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多變的天氣
【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多變的天氣”是新課程實驗教材《地理》(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章《天氣與氣候》的開篇。之所以將其放在《天氣與氣候》的第一節學習,是因為天氣與生產建設和日常生活關系十分密切。從教材結構看,它是繼續學習氣溫、降水和氣候知識的基礎。從教材內容看,其實踐性很強,安排了很多有關天氣的常識,進一步強調了天氣是人們生活、生產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材通過大量與天氣有關的讀圖、課堂活動讓學生學習對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體現了新課改下的新教育理念。使教學一開始即激發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2.本節重點和難點
重點:①學會識別常用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學會對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②通過活動體會天氣變化與生產生活的關系,增加生活常識技能。
難點:①分析天氣特征。
②理解天氣要素,如風向風力符號的表示。
【學情分析】
1.學生的學習基礎分析
初一學生在小學學習了一些地理知識,再加上對生活的體驗,對天氣知識有一些感性和理性認識。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難。
2.學生學習能力分析
①初一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像能力也逐漸發展。
②學生在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認識水平方面經過前段的學習,有一定基礎。
3.學生學習動力分析
初一學生生性活潑好動,求知欲強、好奇心大、積極性高。本節內容在生活中是很有用處的知識,使教學一開始即激發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教學理念】
1.把“以學生發展為本”作為指導思想
確定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學習對生活有用和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2.改變地理學習方式
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以貼近生活實際的天氣現象實例為切入點,以科學探究學習活動為主線,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和創新學習的能力及團體合作意識,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學好地理大有用處,增強學習興趣,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3.構建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
在教學手段上借助于比較先進的電腦多媒體教學設備,將教材中的信息運用frontpage技術加工成聲、情、形的動態信息,為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創造適度的環境。
4.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拓寬學生學習空間,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課程標準】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天氣的含義,并能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個術語。
2.學會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初步了解天氣預報的相關知識。
3.學會運用形象記憶及應用記憶的方法識記地理知識。
4.在學生收看、分析天氣預報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5.通過活動體會天氣變化與生產生活的關系,增加生活常識和技能。學會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初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6.在小組游戲及學做播報員的活動中,培養學生分工協作、團體意識及表達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借助多媒體設備,從感性的生活材料入手,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會、認識天氣的特點,學會描述天氣;通過組織游戲、角色扮演,讓學生了解天氣預報,熟悉常用天氣符號,認識衛星云圖。進入網絡,給學生更廣闊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