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1
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記住世界三個主要人種及地理分布,了解漢語、英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的分布地區(qū)。
2.培養(yǎng)學生通過閱讀“世界人種的分布”和“世界語言的分布”圖,獲取相關知識的能力。通過看各種圖片了解宗教建筑,并記住主要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及建筑物。
3.通過學習,樹立正確的種族觀,能夠正確對待宗教信仰的差別,培養(yǎng)唯物史觀,樹立無神論觀念。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關于“世界人種”,教材開門見山,根據(jù)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征,地球上的人類可以分為三個主要人種:白種、黃種和黑種。然后,介紹了白種、黃種和黑種的特征和分布,簡潔清楚。一方面,對知識是一種查漏補缺,另一方面,練習學生的讀圖能力,帶著這些問題在圖中查找,獲取相關知識。
另外,教材還強調,世界上的人種只是根據(jù)身體外部的特征不同來熟悉的,沒有優(yōu)劣之分,要求學生樹立正確的種族觀。通過“讀一讀”了解環(huán)境對人種形成的影響。開闊學生的視野,對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熟悉更加深刻,是培養(yǎng)唯物史觀的良好時機。
關于“世界語言”,教材一開始,首先介紹了世界使用語言的一般情況。然后,著重介紹了:漢語、英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和它們的應用地區(qū),并配了六幅插圖,使學生直接感受到語言和文字的差異,以及文化的差別。
“世界語言的分布”使我們更能直觀的了解6種語言的主要分布,鍛煉學生的讀圖獲取有用知識的能力。
“世界的宗教”部分,教材用宗教建筑物引出,但沒有介紹宗教的內(nèi)容,只是把它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做了簡單概括。把人分為兩類:信教的稱為教徒,不信教的稱為無神論者。簡單介紹了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的教徒人數(shù)和分布地區(qū)。
教法建議
本節(jié)內(nèi)容知識點多,地名多,但輕易理解。假如一味的敘述地理事實,會使課堂枯燥。可以利用一些圖片以及聲像材料,創(chuàng)設情景,增強感染力,使學生切實體會到多元的文化和異域的差異。
世界的人種:
1.出示圖片(包括白種人、黃種人和黑種人),提問:從體質的外部特征上看,他們有什么差別?你能描述他們的外部特征嗎?你知道他們分布在哪兒嗎?讀“世界人種分布圖“經(jīng)過討論,師生的互相補充后,教師按三大人種的皮膚、毛發(fā)、面部特征、分布地區(qū)列出表格,讓學生讀圖填寫。
2.朗讀“閱讀材料”了解環(huán)境對人種的影響。
3.查閱世界人種分布圖,做練習 世界語言:用錄音機分別錄一小段英、俄、日、法、西班牙廣播或歌曲,也可以由老師學一兩句外語,學生講幾段會的外語。可將學生分成6個組,分別代表6種主要的語言,每組先在“世界語言的分布”圖上找出所代表語言的分布,然后派代表分別介紹每種語言的使用人數(shù)和地區(qū)。
世界的宗教:用宗教建筑物圖片引出宗教,用圖片簡單介紹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的教徒人數(shù)和分布地區(qū)。對于宗教的內(nèi)容只是把它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簡單概括。對于教堂、清真寺、寺廟可從它們的建筑藝術、時代背景上介紹,點明了他們作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