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課 先民的智慧與創造
講授新課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請同學們分組將課前查找的有關資料進行交流,從第一個內容開始依次進行。先請第一組推選你們組的代表來介紹。
第一組主講人:我們組主要是查找都江堰主體工程方面的內容,現在我代表我們組將本組查找、了解到的內容跟大家交流。
(注:有一人主講,其他人可補充,拿模型或指圖講)
第二組引言:我們組主要查找都江堰是如何修建的這方面內容。
主講人選講邊比劃:(1)指著圖講,按寶瓶口——分水魚嘴——飛河堰來講(2)實物 a模型 b大竹籠
第三組引言:我們組維修的這方面內容。
(1)維修原則6字訣:深淘灘,低作堰
(2)指圖或用實物講(榪槎模型)
(3)實物:榪槎(macha)+木條+竹席+粘土
第四組引言:我們組主要查找都江堰工程的作用
內容包括:(1)作用:灌溉、泄洪、天府之國 (2)智慧、創造 (3)維修 (4)環保 (5)今天的啟示(大江截流)
老師注意聽并適時補充、講解、引導。
關于主體工程
老師準備如下資料,適時拾缺補漏:
1、什么叫“堰”——擋水低壩。
2、為什么要修都江堰?
因為修郡江堰前岷江是一條害河,岷江中游地區東旱西澇,為了灌溉農田,變水害為水利,所以要修這個水利工程。
3、 為什么叫都江堰?
名稱由來:古代一些灌溉工程,常以渠首修筑的堰來命名。都江堰古名叫“ 堰”,因境內有 水江入岷江而得名。蜀漢時 堰屬都安縣,因此又叫“都安堰”,都江堰這個名稱是南宋以后才有的。堰所在的縣名先后叫導江縣、灌洲、灌縣,1988年灌縣改建制為市,以堰名為都江堰市。
4、 都江堰修建時間、所處位置、修建主持人、名稱的由來。
時間:戰國時期(約前256—前251年,即距今2200多年)
位置:岷江中游,今都江堰市
修建主持人:李冰父子
5、主體工程及各自作用:第一步,寶瓶口——引水工程;第二步,分水魚嘴——分
水工程;第三步,飛沙堰——溢流排沙工程。
6、主體工程設計的巧妙。
三大工程相輔相成,共同完成自動引水分流、調節兩江流量和防洪排沙的作用,既保證了灌溉區的用水需要,又防止和減輕了洪災的威脅,成為古代世界史上科學治水的偉大壯舉和一大奇觀。
關于修建
老師準備如下資料,適時拾缺補漏:
1、為什么要修寶瓶口,遇到什么問題,是如何克服的?
只要打通玉壘山,使岷江水能夠暢通流向東邊,這樣既可以減少西邊的江水的流量,使西邊的江水不再泛濫,同時也能解除東邊地區的干旱,使滔滔江水流入旱區,灌溉那里的良田。這是治水患的關鍵環節,也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步。玉壘山山石堅硬,民工們用鐵具鑿、挖、撬,工程進度極其緩慢。后來,一個有經驗的老民工建議,應當在巖石上開一些溝槽,然后放上柴草,點火燃燒,巖石在柴草的燃燒下就會暴裂,可以加快挖的速度。實踐證明這個辦法非常有效。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終于在玉壘山開鑿了一個20米寬、40米高、80米長的口子,因形狀很像瓶口,因此叫“寶瓶口”。奔流不息的岷江水通過寶瓶口源源不斷地流向東部旱區,這樣,東部的農田得到了灌溉。都江堰的第一大工程終于完成了。
寶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雖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東地勢較高,江水難以流入室瓶口,怎樣才能讓水更多地往東流入寶瓶口呢?從而引出要修分水魚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