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君權的加強
第十五課一、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比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廢除行中書省、設三司,廢除丞相和中書省,以六部處理朝政,設置錦衣衛,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遷都北京、實行學范、增設東昌等加強君主專制的基本史實,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以及特點。
2.思想教育目標:通過聯系以往封建王朝加強中央集權、維護統治的措施與明朝的相關措施對比,概括明朝加強君權的特點,培養學生用聯系的觀點,綜合分析、對比史實的能力;通過對科舉制度的評價,提高學生運用辯證的兩點論的方法評價歷史現象的能力。
3.能力培養目標:要求學生從思想上認識:明朝君權的加強,在一定時間和程度上,加強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但同時它又是中國封建社會逐步走向衰落再政治上的表現。
二、教學方法:啟發與探究相結合的互動式教學。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明太祖加強君權的措施。
難點:八股取士。
四、教學過程
講授新課
回顧我國封建社會的分期,從而弄清本課在我國封建社會中所處的發展階段。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
(1)封建社會的形成和初步發展時期——戰國、秦漢;
(2)封建國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
(3)各民族的進一步融合和封建經濟的繼續發展——五代、遼、宋、夏、金、元;
(4)封建社會的逐步衰落——明清(1368—1840)。
提出問題
(1)元朝為什么會滅亡?朱元璋怎樣從一個和尚做了明朝的開國皇帝?
(2)明太祖是怎樣加強君主專制的?他為什么采取這些措施?產生了什么后果?
(3)明朝為何遷都北京?
一、明朝的勃興(板書)
1.元末紅巾軍起義(板書)
紅巾軍起義沉重打擊了元朝的統治,為后來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提供了有利條件。那么,朱元璋的勢力又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呢?
2.朱元璋勢力的發展(板書)
學生通過閱讀教材7小字了解。思考:朱元璋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學生回答,然后教師歸納:一是朱元璋注意吸收地主階級知識分子李善長、劉基、朱升等人充當謀士;二是采納朱升“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即:擴充兵力,鞏固后方;發展生產,增強經濟實力;講究策略,不急于稱王。)經過幾年的努力,朱元璋的勢力迅速壯大。朱元璋勢力的發展為明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3.明朝的建立
時間:1368年;都城:南京(回憶南京城名字的變化:吳——建業,東晉、南朝——建康,元——應天,明——改名為南京);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年號:洪武。這樣,朱元璋從農民領袖變為封建皇帝。同年秋,明軍攻入大都,元朝在全國的統治至此結束。元順帝逃到塞外,仍稱元朝,史稱北元。明朝建立后,明太祖為鞏固統治,是怎樣加強君權?
二、明太祖加強君權(板書)
1.改革機構(板書)
(1)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三司(板書)
行省制度始于何時?為什么要廢除?答:行省制度始于元朝,它統一管轄一個省的行政、財政和軍事,職權極重,不利于中央集權。所以,明太祖下令廢除行中書省,設三司,都直屬中央。
三司指什么?有什么職能和特點?三司——指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分掌財政、司法、軍事,三司長官地位平等,共商一省事務,都直接對皇帝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