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段祺瑞控制北京政府之后,大量向日本借款,以擴充自己的實力。日本乘機提出在山東駐軍侵略要求,段祺瑞政府竟表示“欣然同意”。
同學們,從上面的敘述可以看出,一戰期間日本出兵山東,造成了事實上的占領,并且通過袁世凱、段祺瑞兩政府獲得了“合法”的地位。但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也參加了對德作戰,是以戰勝國的身份參加巴黎和會的。
[教師引導]現在同學們根據上述情況,思考兩個問題:一是五四運動爆發的必然性是什么?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也是戰勝國之一,為什么仍然擺脫不了主權被侵犯的命運?請大家對這兩個問題展開討論,說出自己的見解,集思廣益。
[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回答一: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性質。中國人民仍然處于帝國主義的侵略之中。
回答二: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社會的半封建性:經濟依然落后,政治上依舊是專制主義占上風。
回答三:日本在一戰期間獨霸中國,中外矛盾這時集中體現在中日矛盾上,因為日本軍隊從進入山東開始,中國的主權就在一步步喪失。
回答四:北洋軍閥政府推行賣國政策,先是袁世凱答應了“二十一條”,后段祺瑞對日本在山東的駐軍要求“欣然同意”。人民群眾對政府不滿。
回答五: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奠定了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傳播又培養了一批先進的具有初步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
[教師小結]同學們回答得比較全面,下面我對第一個問題稍作解釋。19xx年辛亥革命的爆發和它取得的推翻清朝的勝利,證明了列強及其代理人畢竟不能任意地支配中國的命運。這次革命對推動社會進步,促進中國人民思想解放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但辛亥革命沒有提出一個明確而完整的反對外國帝國主義侵略和反對封建制度的政治綱領,沒有能較廣泛地發動占中國人口最大多數的一層勞動群眾,沒有形成一個能夠勝利領導這場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強有力的革命政黨。原因是:中國資產階級的力量實在太微弱了,并且同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有著難以割斷的聯系,這就使辛亥革命以同舊勢力妥協而告終。中國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仍然處于極端貧窮落后的狀態。孫中山曾沉痛地說:“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黑暗腐敗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睆倪@個意義上說,辛亥革命是失敗了。為了繼續探索新的道路來求得國家的獨立富強和人民的自由幸福。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又掀起了新文化運動,從而在中國社會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這個潮流是生氣勃勃的、前進的、革命的。這為五四運動奠定了思想基礎。
再一就是日本侵占山東,獨霸中國,引起中國人民強烈不滿之事實。因此,當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會議無視中國的正當要求,決定將德國在山東獲得的一切權利轉交日本時,消息一傳到國內,激起了各階層人民的強烈憤怒。以學生斗爭為先導的五四愛國運動就如火山爆發一般地開始了。
[教師引導]剛才我們談的是五四運動爆發的原因,下面請同學們在討論的基礎上,回答第二個問題:即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也是戰勝國,為什么仍然擺脫不了主權被侵犯的命運?
[學生回答]回答一:辛亥革命后,中國仍然沒有擺脫貧窮和落后,國力還很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