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變的天氣
第一節
知識目標
1.學會閱讀大氣預報中的衛星云圖和城市天氣預報圖。
2.識別天氣預報中常見的天氣符號所表示的大氣現象。
3.了解空氣質量對人類的影響。
能力目標
l.初步學會閱讀天氣預報中的衛星云圖和簡易的天氣預報圖的技能。
2.養成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的良好習慣。
德育目標
通過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的負面影響,使學生認識保護大氣環境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識別不同的天氣符號。
2.培養學生保護大氣環境的意識。
3.使學生懂得天氣的多變性。
4.風向標──風桿、風尾、風旗及風向。
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地圖
教學過程
(導入)
材料一:“神六”與天氣(點擊圖片)
提問:
1.大家知道他們是誰嗎?(學生回答,略)
2.同學們知道飛船發射和著陸的時候對天氣狀況有哪些要求嗎?(學生回答,略)
在10月12號發射那天凌晨四點多的時候,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天空還飄著雪花,這對于飛船的發射來說這是極其不利的。而到八點多的時候,大氣已經轉好,變得有利于飛船的發射。我們的飛船最終準時飛上了太空。
材料二:日常生活中不同季節的天氣變化
(過渡):天氣就像小孩的臉,說變就變,在短短的幾小時里,“神六”從不利于發射到可以發射,這主要得益于氣象專家的準確預報。
提問:l.天氣是如何預報的呢?
2.同學們平時的天氣信息是通過哪些渠道得來的呢?(學生回答,略)
同學們每天都會收看電視天氣預報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段天氣預報。請同學們帶著下面的問題去看:
1.天氣預報節目最初出現的是一幅什么畫面?
2.天氣預報節目包括哪些環節?(點擊)
天氣預報可以預報出最近兩天的天氣,甚至更長的時間,而且還比較準,像國慶節那幾天的天氣就都預測到了。這是為什么呢?這還得從天氣預報的制作過程來看。
(點擊,分析)天氣預報的制作過程:觀測(采集信息)-接收信息-信息處理-分析判斷-發布天氣預報
一則天氣預報的制作是通過許多人的共同努力才完成的。(展示衛星云圖)就算是這么一張小小的天氣圖也是凝結了許多人的心血和智慧才完成的。大家知道這是什么圖嗎?(學生回答,略)
(雙邊活動,學生讀圖分析大氣形勢)
提問:圖中a、b、c的天氣用哪些符號來表示呢?
下面,我們來認識一下常用的天氣符號。接下來的活動是“飛來飛去”,比比哪位同學的眼力準、記憶力好。(學生活動,略)
好,同學們的表現都很好。我想以后大家再看天氣預報節目的時候不需要主持人解說,應該就知道各地的天氣情況怎么樣了。
可能有的同學說,我錯過了看電視天氣預報的時間,怎么辦呢?我們還可以通過什么辦法來獲取明天的天氣狀況呢?(學生回答,略)
我們還可以通過上網或看報紙等途徑,同樣也能獲得明天的天氣預報。如,我們可以登陸這個網址去查詢。(點擊)
好,同學們已經看了這么多天氣預報,那么,大家知不知道在一則天氣預報里必須要說明的情況有哪些呢?
我們必須要說明陰晴、風、氣溫、降水等情況。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不僅關注每天的陰晴、氣溫變化,越來越多的人會關心影響人們身體的空氣質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