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教案(通用3篇)
《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教案 篇1
第二課 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教案
一、內容及分析
本課要學習的內容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指的是公民要信守承諾,勇擔過錯自覺承擔責任,其核心是負責任的表現,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該怎么做?理解它關鍵就在于理解信守承諾,我們許下諾言,也就意味著承擔責任,我們信守承諾,也就會為自己贏得信任,失信于人既是對自己不負責任,也是對他人的不尊重,甚至會對他人,對集體的利益造成損失。堅決履行諾言,是我們負責任的表現,學生已學過,公民要承擔關愛集體的責任,關愛社會的責任,就是在此基礎上的發展,由于它還與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健康成長有直接聯系,所以在本學科有主導地位,正確理解負責任的表現是自覺承擔責任的核心。教學的重點是負責任的表現,自覺和擔責任的含義,做法,解決重點的關鍵是樹立“承擔責任光榮,推卸責任可恥的”責任意識。
二、目標及分析
1、目標定位
(1)理解負責的表現
(2)記住公民自覺承擔責任的含義及做法
(3)做錯事時,會主動承擔責任
2、目標分析
理解“信守承諾,勇擔過錯”是負責任的表現,指的是中學生承擔責任的兩方面要求。
記住,公民自覺承擔責任,就是我要承擔責任,我愿意承擔責任,我主動承擔責任,而不是要我承擔責任,被迫被動地承擔責任。學校反思自己的責任,在承擔責任中成長,在反思中我們將會更加清楚地了解自身的責任,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責任,并在承擔責任中成長。做錯事時,敢于承認錯誤、勇于承擔相應的責任,也是負責任的表現。中學生有了過錯,不應該逃避和推卸責任,而應該主動承認自己的過錯以及由此產生的后果。
三、問題診斷分析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是在做錯事時,是主動承認錯誤還是逃避,推卸責任,常常陷入矛盾之中,例如,吳小玉是一名初中生,假期征得父母同意到一家公司打工,負責向市民免費發送公司的宣傳畫,一次,他不慎丟了四百多張宣傳畫,按公司規定,她要照價賠償,要不要向公司匯報呢?
她陷入矛盾之中……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吳小玉本身還不能正確理解,做錯事,勇于承擔,這是負責任的表現。要解決這一問題,作為中學生的吳小玉就要努力學習,體諒父母,學會自覺承擔責任,其中關鍵是經常反思自己的責任。
四、教學支持條件
本節課不使用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設計
問題一、怎樣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認識到“信守承諾,勇擔過錯”是負責任的表現。承諾就意味著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承認錯誤,也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而承擔錯誤所造成的后果更能考驗我們的勇氣,錯了,就要勇于承認錯誤并承擔相應的責任。
例題1承擔責任與中學生有沒有關系
變式練習 李明是一名出租車司機,他深切地感受到,出租車是城市流動的風景,于是他向全市的出租車司機 “文明在的士,美化新城市”的倡議。出租車司機的做法說明了什么?
師生活動
(1)負責任的表現是什么?
信守承諾,勇擔過錯
(2)怎樣理解信守承諾?
承諾就意味著自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失信于人,既是對自己不負責任也是對他人的不尊重,甚至會對他人、對集體造成損失,慎重許諾,堅決履行諾言是負責任的表現。
(3)為什么勇擔過錯也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
承認錯誤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而承擔錯誤所造成的后果,更能考驗我們的勇氣。錯了,就要勇于承認錯誤,并承擔相應的責任。
(4)出租車司機的做法說明了什么?
說明他為國家、社會負責,勇擔責任,并為之付出行動。
(5)出租車司機關愛社會的行為對我們有何教育意義?
作為公民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要胸懷天下,承擔起對社會的責任,共同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
問題二 公民怎樣自覺承擔責任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反思自己在學校、家庭、班集體和社會中承擔的各種責任,并作出自我評價,認識到每一個人都應積極主動承擔自己所面臨的各種責任做責任的主人,享受承擔責任的快樂,而不是消極被動地面對自己該承擔的責任,做責任的奴隸。
例題1怎樣理解做責任的主人?享受承擔責任的快樂?
變式練習 萍萍在思想品德課上對責任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我們作為中學生、家庭、學校、國家和社會都對我們負責。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心,請問負責任有什么意義?怎樣做負責任的公民?
師生活動
(1)自覺承擔責任的含義是什么?
自覺承擔責任,就是我要承擔責任,我愿意承擔責任,我主動承擔責任,而不是要我承擔責任,被迫被動地承擔責任。
(2)怎樣理解承擔責任的快樂?
承擔責任的態度不一樣,感受體會就不相同,我們要自覺承擔責任,同積極的心態來面對紛繁復雜的責任。努力做責任的主人,從而享受積極承擔責任帶來的快樂。
(3)公民自覺承擔責任該怎么做?
學會反思自己的責任,我有什么責任?我主動承擔了嗎?我盡心盡力了嗎?在反思中,我們將會更加清楚地了解自身的責任,更好地履行責任,并在承擔責任中成長。
(4)自覺承擔責任由什么意義?
負責任能夠建設一個美好的社會,能夠改善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能夠鑄就我們高尚的民族精神,負責任使人獲得更多的信任和自由,增長才干,獲得責任意識。
(5)青少年怎樣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需要我們從小培養責任意識,鍛煉自己承擔責任的能力,培養起對家庭、學校、國家和社會及對自己負責任的習慣和精神等。
六、本課小結
怎樣自覺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負責的表現有哪些方面?做責任的主人,享受承擔責任的快樂。
《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教案 篇2
課題
1.2.3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課 型新 授
教學
媒體多媒體
教
學
目
標
知識
技能1.懂得信守承諾,勇擔過錯是負責任的表現。2.理解“自覺承擔責任”的內涵,自覺承擔責任。
過程
方法1.通過感悟強化“責任意識”, 提高自我反思能力。2.通過掌握具體方法做責任的主人,并從履行責任中獲得快樂。
情感
態度
價值
觀1.樹立承擔責任光榮、推卸責任可恥的責任意識。2.體驗享受承擔責任的快樂。3.樹立在承擔責任中成長,努力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的人生追求。
教學
重點1.慎重許諾,踐行諾言。2.承認錯誤,承擔責任。
教學
難點以積極的心態面對責任,享受積極承擔責任的快樂。
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導入新課: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負責是對每一個人在人生各個階段所承擔的多種社會身份的共通性的道德要求,它貫穿于每一個人的一生。因此,我們也要努力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那么,我們怎樣才能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公民呢?今天,我們就一起探究這個問題。 新課學習 三、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1.慎重許諾 假如你遇到下面這種情況,你該怎么辦? 周五,劉暢與李嘉約好周日8點去學校出黑板報。周六,李嘉一家在大中電器商城買了一臺電視,根據商場送貨部的統一安排,電視將在周日上午10點送到。周日早晨,爸爸、媽媽突然臨時學生討論:怎樣才能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公民?學生思考討論。通過討論把學生帶入一個新的知識情境中來,引出課題: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這是本課的重點之一,教師在對上一個活動這樣總結之后,自然過渡到本環節,同時引導學生思考討論題。
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有事,不得不出門,他們要求李嘉在家等候。他首先該怎么辦呢? (1).如果商場送貨工不能按時送貨…… (2). 如果商場送貨工準時把電視機送到而李家沒人等候…… (3).有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 總結:我們許下諾言,也就是意味著自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我們信守承諾,就會贏得他人的信任。 如果失信于人,會有什么后果?你有過失信于人的經歷嗎? 總結:失信于人,既是對自己不負責任,也是對他人的不尊重,甚至會對他人、對集體造成損失。那么,許諾前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總結:我們要慎重許諾,一旦許諾,堅決履行諾言,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其實《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規定:誠實守信,言行一致,答應他人的事要做到,做不到時表示歉意,借他人錢物要及時歸還。雖然,信守承諾意味著承擔責任,但我們不要刻板、僵化地理解,而應該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靈活處理,當自己雖然很努力也沒有能夠履行諾言時,可以實事求是地向他人說明情況,解釋原因,得到他人的理解。同時,要對待別人的“自食其言”,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2.勇擔過錯 李小藝是一名初中女生,她很想自己打工掙錢多買些書。在征得父母的同意后,她利用暑假到一家公司打工,負責在指定地點免費發送公司產品的宣傳海報。一次,她不慎丟了四百多張宣傳海報。按照公司的規定,她要照價賠償。要不要向公司匯報呢?她陷入矛盾之中…… (1)如果你是她,你該怎么辦呢? (2)如果你是公司的部門經理,你將如何處理此事? (3)你有過勇敢地承認自己的錯誤的經歷嗎?說出來,與大家共享一下。 (4)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談“勇敢認錯”和“逃避責任”分別會給自己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總結:當我們做錯事時,承認錯誤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而承擔錯誤所造成的后果則更能考學生討論,自我反思,坦誠交流。在討論中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肯定的評價,以激發學生的主體參與熱情。在此基礎上通過教師的總結和點撥,引導學生自覺認識到:承諾是一種責任,履行承諾是一種能力。踐行諾言是對自己和他人負責任的表現。要做到慎重許諾,“言必信,行必果”。這是本課的重點之一,本設計意在為學生創設一個情境,引起討論。讓學生在自我反思的體驗和坦誠交流中進一步理解,在做了錯事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勇敢地承認自己的錯誤,自覺地承擔責任,這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
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驗我們的勇氣和道德修養。錯了,就要勇于承認,并承擔相應的責任。每個人都不希望犯錯誤,那么,怎樣才能防患于未然,避免意外過錯的發生呢? 總結:其實,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犯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為避免因犯錯誤受批評或懲罰而說謊。《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規定:不說謊,不騙人,不弄虛作假,知錯就改。在做了錯事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實話實說,勇敢地承認自己的錯誤,自覺地承擔責任。一個人只有敢于正視自己的錯誤,并自覺承擔錯誤所造成的后果,才能在通往明天的道路上走得更穩健。 3.面對沖突 每個人從出生那天起,就生活在復雜的社會關系之中。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和場合,每個人總要扮演著一定的角色,社會自身的維系和發展,需要每個人按角色的規范去實踐并承擔相應的責任。一個人由于具有不同的社會身份而負有不同的責任。那么,我們每天都扮演了哪些角色?這些角色要求我們承擔哪些責任呢?在這些責任之中, 哪些責任是我們主動承擔的?哪些責任是我們被動承擔的? 總結:一個人可以同時具有多種身份,每一種社會身份都要求他承擔相應的責任。正是在對這些責任的履行中,他作為一個人的完整性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他的責任意識也得到了加強。可是,每個人要履行那么多的責任,總有些時候,我們會有一種分身乏術和力不從心的感覺。在履行責任時發生了沖突,我們又該怎么辦呢?你有過這樣的困惑嗎?你是如何解決自己的煩惱的? 總結:人們在在履行責任時,往往會出現沖突。在相互沖突的責任之間進行選擇常常是復雜而困難的。做出這樣的決定常常包括確定輕重緩急以及尋求可選擇的途徑。它意味著不承擔某些責任或在履行其它責任時,推遲履行這些責任。在相互沖突的責任之間進行選擇時,應著重考慮以下因素:
學生討論,自覺認同。討論中教師應注意及時點撥,通過討論,引導學生自覺認同一個人可以同時具有多種身份,每一種社會身份都要求其承擔相應的責任而且要自覺、主動地承擔責任,才能真正成長起來。
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1)緊迫性。首先確定哪個責任更緊迫,就應當先履行哪個責任。 (2)相對重要性。即某一責任相對于其它責任的重要性。 (3)時間要求。就是要考慮履行責任的時間以及自己可能擁有的時間。 (4)可以利用的資源。個人是否擁有諸如設備、體力、金錢或特殊的技能等必要的資源。 (5)相互沖突的利益與價值觀。即在決定履行某一責任時,需要考慮感興趣的事情或者自己相信的價值觀。 (6)其它的解決辦法和途徑。一個創造性的解決辦法可以幫助人處理好兩難的抉擇沖突。事實上,不管你如何進行選擇,我們必須清楚的是:承擔責任的態度不同,感受和體驗就不同。 4.快樂擔責 因此,我們要以積極的心態來面對紛繁復雜的責任,努力做責任的主人,從而享受承擔責任帶來的快樂。怎樣才能享受到承擔責任帶來的快樂? 你有過承擔責任后非常快樂的感受嗎?說出來,與大家分享一下。 總結:具有責任感是心理健康的標志之一。有些人之所以會得心理疾病,是因為他們沒有學會或喪失了負責任地生活的能力。對這些人最好的治療方法是:幫助他們接受現實,使之學會以負責任的行為方式處理生活問題。從心理衛生的角度看,強烈的責任感具有心理保健的作用。因為,它可以使人把履行各種職責看成是自己分內的事,還可以讓人體驗到盡職守責后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因而,我們才能享受到承擔責任帶來的快樂。 5.反思責任 從小到大,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受過承擔責任后的快樂,當然,在承擔責任的過程之中,或者在承擔責任之后,我們也都知道了承擔責任的代價。但是,我們決不會因此就逃避責任、放棄責任,因為,這是成長的要求和代價。我們要在以后的日子里學會反思自己的責任。 6.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探究了怎樣才能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公民。每個人從出生那天起,就生活在復雜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學習實際討論、分析,承擔責任的態度不同,感受和體驗就不同。
學生分享、交流快樂擔責的感受。學生討論,通過討論學會反思自己的責任。履行責任時出現沖突,怎么辦?這是本課的重點之一,也是每一個人都想弄清楚的問題。討論中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和學習實際去分析,引導學生理解承擔責任的態度不同,感受和體驗就不同。
引導學生以積極的心態來面對紛繁復雜的責任,努力做責任的主人,從而享受承擔責任帶來的快樂,這樣才更容易達到較好的效果并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是本課的落腳點,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之中注意從個人對他人、對家庭、對集體、對國家對社會甚至對整個人類所應擔當的責任的角度進行點撥和引導,盡量使之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從而加強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的社會關系之中,與他人、集體、社會之間存在著責任關系。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要在以后的日子里時時、事事、處處反思對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集體、對國家對社會甚至對整個人類所應擔當的責任。希望大家經常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我有什么責任?我主動承擔了嗎?我盡心盡力了嗎?這種高度的責任感是我們應該具備的基本品德,是我們學會做人的基點。希望同學們將我們青春的能量和活力應用于完善自己、友愛他人、關心集體、報效國家、振興中華、造福人類和世界的行動之中,積極、主動地承擔起我們應盡的社會責任,這是人格健全和心理成熟的表現。其實,我們在承擔起自己應盡的責任與義務的同時,也就開始了美好人生的塑造,而建立在責任與義務之上的人生才是堅實的人生、充實的人生、豐富多彩的人生。 學生對本課的知識進行梳理,展現本課的邏輯主線。
在課堂活動結束之前,一定要通過回顧本課內容,對本課的知識進行梳理,展現本課的邏輯主線,引導學生對本課有一個整體的認知,以達到體驗-感受-內化(實踐)的目的。
作
業
布
置一:選擇題:1.下列對信守諾言的認識正確的有( )① 許下諾言,也就意味著自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② 信守諾言,也就會為自己贏得信任 ③ 失信于人,既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也是對他人的不尊重 ④ 慎重許諾,堅決履行諾言,是負責任的表現 ⑤ 在大事上要信守承諾,在小事上可以無所謂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⑤2.下列屬于積極承擔責任的行為有( )
① 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時糾正自己的過失 ② 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集體解決困難 ③ 當國家的尊嚴受到侵犯時,挺身而出,維護國家的榮譽和利益 ④ 參加青少年志愿者服務活動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二.案例分析題:德國總理的“跪”和日本首相的“拜”20世紀70年代,德國總理勃蘭特跪在華沙猶太人隔離區的紀念碑前,主動承擔一個民族對戰爭的不可推卸的責任。他說:“承認我們的責任……這不僅有助于洗刷我們的良心,而且有助于大家生活在一起。”他把罪過和責任分開,認為罪過應該由某些人去承擔,責任則應由德國人民共同承擔。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自XX年8月13日以來,多次參拜供奉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嚴重傷害了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各國人民的感情,受到了亞洲各國人民的強烈抗議。(1)請結合你所了解的關于這兩個國家在上述問題中的態度,分析這兩種行為各說明了什么?(2)你認為哪種行為是正確的?為什么?
板書
設計
【板書設計】
《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教案 篇3
【知識結構】
1、信守承諾,勇擔過錯
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2、自覺承擔責任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育學生要誠實守信,言行一致,答應他人的事要做到,做不到時表示歉意,勇于承認錯誤,并承擔相應的責任,做一個負責任的好公民。
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懂得信守承諾,勇擔過錯是我們負責任的表現,要把履行各種職責看成是自己份內的事,要自覺承擔責任,做 的主人,享受承擔責任的快樂。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問解答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結合學案,學生通過閱讀、思考、小組討論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檢測相關基礎知識,并解決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教師作適當點撥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信守承諾,勇擔過錯
難點:自覺承擔責任
【教學準備】
課件、課堂練習、學案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情景)見課文p26
討論:1、如果商場送貨工不能按時送貨,那么會……
2、如果送貨工準時把電視機送到而劉家沒人等候,那么會……
3、根據你的理解,請把故事續寫下去。
小結:我們許下諾言,就意味著自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講授新課:
(一)小組協作,自主學習
每組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對課文內容的自主學習,時間10分鐘,根據問題提示,邊學習邊討論,問題提示如下:
1、怎樣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2、什么是自覺承擔責任?
3、怎樣做到自覺承擔責任?
(二)課堂討論,解答疑問
宣布小組進入競賽狀態,以搶答形式回答提示中的問題,檢查學生的自學效果。
相互交流:
1、請說出你心目中最守信用的人的姓名及典型事例。
2、請你說出你的記憶中因失信而造成重大損失的事例。
3、請你說說守信的重要性、失信的危害性。
自我反思:
1、你是如何對待自己的錯誤的?是勇敢認錯,還是逃避責任?
2、如果你有勇敢認錯的經歷,請與同學交流一下。
調查報告:
1、請寫下你在學習、家庭、班集體、社會中承擔了哪些責任?
2、哪些是你被動承擔的?哪些是主動承擔的?
3、請你說說怎樣才能享受到承擔責任的快樂?
(三)情感升華,爭做好公民
名言賞析:希望你們不是貪圖安逸、坐享其成的一代,而是艱苦創業、造福人類的一代;不是因循守舊、墨守成規的一代,而是勇于創新、開拓前進的一代;不是滿足現狀、不思進取的一代,而是向往明天、創造未來的一代。
鄧穎超
【課堂訓練】
當堂完成鞏固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