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與戰(zhàn)國七雄
晉楚爭霸持續(xù)了百余年,后來楚莊王北進中原,長驅直入周天子所在的伊水、洛水流域,并乘機向周王室詢問九鼎的大小輕重,看插圖《楚國王子午鼎》,提問:九鼎代表了什么含義?
楚莊王大有取代周天子地位的架勢,后來楚莊王的野心在再次北上與晉國的交戰(zhàn)中得以實現,楚莊王成為霸主。
鼓勵學生閱讀課文小字部分,了解宋襄公、秦穆公的爭霸活動,以及吳越兩國的爭霸經過,“臥薪嘗膽”的故事。
三、合縱連橫:
歸納知識點:前475~~221年,戰(zhàn)國時期。
戰(zhàn)國初年,晉國卿大夫中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與原有的齊、楚、燕、齊并稱“戰(zhàn)國七雄”。指導學生觀察《戰(zhàn)國形勢圖》,明確七國的地理位置。
戰(zhàn)國時期各國之間的戰(zhàn)爭更加頻繁,各國除了使用武力外,還展開了政治、外交上的攻勢,指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歸納出“合縱”、“連橫”的含義,并在地圖上指出“合縱”、“連橫”的大致方向。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合縱”、“連橫”政策的中心是秦國,了解這一時期的著名外交家,也是縱橫家,:如秦國的張儀、魏國的公孫衍等。
“合縱連橫”政策結果怎樣呢?
學生講述“朝秦暮楚”的成語故事,了解秦國的實力逐漸壯大,為后來秦滅六國打下基礎。
小結:指導學生完成課后材料閱讀。
教案點評:
在教學中,教師通過發(fā)動學生準備成語故事并進行課堂展示的方法,營造出活潑的教學氛圍。同時,通過教師的啟發(fā)式的提問,使學生通過討論來理解爭霸戰(zhàn)爭的原因、勝負決定因素以及歷史作用。整個教學過程,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由于,形式活潑,內容有趣,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得到了提高。
題
1、春秋時期最顯著的政治特點是( )
a、國家眾多,分裂趨勢加劇 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周王室中興,王權加強 d、周王室衰落,諸侯爭霸
答案:d
1.氏族公社分為_______和________兩個階段。長江流域的______和黃河流域的______是______時期繁榮時期的典型。
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已普遍使用__________石器。這個時代稱為_________時代。
3.大渡口文化遺址是在.省發(fā)現的。這時已進入了_______氏族公社的中晚期。________已是主要的生產事業(yè)。制陶工藝顯著進步,有了______陶和_______陶。_______在生產部門中逐漸居于主導地位。
答案:1.bd 2.ac
題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距今年代是( )
a.約五六千年 b.約一萬八千年
c.約七十至二十萬年 d.約四千多年
2.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粟的種植始于( )
a.山頂洞人時期 b.半坡氏族時期
c.大汶口文化時期 d.黃帝和堯、舜、禹傳說時期
3.已有貴賤貧富之分的原始居民是( )
a.北京人 b.山頂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答案:1.a 2.b 3.d
觀察下圖,請回答:
①這是什么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
②請說明這一時期的居民在生活方面比北京人和山頂洞人有了哪些進步?
答案:
①是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
②說明這一時期的原始居民已經會建造房屋,過著定居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