、基本路線的主要內容:
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2、基本路線提出的奮斗目標:
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3、怎樣才能實現基本路線提出的奮斗目標: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團結各族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優良傳統。
4、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中心,既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兩個基本點,即堅持,堅持改革開放
5、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意義:(略)
二、預習檢查:(按常規進行)
三、新課分析:第二框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導入 :——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所取得的成就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必須把“一個中心”與“兩個基本點”有機統一起來。同時,我們還必須鞏固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環境。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先要弄清兩個“關系”,即把“一個中心”與“兩個基本點”之間的關系和“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
問:“一個中心”與“兩個基本點”之間的關系怎樣?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怎樣?(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要點:
(一)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關系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機整體,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是互相促進的,兩者都是為了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二)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經濟建設是一切工作的中心,改革是發展的目的,改革是發展的動力,保持社會的穩定是推進改革和發展的基本前提和保證。
(結合投影片加以說明)
展示投影片: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者之間的關系以及“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 (政治保證和發展的動力)
經濟建設(發展)(中心工作)
穩定的社會環境(前提和保證)
(說明一:“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統一的整體,包括三個要點:一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二是正確認識“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者之間的關系。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 ,是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工作的政治保證和發展動力;三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機整體。說明二: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強調經濟建設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工作;發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是發展的動力;維護政治環境和社會環境的穩定,又是改革開放加快經濟建設的前提和保證。〈以前蘇聯的解體和美伊戰爭證明這一點〉)
(三)怎樣維護政治和社會的穩定(教師設問,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要點:
打擊犯罪,才能掃除丑惡現象,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協調各階層利益和關系,處理好人民內部矛盾,才能調動廣大人民建設的積極性;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同時實行依德治國,才能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維護政治和社會的穩定還必須依賴于改革開放和經濟的發展。
(例:在文化大革命時期,中國以階級斗爭為綱,社會動蕩不安,經濟建設停滯不前,使我國經濟發展進程受到重大挫折。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將工作中心轉移到了經濟建設上,使我國經濟建設進入飛速發展的新時期。因此,我們應該在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在改革、發展中實現社會的穩定。)
(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經濟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共同構成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這個綱領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內容,是改革開放實踐經驗的總結。(提示:將在六、七、八課系統地學習)
四、歸納小結:
(一)復習鞏固(結合本課投影片復習)
展示投影片:(略)
(二)討論:無錫地區改革開放以來發生了哪些巨大的變化?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五、目標檢測:(結合《伴你學》練習)
六、預習作業 :
展示投影片:
1、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的基本目標是什么?
2、我國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是什么?實行這一經濟制度是由什么決定的?
3、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什么?
4、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5、我國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的前提下,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等其他所有制經濟的必要性是什么?
6、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和要求是什么?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篇4
一、教材簡析: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通過對黨的基本路線核心內容的分析,指出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
階段,首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時又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此框是本節第二
框“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的理論基礎。本框由四個目組成,第一目講什么是黨在社會主義初
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二三四目講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及其正確性。第一目與后三目是整體與部
分的關系。
二、教學目標 :
1 、識記: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基本路線的內容。
2 、理解: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的重大意義。
3 、培養學生結合實例分析堅持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重要性的能力,明確只有堅
持黨的基本路線,才能不斷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三、教學重點、難點:
1 、教學重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2 、教學難點 :“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
四、教學方法
1 、講授與點拔為主。
2 、“談、劃、憶、講、議”有機結合。
五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明確學習目標。
(學生欣賞歌曲《春天的故事》,緊扣歌詞為什么會有“神話般地崛起座座新城”、“奇跡般
地聚起座座星山”如此大變化呢?)
(出示學習目標: 1 、 2 、 3 )(學生自學)
1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板書)
( 1 )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板書)
①制定基本路線的出發點是什么?(學生回答)(板書)
明確: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而制定。
②基本路線的內容:(板書) P146 ( 68 個黑體字)(學生集體讀)
③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板書)(學生回答)
明確:核心內容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簡而言之就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 2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板書)
①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含義(板書)(學生回答)
明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是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項工作都必須服從和服務于經
濟建設,就是要把集中力量 發展社會生產力擺在首要地位。
②為什么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板書)(學生回答)
明確:社會主義本質是大力發展生產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只有堅持以經濟建設
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
A 、才能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
B 、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的需要。
C 、才能推動社會全面進步。
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取得的成績,(板書)(看輔助文)
明確:經濟、人民生活、綜合國力上了一個大臺階。
( 3 )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板書)
①四項基本原則的內容:(板書)(學生集體讀書 P148 頁)
②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板書)
(幻燈片或錄像: 98 年 6-8 月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同洪水搏斗情景)
明確:四項基本原則是全國人民團結奮進的共同政治基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政治保證。
( 4 )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板書)
(學生看書,思考:為什么要進行改革開放?實質和目標是什么?)
明確:
①堅持改革開放,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②改革的實和目標: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從根本上改變束縛我國生產力
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同時相應地改革政治
體制和其他方面的體制,以適應初級階段生產力發燕尾服水平和實現現代化的歷史要求。
③實現對外開放是我國長期基本國策。
A 、對外開放是改革和建設必不可少的條件。
B 、封閉只能導致落后
C 、應當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國創造的先進文明成果。
(由學生看 P149 插圖 P150 頁輔助文)
議論:改革使本地區發生什么變化?重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二)小結:(投影本框知識點,略)
(三)練習:(投影)
單項選擇題:
1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是要把__擺在首要位置。( )
A 、發展科技和教育。
B 、嚴格控制人口數量,大力提高人口質量。
C 、治理環境污染。
D 、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
2 、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是( )
A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B 、堅持改革開放。
C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D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3 、我國改革的目標是( )
A 、改革束縛我國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
B 、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經濟體制。
C 、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D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4 、實行對外開放是( )
A 、我國立國之本。 B 、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要條件。
C 、社會主義根本任務。 D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
不定項選擇題:
只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 )
A 、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B 、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
C 、從根本上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
D 、堅持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
簡答題:
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為什么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篇5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教案
黃俊輝
一、教材簡析: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通過對黨的基本路線核心內容的分析,指出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
階段,首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時又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此框是本節第二
框“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的理論基礎。本框由四個目組成,第一目講什么是黨在社會主義初
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二三四目講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及其正確性。第一目與后三目是整體與部
分的關系。
二、教學目標 :
1 、識記: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基本路線的內容。
2 、理解: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的重大意義。
3 、培養學生結合實例分析堅持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重要性的能力,明確只有堅
持黨的基本路線,才能不斷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三、教學重點、難點:
1 、教學重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2 、教學難點 :“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
四、教學方法
1 、講授與點拔為主。
2 、“談、劃、憶、講、議”有機結合。
五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明確學習目標。
(學生欣賞歌曲《春天的故事》,緊扣歌詞為什么會有“神話般地崛起座座新城”、“奇跡般
地聚起座座星山”如此大變化呢?)
(出示學習目標: 1 、 2 、 3 )(學生自學)
1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板書)
( 1 )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板書)
①制定基本路線的出發點是什么?(學生回答)(板書)
明確: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而制定。
②基本路線的內容:(板書) P146 ( 68 個黑體字)(學生集體讀)
③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板書)(學生回答)
明確:核心內容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簡而言之就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 2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板書)
①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含義(板書)(學生回答)
明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是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項工作都必須服從和服務于經
濟建設,就是要把集中力量 發展社會生產力擺在首要地位。
②為什么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板書)(學生回答)
明確:社會主義本質是大力發展生產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只有堅持以經濟建設
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
A 、才能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
B 、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的需要。
C 、才能推動社會全面進步。
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取得的成績,(板書)(看輔助文)
明確:經濟、人民生活、綜合國力上了一個大臺階。
( 3 )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板書)
①四項基本原則的內容:(板書)(學生集體讀書 P148 頁)
②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板書)
(幻燈片或錄像: 98 年 6-8 月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同洪水搏斗情景)
明確:四項基本原則是全國人民團結奮進的共同政治基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政治保證。
( 4 )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板書)
(學生看書,思考:為什么要進行改革開放?實質和目標是什么?)
明確:
①堅持改革開放,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②改革的實和目標: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從根本上改變束縛我國生產力
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同時相應地改革政治
體制和其他方面的體制,以適應初級階段生產力發燕尾服水平和實現現代化的歷史要求。
③實現對外開放是我國長期基本國策。
A 、對外開放是改革和建設必不可少的條件。
B 、封閉只能導致落后
C 、應當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國創造的先進文明成果。
(由學生看 P149 插圖 P150 頁輔助文)
議論:改革使本地區發生什么變化?重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二)小結:(投影本框知識點,略)
(三)練習:(投影)
單項選擇題:
1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是要把__擺在首要位置。( )
A 、發展科技和教育。
B 、嚴格控制人口數量,大力提高人口質量。
C 、治理環境污染。
D 、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
2 、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是( )
A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B 、堅持改革開放。
C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D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3 、我國改革的目標是( )
A 、改革束縛我國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
B 、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經濟體制。
C 、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D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4 、實行對外開放是( )
A 、我國立國之本。 B 、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要條件。
C 、社會主義根本任務。 D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
不定項選擇題:
只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 )
A 、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B 、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
C 、從根本上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
D 、堅持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
簡答題:
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為什么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篇6
第五課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第二框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教案)
【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加強學生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理解,提高學生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重要性的認識。
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者之間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機整體。
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改革發展和穩定”之間的關系。認識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認識到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性以及維護社會穩定的具體要求。
能力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學習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分析“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者之間的關系以及“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初步培養學生比較鑒別、綜合分析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提高和培養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黨的基本路線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者關系的分析以及“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理解,認識黨的基本路線關系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必須長期堅持下去。青少年是社會主義生力軍,要自覺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做出自己的貢獻。
【教學重點、難點】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者關系及“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是本課重點和難點。
【教學方法】自讀法、講解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投影片、投影儀或展示儀。
【教學過程 】
一、復習鞏固:(結合前一課歸納小結進行復習,達到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的目的。)
展示投影片: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一)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1、基本路線的主要內容:
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2、基本路線提出的奮斗目標:
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3、怎樣才能實現基本路線提出的奮斗目標: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團結各族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優良傳統。
4、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中心,既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兩個基本點,即堅持,堅持改革開放
5、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意義:(略)
二、預習檢查:(按常規進行)
三、新課分析:第二框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導入 :——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所取得的成就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必須把“一個中心”與“兩個基本點”有機統一起來。同時,我們還必須鞏固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環境。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先要弄清兩個“關系”,即把“一個中心”與“兩個基本點”之間的關系和“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
問:“一個中心”與“兩個基本點”之間的關系怎樣?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怎樣?(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要點:
(一)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關系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機整體,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是互相促進的,兩者都是為了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二)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經濟建設是一切工作的中心,改革是發展的目的,改革是發展的動力,保持社會的穩定是推進改革和發展的基本前提和保證。
(結合投影片加以說明)
展示投影片: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者之間的關系以及“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 (政治保證和發展的動力)
經濟建設(發展)(中心工作)
穩定的社會環境(前提和保證)
(說明一:“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統一的整體,包括三個要點:一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二是正確認識“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者之間的關系。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 ,是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工作的政治保證和發展動力;三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機整體。說明二: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強調經濟建設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工作;發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是發展的動力;維護政治環境和社會環境的穩定,又是改革開放加快經濟建設的前提和保證。〈以前蘇聯的解體和美伊戰爭證明這一點〉)
(三)怎樣維護政治和社會的穩定(教師設問,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要點:
打擊犯罪,才能掃除丑惡現象,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協調各階層利益和關系,處理好人民內部矛盾,才能調動廣大人民建設的積極性;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同時實行依德治國,才能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維護政治和社會的穩定還必須依賴于改革開放和經濟的發展。
(例:在文化大革命時期,中國以階級斗爭為綱,社會動蕩不安,經濟建設停滯不前,使我國經濟發展進程受到重大挫折。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將工作中心轉移到了經濟建設上,使我國經濟建設進入飛速發展的新時期。因此,我們應該在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在改革、發展中實現社會的穩定。)
(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經濟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共同構成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這個綱領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內容,是改革開放實踐經驗的總結。(提示:將在六、七、八課系統地學習)
四、歸納小結:
(一)復習鞏固(結合本課投影片復習)
展示投影片:(略)
(二)討論:無錫地區改革開放以來發生了哪些巨大的變化?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五、目標檢測:(結合《伴你學》練習)
六、預習作業 :
展示投影片:
1、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的基本目標是什么?
2、我國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是什么?實行這一經濟制度是由什么決定的?
3、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什么?
4、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5、我國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的前提下,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等其他所有制經濟的必要性是什么?
6、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和要求是什么?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篇7
第三課第二節第二框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導入 新課]
教師:1992年鄧小平在視察南方的談話中語重心長地強調:
(多媒體顯示)
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
那么,為什么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呢?
(學生思考,教師板書)
[學習新課]
二、堅持黨的基本路錢不動搖(板書)
教師:我們為什么必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是因為它是我們的事業能夠經受風險和考驗,順利達到目標的最可靠的保證。
1.最可靠的保證(板書)
教師: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黨的基本路線是根據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制定的。所謂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階段。這種不發達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面。同學們請看書,它總的特征是什么?
學生: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逐步擺脫不發達狀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階段;是逐步縮小同世界先進水平差距,在社會主義基礎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階段。
教師: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逐步擺脫不發達狀態,逐步縮小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這兩個"逐步"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這兩個"逐步"說明,我國生產力的發展,必然要經歷長期的、逐步實現的過程。
教師:是的。我這里還有一個資料可以更具體地說明這個問題。下面請看大屏幕。
(多媒體顯示)
我國部分地區實現現代化的時間表
地區
現代化水平的
相對比較(%)
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的時間(年)
上海
73.32
2015
北京
68.14
2018
廣東
63.79
2021
天津
57.87
2026
江蘇
49.96
2033
福建
48.15
2034
遼寧
47.32
2035
浙江
46.32
2036
山東
41.36
2041
黑龍江
41.10
2041
中國整體
40
2050
教師:由此可見,即使是我國東部這些比較發達的地區,距離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還有二三十年的差距,所以,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板書)..
教師:那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持續到什么時間呢?
學生:到2050年,21世紀中葉。
教師:我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是在什么時間?
學生:是在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之后。
教師:同學們,這樣算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從20世紀50年代算起至少需要多長時間呢?
學生:從我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時間。
教師:所以,根據這一基本國情制定的基本路線,我們也應該堅持一百年不動搖。不過同時必須說明的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要經歷的那種起始階段,而是特指脫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的條件下,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階段。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具有重要意義。
教師:同學們,請看下面這段錄像:
播放錄像剪輯:舉國上下歡慶申辦奧運會成功的場景;宣布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的場景;在上海成功舉辦APEC會議的場景;全國球迷歡慶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打進世界杯的場景。我國的運動員獲得金牌的激動場面.
看到這些場景,至今我們仍然心潮澎湃,激動不已,以至于很多國際評論說,2001是中國年。同學們想一想,我們今天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原因是什么呢?
學生1:我們的經濟發展了,綜合國力增強了。
學生2:我國的國際地位提高了。.
教師:我們的綜合國力之所以能夠增強其原因又是什么呢?
學生:我們堅持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了四項基本原則,堅持了改革開放,即堅持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教師:對。這些都說明我們必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同學們能否再結合社會生活實際談談我們為什么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呢?
學生1:我國現在每年國民生產總值都以7%以上的速度增長,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這就是堅持了黨的基本路線的結果。
學生2:現在企業改革中出現了一些下崗職工,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深化改革。
學生3:我國現在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很多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較還存在差距。比如在科技方面,像飛機制造業、大規模集成電路、汽車工業的核心技術等同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至少還存在10年以上的差距。這就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引進技術,加快我們的發展。特別是我國已加入了WT0,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加快對外開放的步伐。
學生4:我國現在的社會保障水平還比較低,要建立完善可靠的社會保障體系,就離不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
學生5:我們現在社會穩定,人民能夠安居樂業,這就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結果。
教師:是的。20多年來,盡管國際國內發生了這樣那樣的重大事件,像海灣戰爭、蘇聯解體、亞洲金融風暴、美國"9·11"事件、巴以沖突、印巴沖突等,但是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綜合國力卻上了一個大臺階,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也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們始終堅持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什么結論?
學生: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只有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基本路線,才能不斷地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
教師:事實上,歷史的經驗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前,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中出現失誤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務和政策超越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現代化建設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階段的錯誤觀念和政策,抵制了拋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錯誤主張,確立了一條正確的基本路線。黨的基本路線關系著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我們的事業能夠經受風險和考驗,順利達到目標的最可靠的保證。
既然黨的基本路線是我們的事業能夠經受風險和考驗,順利達到目標的最可靠的保證,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它,那么,我們又應當如何堅持這一基本路線呢?為什么?請同學們邊思考邊看書。
(過渡)黨的基本路線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但堅持它的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
2.統一的整體(板書)
(1)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板書)
教師:在本課的第一節我們學過:我國目前的基本國情是什么?
學生: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教師: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學生: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教師:那么,我們應當如何解決這一矛盾?
學生: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
教師: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什么?
學生: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
教師: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根本途徑是什么?
學生: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教師:黨的基本路線的根本內容是什么?
學生: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教師:對。綜上可見: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
(多媒體顯示)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解 途
決 徑
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
根 途
本 徑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根 內
本 容
黨的基本路線
教師:我國有這樣兩句古話:"知足常樂"、"小富即安"。既然我國在上世紀末已基本實現了小康,那么,我們是否可以"知足常樂"、"小富即安",止步于小康,停止發展呢?
學生:不行。
教師:為什么呢?
(學生議論、自由發言)
學生1:在當今世界,不發展不行,發展慢了也不行。
學生2: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
(教師總結,并引導學生深化認識)
教師:的確如此。試想,以新世紀為起點,我國已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階段。在這一新階段,從國內國際兩個方面來看,在面臨著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請大家聯系社會現實思考一下,我國目前面臨著哪些問題和挑戰?
學生1:我國面臨著嚴峻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
學生2:我國還有少數地方的群眾沒有完全脫貧。
等生3:我國相當一部分企業及其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還不強。
學生4:我國還存在下崗問題,全國的就業門路還有待于進一步擴大。
學生5: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還不健全。
學生6:在我國加入WT。后,我國的諸多方面還沒有與國際接軌。
學生7:我國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社會主義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還需繼續增強。
學生8:中國臺灣問題還沒解決,祖國統一大業尚未徹底完成。
學生9: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還有待進一步增強。
學生10:當今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科技高新化的趨勢,使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也使我國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教師:要解決剛才同學們列舉的這些問題,其關鍵是什么?
學生:這一切都要求我們抓住機遇,加快發展。
(多媒體顯示)
發展是硬道理,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在于依靠自己的發展。
一一
教師:非常正確。也正因為如此,當前我們更需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發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通過發展去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前進。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建設始終是我們的中心工作。除非發生大規模的戰爭,否則,不管國際國內發生這樣那樣的重大事件,我們始終都不能動搖這個中心。
(多媒體顯示)
現在要橫下心來,除了爆發大規模戰爭外,就要始終如一地、貫徹始終地搞這件事,一切圍繞著這件事,不受任何干擾。就是爆發大規模戰爭,打仗以后也要繼續干,或者重新干。
一一鄧小平
教師:"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所以,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還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多媒體顯示)
全黨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一一
(2)要把“一個中心”和“兩個基本點”統一起來(板書)
教師:請同學們思考一下,為什么要把"一個中心"和"兩個基本點"統一起來呢?
學生:這是因為,"一個中心"和"兩個基本點"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機整體。
教師:我們應當如何理解這種關系呢?請同學們看大屏幕畫面后,談談自己的認識。
(多媒體顯示)
學生1:經濟建設就像這架飛機的工作艙,它是核心部分,所以,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
學生2:"兩個基本點",一個是立國之本,一個是強國之路?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必須把改革開放向四項基本原則統一起來。四項基本原則就像是導航系統,只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才能保證改革開放沿著社會主義方向發展;改革開放就像是動力系統,只有堅持改革開放,才能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使社會主義制度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學生3: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都是為了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把經濟搞上去,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
教師:同學們回答得非常好。試想,一架飛機如果沒有機艙,或沒有導航系統,或沒有動力系統,那將會有什么結果?
學生:(略)教師:正如同學們所分析的那樣,如果沒有了機艙,導航系統和動力系統就無所依托,失去意義;如果沒有了導航系統,飛機將迷失方向,難以到達目的地;沒有了動力系統,飛機將無法起飛前進。這三者都正常,相互配合、相互統一協調,飛機才能沿著正確的航線,向預定的目的地前進。這形象地說明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機整體。
(多媒體顯示)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動
基 力
礎
黨的基本路線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保
保證 證
鞏固
堅持改革開放
教師:(過渡)前面兩點我們從理論上分析了應如何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那么,在實際工作中,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我們又應當如何做呢?
學生:要牢牢把握“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的大局。
(3)在實際工作中牢牢先姐"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的大局(板書)
教師: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并討論為什么要這樣做?
學生:(討論,略)
教師應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并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將討論引向深入:
第一,關于"抓住機遇"。歷史上我國曾錯過了幾個絕好發展機遇,目前我國加入WT0,經濟全球化和世界新科技革命突飛猛進的新形勢,對我國又是一次難得的機遇(同時也是一次挑戰),如果我們能抓住這一新的機遇,就可以加快發展。
第二,關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這是黨的基本路線的必然要求和具體體現。
第三,關于"保持穩定"。鄧小平同志在1989年2月對此有固一段深刻論述:"中國的問題壓倒一切的是需要穩定。沒有穩定的環境,什么也搞不成,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掉。中國一定要堅持改革開放,這是解決中國問題的希望,但是要改革,就一定要有穩定的政治環境。"前蘇聯及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發生劇變的教訓,以及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功經驗,都是有力的證明。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的,穩定是前提。只有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關系,才能總攬全局,保證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
[本框小結]
教師:總之,黨的基本路線關系著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牢牢把握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國家就能長治久安,中國就大有希望"。所以,黨的基本路線必須長期堅持下去,貫穿于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百年不動搖。(在小結的同時用多媒體顯示下面畫面)
[實踐應用]
教師:同學們請看這道辨析題,看一看我們對本節內容是否掌握了。請看大屏幕畫面
(多媒體顯示)
辨析下面觀點:
我國現在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發展經濟,就需要實行,對外開放。因此,我們只要實行對外開放,就能夠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
請同學們思考一下,然后回答這個問題。
學生:(進行思考討論,略)
教師:解答這個題目,應該和哪些知識進行聯系呢?
學生:黨的基本路線,特別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之間的關系。
教師:如何回答這道題呢?
學生:這個觀點是片面的。發展經濟離不開對外開放。但如果認為,只要對外開放,就能夠發展經濟,那就是片面的。
教師:具體的理由是什么呢?
學生1: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兩者都是為了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把經濟趕上去,所以,必須要把改革開放和四項基本原則結合起來。
學生2: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因為這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整體。而且,只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才能夠保證改革開放沿著社會主義方向發展。
教師:結合黨的基本路線的內容,想一想要發展經濟還離不開什么呢?
學生:還要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創業。
教師:完全正確。很好。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下面布置作業 。
[課后作業 ]
對你所在的地區或社區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的社會、經濟狀況開展一次社會調查,并自擬題目,圍繞為什么和如何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中心,寫一篇調查報告。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篇8
【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加強學生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理解,提高學生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重要性的認識。
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者之間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機整體。
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改革發展和穩定”之間的關系。認識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認識到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性以及維護社會穩定的具體要求。
能力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學習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分析“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者之間的關系以及“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初步培養學生比較鑒別、綜合分析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提高和培養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黨的基本路線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者關系的分析以及“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理解,認識黨的基本路線關系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必須長期堅持下去。青少年是社會主義生力軍,要自覺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做出自己的貢獻。
【教學重點、難點】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者關系及“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是本課重點和難點。
【教學方法】自讀法、講解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投影片、投影儀或展示儀。
【教學過程 】
一、復習鞏固:(結合前一課歸納小結進行復習,達到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的目的。)
展示投影片: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一)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1、基本路線的主要內容:
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2、基本路線提出的奮斗目標:
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3、怎樣才能實現基本路線提出的奮斗目標: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團結各族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優良傳統。
4、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中心,既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兩個基本點,即堅持,堅持改革開放
5、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意義:(略)
二、預習檢查:(按常規進行)
三、新課分析:第二框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導入 :——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所取得的成就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必須把“一個中心”與“兩個基本點”有機統一起來。同時,我們還必須鞏固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環境。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先要弄清兩個“關系”,即把“一個中心”與“兩個基本點”之間的關系和“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
問:“一個中心”與“兩個基本點”之間的關系怎樣?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怎樣?(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要點:
(一)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關系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機整體,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是互相促進的,兩者都是為了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二)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經濟建設是一切工作的中心,改革是發展的目的,改革是發展的動力,保持社會的穩定是推進改革和發展的基本前提和保證。
(結合投影片加以說明)
展示投影片: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者之間的關系以及“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 (政治保證和發展的動力)
經濟建設(發展)(中心工作)
穩定的社會環境(前提和保證)
(說明一:“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統一的整體,包括三個要點:一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二是正確認識“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者之間的關系。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 ,是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工作的政治保證和發展動力;三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機整體。說明二: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強調經濟建設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工作;發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是發展的動力;維護政治環境和社會環境的穩定,又是改革開放加快經濟建設的前提和保證。〈以前蘇聯的解體和美伊戰爭證明這一點〉)
(三)怎樣維護政治和社會的穩定(教師設問,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要點:
打擊犯罪,才能掃除丑惡現象,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協調各階層利益和關系,處理好人民內部矛盾,才能調動廣大人民建設的積極性;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同時實行依德治國,才能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維護政治和社會的穩定還必須依賴于改革開放和經濟的發展。
(例:在文化大革命時期,中國以階級斗爭為綱,社會動蕩不安,經濟建設停滯不前,使我國經濟發展進程受到重大挫折。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將工作中心轉移到了經濟建設上,使我國經濟建設進入飛速發展的新時期。因此,我們應該在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在改革、發展中實現社會的穩定。)
(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經濟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共同構成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這個綱領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內容,是改革開放實踐經驗的總結。(提示:將在六、七、八課系統地學習)
四、歸納小結:
(一)復習鞏固(結合本課投影片復習)
展示投影片:(略)
(二)討論:無錫地區改革開放以來發生了哪些巨大的變化?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五、目標檢測:(結合《伴你學》練習)
六、預習作業 :
展示投影片:
1、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的基本目標是什么?
2、我國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是什么?實行這一經濟制度是由什么決定的?
3、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什么?
4、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5、我國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的前提下,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等其他所有制經濟的必要性是什么?
6、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和要求是什么?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篇9
第三課第二節第二框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導入 新課]
教師:1992年鄧小平在視察南方的談話中語重心長地強調:
(多媒體顯示)
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
那么,為什么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呢?
(學生思考,教師板書)
[學習新課]
二、堅持黨的基本路錢不動搖(板書)
教師:我們為什么必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是因為它是我們的事業能夠經受風險和考驗,順利達到目標的最可靠的保證。
1.最可靠的保證(板書)
教師: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黨的基本路線是根據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制定的。所謂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階段。這種不發達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面。同學們請看書,它總的特征是什么?
學生: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逐步擺脫不發達狀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階段;是逐步縮小同世界先進水平差距,在社會主義基礎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階段。
教師: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逐步擺脫不發達狀態,逐步縮小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這兩個"逐步"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這兩個"逐步"說明,我國生產力的發展,必然要經歷長期的、逐步實現的過程。
教師:是的。我這里還有一個資料可以更具體地說明這個問題。下面請看大屏幕。
(多媒體顯示)
我國部分地區實現現代化的時間表
地區
現代化水平的
相對比較(%)
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的時間(年)
上海
73.32
2015
北京
68.14
2018
廣東
63.79
2021
天津
57.87
2026
江蘇
49.96
2033
福建
48.15
2034
遼寧
47.32
2035
浙江
46.32
2036
山東
41.36
2041
黑龍江
41.10
2041
中國整體
40
2050
教師:由此可見,即使是我國東部這些比較發達的地區,距離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還有二三十年的差距,所以,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板書)..
教師:那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持續到什么時間呢?
學生:到2050年,21世紀中葉。
教師:我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是在什么時間?
學生:是在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之后。
教師:同學們,這樣算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從20世紀50年代算起至少需要多長時間呢?
學生:從我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時間。
教師:所以,根據這一基本國情制定的基本路線,我們也應該堅持一百年不動搖。不過同時必須說明的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要經歷的那種起始階段,而是特指脫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的條件下,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階段。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具有重要意義。
教師:同學們,請看下面這段錄像:
播放錄像剪輯:舉國上下歡慶申辦奧運會成功的場景;宣布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的場景;在上海成功舉辦APEC會議的場景;全國球迷歡慶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打進世界杯的場景。我國的運動員獲得金牌的激動場面.
看到這些場景,至今我們仍然心潮澎湃,激動不已,以至于很多國際評論說,2001是中國年。同學們想一想,我們今天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原因是什么呢?
學生1:我們的經濟發展了,綜合國力增強了。
學生2:我國的國際地位提高了。.
教師:我們的綜合國力之所以能夠增強其原因又是什么呢?
學生:我們堅持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了四項基本原則,堅持了改革開放,即堅持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教師:對。這些都說明我們必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同學們能否再結合社會生活實際談談我們為什么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呢?
學生1:我國現在每年國民生產總值都以7%以上的速度增長,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這就是堅持了黨的基本路線的結果。
學生2:現在企業改革中出現了一些下崗職工,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深化改革。
學生3:我國現在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很多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較還存在差距。比如在科技方面,像飛機制造業、大規模集成電路、汽車工業的核心技術等同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至少還存在10年以上的差距。這就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引進技術,加快我們的發展。特別是我國已加入了WT0,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加快對外開放的步伐。
學生4:我國現在的社會保障水平還比較低,要建立完善可靠的社會保障體系,就離不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
學生5:我們現在社會穩定,人民能夠安居樂業,這就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結果。
教師:是的。20多年來,盡管國際國內發生了這樣那樣的重大事件,像海灣戰爭、蘇聯解體、亞洲金融風暴、美國"9·11"事件、巴以沖突、印巴沖突等,但是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綜合國力卻上了一個大臺階,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也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們始終堅持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什么結論?
學生: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只有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基本路線,才能不斷地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
教師:事實上,歷史的經驗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前,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中出現失誤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務和政策超越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現代化建設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階段的錯誤觀念和政策,抵制了拋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錯誤主張,確立了一條正確的基本路線。黨的基本路線關系著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我們的事業能夠經受風險和考驗,順利達到目標的最可靠的保證。
既然黨的基本路線是我們的事業能夠經受風險和考驗,順利達到目標的最可靠的保證,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它,那么,我們又應當如何堅持這一基本路線呢?為什么?請同學們邊思考邊看書。
(過渡)黨的基本路線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但堅持它的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
2.統一的整體(板書)
(1)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板書)
教師:在本課的第一節我們學過:我國目前的基本國情是什么?
學生: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教師: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學生: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教師:那么,我們應當如何解決這一矛盾?
學生: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
教師: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什么?
學生: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
教師: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根本途徑是什么?
學生: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教師:黨的基本路線的根本內容是什么?
學生: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教師:對。綜上可見: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
(多媒體顯示)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解 途
決 徑
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
根 途
本 徑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根 內
本 容
黨的基本路線
教師:我國有這樣兩句古話:"知足常樂"、"小富即安"。既然我國在上世紀末已基本實現了小康,那么,我們是否可以"知足常樂"、"小富即安",止步于小康,停止發展呢?
學生:不行。
教師:為什么呢?
(學生議論、自由發言)
學生1:在當今世界,不發展不行,發展慢了也不行。
學生2: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
(教師總結,并引導學生深化認識)
教師:的確如此。試想,以新世紀為起點,我國已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階段。在這一新階段,從國內國際兩個方面來看,在面臨著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請大家聯系社會現實思考一下,我國目前面臨著哪些問題和挑戰?
學生1:我國面臨著嚴峻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
學生2:我國還有少數地方的群眾沒有完全脫貧。
等生3:我國相當一部分企業及其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還不強。
學生4:我國還存在下崗問題,全國的就業門路還有待于進一步擴大。
學生5: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還不健全。
學生6:在我國加入WT。后,我國的諸多方面還沒有與國際接軌。
學生7:我國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社會主義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還需繼續增強。
學生8:中國臺灣問題還沒解決,祖國統一大業尚未徹底完成。
學生9: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還有待進一步增強。
學生10:當今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科技高新化的趨勢,使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也使我國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教師:要解決剛才同學們列舉的這些問題,其關鍵是什么?
學生:這一切都要求我們抓住機遇,加快發展。
(多媒體顯示)
發展是硬道理,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在于依靠自己的發展。
一一
教師:非常正確。也正因為如此,當前我們更需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發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通過發展去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前進。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建設始終是我們的中心工作。除非發生大規模的戰爭,否則,不管國際國內發生這樣那樣的重大事件,我們始終都不能動搖這個中心。
(多媒體顯示)
現在要橫下心來,除了爆發大規模戰爭外,就要始終如一地、貫徹始終地搞這件事,一切圍繞著這件事,不受任何干擾。就是爆發大規模戰爭,打仗以后也要繼續干,或者重新干。
一一鄧小平
教師:"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所以,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還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多媒體顯示)
全黨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一一
(2)要把“一個中心”和“兩個基本點”統一起來(板書)
教師:請同學們思考一下,為什么要把"一個中心"和"兩個基本點"統一起來呢?
學生:這是因為,"一個中心"和"兩個基本點"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機整體。
教師:我們應當如何理解這種關系呢?請同學們看大屏幕畫面后,談談自己的認識。
(多媒體顯示)
學生1:經濟建設就像這架飛機的工作艙,它是核心部分,所以,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
學生2:"兩個基本點",一個是立國之本,一個是強國之路?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必須把改革開放向四項基本原則統一起來。四項基本原則就像是導航系統,只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才能保證改革開放沿著社會主義方向發展;改革開放就像是動力系統,只有堅持改革開放,才能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使社會主義制度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學生3: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都是為了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把經濟搞上去,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
教師:同學們回答得非常好。試想,一架飛機如果沒有機艙,或沒有導航系統,或沒有動力系統,那將會有什么結果?
學生:(略)教師:正如同學們所分析的那樣,如果沒有了機艙,導航系統和動力系統就無所依托,失去意義;如果沒有了導航系統,飛機將迷失方向,難以到達目的地;沒有了動力系統,飛機將無法起飛前進。這三者都正常,相互配合、相互統一協調,飛機才能沿著正確的航線,向預定的目的地前進。這形象地說明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機整體。
(多媒體顯示)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動
基 力
礎
黨的基本路線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保
保證 證
鞏固
堅持改革開放
教師:(過渡)前面兩點我們從理論上分析了應如何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那么,在實際工作中,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我們又應當如何做呢?
學生:要牢牢把握“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的大局。
(3)在實際工作中牢牢先姐"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的大局(板書)
教師: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并討論為什么要這樣做?
學生:(討論,略)
教師應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并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將討論引向深入:
第一,關于"抓住機遇"。歷史上我國曾錯過了幾個絕好發展機遇,目前我國加入WT0,經濟全球化和世界新科技革命突飛猛進的新形勢,對我國又是一次難得的機遇(同時也是一次挑戰),如果我們能抓住這一新的機遇,就可以加快發展。
第二,關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這是黨的基本路線的必然要求和具體體現。
第三,關于"保持穩定"。鄧小平同志在1989年2月對此有固一段深刻論述:"中國的問題壓倒一切的是需要穩定。沒有穩定的環境,什么也搞不成,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掉。中國一定要堅持改革開放,這是解決中國問題的希望,但是要改革,就一定要有穩定的政治環境。"前蘇聯及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發生劇變的教訓,以及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功經驗,都是有力的證明。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的,穩定是前提。只有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關系,才能總攬全局,保證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
[本框小結]
教師:總之,黨的基本路線關系著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牢牢把握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國家就能長治久安,中國就大有希望"。所以,黨的基本路線必須長期堅持下去,貫穿于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百年不動搖。(在小結的同時用多媒體顯示下面畫面)
[實踐應用]
教師:同學們請看這道辨析題,看一看我們對本節內容是否掌握了。請看大屏幕畫面
(多媒體顯示)
辨析下面觀點:
我國現在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發展經濟,就需要實行,對外開放。因此,我們只要實行對外開放,就能夠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
請同學們思考一下,然后回答這個問題。
學生:(進行思考討論,略)
教師:解答這個題目,應該和哪些知識進行聯系呢?
學生:黨的基本路線,特別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之間的關系。
教師:如何回答這道題呢?
學生:這個觀點是片面的。發展經濟離不開對外開放。但如果認為,只要對外開放,就能夠發展經濟,那就是片面的。
教師:具體的理由是什么呢?
學生1: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兩者都是為了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把經濟趕上去,所以,必須要把改革開放和四項基本原則結合起來。
學生2: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因為這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整體。而且,只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才能夠保證改革開放沿著社會主義方向發展。
教師:結合黨的基本路線的內容,想一想要發展經濟還離不開什么呢?
學生:還要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創業。
教師:完全正確。很好。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下面布置作業 。
[課后作業 ]
對你所在的地區或社區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的社會、經濟狀況開展一次社會調查,并自擬題目,圍繞為什么和如何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中心,寫一篇調查報告。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篇10
(一)黨的地位
1、黨的地位:黨是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力量,是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的根本保證。
2、為什么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源于她的先進性(表現)
這是因為(1)三個代表: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黨的奮斗目標:是謀求民族的獨立和復興、國家的繁榮和富強、人民的解放和幸福(3)黨的性質: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二)基本路線
3.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4.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5.為什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怎樣理解發展是硬道理)?
①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②加快經濟發展,大力發展生產力,是我們的根本任務。③增強綜合國力、改善人民生活離不開發展;④鞏固、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離不開發展;⑤保持社會穩定、實現國家長治久安離不開發展;⑥提高國際競爭力、掌握國際斗爭的主動權離不開發展;⑦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離不開發展。 ⑧發展是我國當前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
6.為什么要進行改革?(改革的必要性)
①我國的社會主義具體制度還不成熟、不完善,存在著體制上的種種弊端,②抑制了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使經濟組織失去了應有的活力,③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通過改革才能為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掃清障礙。實踐證明,改革是我國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7、怎樣理解改革對我國社會發展的作用?(改革的意義。)
通過改革,⑴完善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制度,給我國社會注入了生機和活力,⑵極大地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⑶使社會生產力得到了極大地解放,國家經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實踐證明,改革是我國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8.改革性質:是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9.為什么要進行對外開放?
①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國要發展必須走向世界。②只有對外開放,才能利用國外的資金、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才能更好地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才能緊跟新科技革命的發展潮流,追趕世界先進水平。③對外開放是我國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
10、我國對外開放包括“引進來”和“走出去”兩種基本途徑。具體措施有:發展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創辦經濟特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到國外承包工程、辦企業等。
11、我們青少年應怎樣對待改革開放?
①我們每個人都應以主人翁的姿態對待改革道路上的困難和問題,正確對待改革給個人和家庭帶來的影響,爭做改革事業的擁護者、參與者和推動者。②我們青少年應樹立平等、開放、參與的國際意識,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為將來參與我國對外開放事業做好充分準備。
(三)共同理想
12.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也是時代賦予當代青年的歷史責任。
13.三步走:①、1990年溫飽 ②、XX年總體小康2020年全面小康 ③、2050年實現現代化
14.總體小康特點:低水平,不全面,發展不平衡。
15.為什么要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
①艱苦奮斗是通向理想的必經之路,是我們的優良傳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②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和實現共同理想決定的。
16、提倡艱苦奮斗,并不是提倡過苦日子,當苦行僧。而是反對鋪張浪費和貪圖享受。我們只有從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做起,自覺磨礪自己,才能逐步把自己造就成能擔負眾人的人。
(四)我國的經濟制度
17.、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18.、堅持基本經濟制度的原因:是由我國的性質和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即(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低且發展不平衡。)
19、我國的各種經濟成分
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和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集體成分。
非公有制經濟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和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20、公有制經濟的地位:
①公有制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居于主體地位,②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③是國家引導、推動經濟發展的基本力量,④是實現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個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證。
21、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
①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②是促進我國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
22、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根本目的是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
23、我國如何對待公有制、非公有制經濟?
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24、為什么要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1)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
(2)它對于增加稅收、活躍市場、拓寬就業門路、方便人民生活、促進經濟快速增長發揮著重要作用。
25、判斷和衡量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標準是什么?
①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②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③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6、我國分配原則和分配制度是什么?
分配原則:確立勞動、資本、知識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
分配制度: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27、實行這樣分配制度有什么意義?
意義:(1)改變了以往的“大鍋飯”做法,有利于發揮收入分配的激勵作用,極大地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2)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促進國家和社會的發展。⑶使一切勞動、資本、技術、管理和知識的活力競相迸發,使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五)民主政治制度
28、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為什么要堅持這一根本政治制度?
我國的根本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原因:(1)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由于我國人口眾多,人民不可能都去直接管理國家,只能通過民主選舉,選出代表組成國家權力機關,代表人民去管理國家事務。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途徑和最高形式,它有力地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
29、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人民代表大會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最高立法權、最高決定權、最高任免權、最高監督權。
30、人民代表大會與政府、法院、檢察院的關系(國務院為什么向人民代表大會作報告)?
(1)在我國,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2)我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由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國家的權力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⑶并授予它們分別行使行政權、審判權和檢察權,政府、法院、檢察院必須對同級的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并受它監督。(4)它們分工不同,職責不同,但根本目標都是代表人民利益,為人民服務。
31、人大代表和人民的關系:(1)我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由人民選舉產生,(2)人大代表對人民負責;⑶人大代表接受人民監督,人民有權罷免自己不滿意的代表。(4)人大代表只是代表人民行使權力。
32、我國處理民族問題的原則是什么?我國形成了什么樣的民族關系?
原則:平等、團結、共同繁榮。
我國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33、我國實行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具有什么樣的意義?
(1)妥善地解決了國家統一和民族自治的關系,既維護了國家統一和安全,又保障了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務的自主權利,使少數民族人民真正當家作主。(2)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力地促進了各民族的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
34、青少年應如何處理好民族關系?
(1)應自覺擁護我國的民族政策。(2)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做到一言一行都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不做傷害民族感情的事情,各民族同學平等相處,以實際行動維護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
(六)成果發展
35、共和國巨變的表現:(1)百姓生活發生了大變化。人們實現了由貧窮到溫飽,再由溫飽到總體已小康的歷史性跨越。(2)綜合國力顯著增強。
36、共和國發生巨大變化的原因是:(1)黨的正確領導(2)堅持改革開放(3)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4)人們的辛勤勞動(5)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6)堅持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7)堅持科學發展觀(8)發揚了艱苦奮斗的精神(9)堅持社會主義制度(10)堅持弘揚民族精神,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
37、黨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
38、舉例說明黨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實踐者以及先進人物代表。
(1)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a、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b、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c、西部大開發d、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2)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a、實施科教興國戰略b、設立國家科學技術獎c、神舟七號和嫦娥一號發射成功d、北京奧運會舉辦成功
(3)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a、免除農業稅b、義務教育實行兩免一補政策c、實行廉租房制度d、關注下崗職工再就業
先進人物代表:鄭培民、孔繁森、任長霞、王啟民、許振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