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二)教案
探究一:大放光彩的書畫藝術(shù)(一)“書圣”王羲之
請四位同學(xué)到黑板臨摹122頁插圖中的 “馬”字的隸書、草書、行書、楷書字體,其他同學(xué)拿出已準備好的紙筆,在下面臨摹,看看誰臨摹得最好。加深對王羲之書法的認識和理解。學(xué)生自主學(xué)習(xí)本目內(nèi)容,閱讀插圖“王羲之和《蘭亭序》”,思考回答: 1、哪位同學(xué)知道書法何時成為一門藝術(shù)的? 書法在東漢末年逐漸成為一門藝術(shù)。 2、回憶學(xué)過的內(nèi)容,你能說一說漢字的演變過程嗎? 漢字發(fā)展圖表:甲骨文——金文——篆書(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 3、誰能為大家講一講王羲之的故事?你還知道王羲之其他的書法作品嗎?聽完這些故事,你來歸納一下王羲之具有哪些優(yōu)秀品質(zhì)? 王羲之為老太太畫扇子、王羲之在酒杯中練字的故事等。 王羲之成名后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天,王羲之在東市見到一位賣扇子的老太婆,她的白紙扇子久久沒有人買。王羲之同情老太婆,就在她的每把扇面上寫六個字。老太婆著急地說:“新扇子都沒有人要,你寫上幾個字,不就更沒有人要了嗎!”王羲之笑道:“你就說扇上的字是王右軍寫的,沒人要我賠你。”老太婆如其言,結(jié)果發(fā)了筆財。第二天,她再去找王羲之寫,王羲之不再寫了。 也可讓學(xué)生角色扮演表演劇本:王羲之故事短劇——題扇橋 學(xué)生進行角色分工并上臺表演:導(dǎo)演1人,旁白1人,主要角色老婆婆、王羲之。(一座石橋上)
老婆婆:賣扇子嘍,賣扇子嘍。
(嘆氣)唉,看樣子今天又賣不出去了。
王羲之:(走上石橋,手搖折扇,后跟一小童。)
老婆婆:(老婆婆連忙上前。)這位先生,買把紙扇吧!
王羲之:我已經(jīng)有一把了。(晃晃手中的折扇)
老婆婆:(嘆氣,正欲走開)
王羲之:老婆婆,您的紙扇不好賣嗎?
老婆婆:是啊,今天又得喝稀粥了。
王羲之:這樣吧,我在您的紙扇上寫幾個字,您再拿去賣,怎么樣?
老婆婆:我這紙扇干干凈凈的都沒人買,你寫上字不就更賣不出去了嗎?
王羲之:(微微一笑)您只要說是王右軍的題字,必會有人來買。
(將折扇遞給小童)筆來!
(小童將蘸墨的毛筆遞給王羲之)
(王羲之揮毫在白扇上寫下“惠風(fēng)和暢”幾字,連寫數(shù)把,交給老婆婆后下橋而去。)
老婆婆:真的有用嗎?我來試試。
(大聲叫賣)賣紙扇嘍,王右軍題字的紙扇嘍!
路人甲:王右軍的題字?我看看。真是王右軍的題字啊!我買一把。
路人乙:真的?我也要一把,不,我要兩把!
(沒多久,紙扇被搶購一空。)
老婆婆:(喜笑顏開)太好了!明天我再找王右軍題字去!旁白:從此,這座橋被稱作“題扇橋”。 還有一個故事,說王妻每次給王羲之斟滿酒,王羲之常看著酒杯發(fā)愣,不時用筷子蘸杯里的酒在桌面上畫來畫去,練習(xí)書法。漸漸地杯里的酒越來越淺了,桌上卻布滿酒痕。這事一傳開,有人便稱王羲之為“字瘋子”。 其他的書法作品還有《黃庭經(jīng)》、《樂毅論》等。 勤學(xué)苦練;專心致志,全力以赴。我們學(xué)習(xí)時也應(yīng)有王羲之寫書法的精神。 4、王羲之為什么被后人稱作“書圣”?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什么? 正因為他有這些優(yōu)秀的品質(zhì),使他成為東晉時期集書法之大成者,他也因此被后人尊稱為“書圣”。“書圣”王羲之對隸書、楷書、行書、草書都很擅長。《蘭亭序》。 5、請同學(xué)們仔細觀察并用準備好的紙筆臨摹兩個“之”字,然后再任選其它兩個,注意體味歸納他的字有何特點?可以用自己的話說或用古人的話說。 學(xué)生臨摹字帖并回答:端秀清新、“飄若浮云,矯若驚龍”、“遒媚勁健,絕代更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