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二)
一、教學目標1.基礎知識目標:明代三大奇書《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及其作者羅貫中、施耐庵、吳承恩;戲劇家湯顯祖及其《牡丹亭》。書畫上明朝董其昌的“顏骨趙姿”,徐渭的潑墨作畫。清朝的“揚州八怪”。 2.思想教育目標:1.歸納明代三大古典小說及其作者,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列舉能力。2.概括明朝文學藝術的時代特點,分析小說、戲劇、書畫繁榮的原因。 3.能力培養(yǎng)目標:1.市民文學的興盛是明朝經濟發(fā)展、商業(yè)繁榮、城市興起的必然結果。2.明朝文學藝術的主流是揭露封建社會的腐朽、罪惡,歌頌真善美。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明代著名的奇書、戲劇、及其作者。 難點:分析明代小說、戲劇繁榮的原因及主要的思想特點。 四、教學過程 明清時期,我國在科學技術方面取得了哪些領先世界的成就?明清時期,我國不僅在自然科學方面取得了輝煌成就,在社會科學領域也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全面繁榮的局面。涌現(xiàn)出許多著名的小說作家、書法家和畫家,把我國在小說、書畫方面的成就推向一個新的繁榮階段。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明清時期藝術的殿堂,去領略古代文人的風采。 一、古典小說的高峰 明清時期,小說的創(chuàng)作進入了繁榮階段。眾多的小說家,用高超的藝術手法和形象生動的語言,敘述一個個錯綜復雜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典型人物。 讓學生自己閱讀教材,邊看邊回憶對于這些小說的了解,請學生來自己介紹介紹這些小說。 出示總結的表格
作品
時間
作者
特點
《三國演義》
元末明初
羅貫中
我國最早的長篇歷史小說《水滸傳》
元末明初
施耐庵
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西游記》
明朝中期
吳承恩
充滿浪漫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紅樓夢》
清 朝
曹雪芹
我國古典小說高峰二、戲劇的繁榮 明清時期,戲劇表演成為城鄉(xiāng)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動。湯顯祖是明朝后期最著名的戲劇家。他的代表作《牡丹亭》,通過神奇的愛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禮教。 清朝中后期,各種地方戲都在北京上演。后來,以徽劇、漢調為基礎,融合吸收了其他劇種的曲調和表達方法,在19世紀中期初步形成了一個新的劇種——京劇。 三、書畫的成就 明朝的書法比以前普及。當時的書法,以行書、草書見長。董其昌的書法,吸收了古人書法的精華,但不在筆記上刻意模仿,兼有“顏骨趙姿”之美。 明朝的繪畫,以山水、花鳥畫為主。明朝末年的著名畫家徐渭,善用潑墨。他的畫,揮灑自如,氣勢磅礴。清朝的“揚州八怪”,進一步發(fā)展了徐渭的筆墨縱橫手法,流傳下來的作品很多。 (介紹一下徐渭、揚州八怪等人,比如說:鄭板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