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昌盛的文化
道教——東漢年間在中國土生土長
師:道教是東漢年間在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的思想主要起源于神仙方術和道家思想,認為生活在現實的世界是一件樂事,死亡才是痛苦的。追求仙境,渴望長生不死,是道教信仰的主要特征。那么,道教為什么會廣泛傳播呢?道教迎合了統治階級希望長生不老、盡情享樂的愿望,利用道教來維護他們的統治,一些貧苦百姓也想通過修煉的方式擺脫困境,因此道教得以廣泛傳播起來。道教也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武當山、嶗山都是著名的道教圣地;道教人物如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八仙、灶君、土地、城隍等在民間家喻戶曉;道教對我們今天的文學、音樂、繪畫、醫學等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史學
(出示司馬遷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這句話大家很熟悉,它出自于哪里呢?它出自于司馬遷寫的史學巨著《史記》 關于司馬遷與《史記》的有關內容我們采用同學們自主學習的方式,先請大家用5分鐘時間閱讀有關內容,然后小組討論完成下列思考題:(出示準備好的題目)
(1)簡介司馬遷其人;
(2)簡介《史記》的寫作特點(用史實說明);
(3)簡單說出紀傳體與編年體的不同;
(4)為什么司馬遷能寫出《史記》這樣一部巨著,從中你有什么感悟;
(5)魯迅為什么稱贊《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同時出示小組討論要求:
(1)每小組完成一題。四人小組,人人發言,專人記錄,記錄內容收集迸學生歷史學習作品檔案內,作為學生學期成績評價的依據之一。(要求人人參與)
(2)每小組派出一位代表發言。發言者均記平時成績優秀一次,發言突出者記平時成績優(以“&”號表示)一次。(鼓勵踴躍發言)
(3)大組各派評議團成員一名,對學生發言作出評價。(學會評價)
(4)評價范圍:聲音洪亮,內容完整,態度大方。
(小組討論五分鐘后,全班進行交流評價。對于學生回答比較好的題目不必重新講解,對于學生回答不夠完整的要適當補充)
參考答案
1、簡介司馬遷其人。
司馬遷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西漢時期人。年輕時就酷愛讀書和游歷,到過很多地方。其文死后,他接替父親做了史官,得以閱讀了大量的國家史籍文獻。他于公元前1XX年開始編寫《史記》,其間因“李陵之禍”,觸怒漢武帝,遭受“腐刑”,直到他5歲時,才完成了《史記》的編寫,前后花了近二十年的時間。
2、簡介《史記》的寫作特點。(用史實說明)
《史記》的特點是:體例完備,史料詳實,敘事簡潔,文筆生動。
體例完備:《史記》首創紀傳體的體例。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帶到漢武帝時期約三千年的主要史實,全書52萬多宇,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共130篇。
史料詳實:司馬遷很講究史料的真實性,如關于燕太子丹“天雨栗,馬生角”的傳說,司馬遷就沒有采用。
敘事簡潔:往往寥寥數語就能寫出一個人物的特點,數百個字就能講清一個人物的心態、一個事件的來龍去脈。
文筆生動:展現了多種多樣的人物圖畫,個個栩栩如生。即使是同一類人物,也性格各異,各不相同。
3、簡單說出紀傳體與編年體的不同。
紀傳體:以人物傳記為中心的史書體裁。便于考察各類人物的活動及各項制度的發展。歷代所修的“正史”均采用此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