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課 先民的智慧與創(chuàng)造
2、為什么要修分水魚嘴,怎樣在江中修堅固的堰堤,為什么分水魚嘴要有彎度?
為了便岷江水能夠順利東流且保持一定的流量,并充分發(fā)揮寶瓶口的分洪和灌溉作用,李冰在開鑿完寶瓶口以后,又決定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將江水分為兩支:一支順江而下,另一支被迫流入寶瓶口。在江心修筑分水堰是一項很艱巨的工程,因為江心水高涌大,水流急速,筑成的堰提要很堅固,否則隨時都會被洪水沖走。開始修筑分水堰時,他們采用往江心拋石塊的辦法,結果沒有成功。因為,拋下去的石塊,經(jīng)不住洪水的沖擊,不斷地被洪水沖走。怎么辦?岷山一帶盛產(chǎn)大竹,當?shù)厝擞弥褡由w房、編竹籠來裝東西的方法,使李冰大受啟發(fā)。他請來許多竹工,讓他們編成長3丈、寬2尺的大竹籠,再往里面裝滿鵝卵石,然后讓民工將沉重的大竹籠一個一個地沉大江底。結果大竹籠在湍流的水中安然不動,穩(wěn)穩(wěn)地固定在那里,周圍再用大石頭加固,就這樣分水大提終于建成。由于大提前端的形狀好像一條魚的頭部,所以被稱為“魚嘴”。魚嘴的建成將上游奔流的江水一分為二:西邊稱為外江,它沿岷江河雨順流而下;東邊稱為內(nèi)江,它流入室瓶口,江水經(jīng)大大小小的渠道,形成一個縱橫交錯的灌溉網(wǎng)。從此以后成都平原就很少有水旱災難,用竹籠裝卵石來截流的辦法也沿用至今。
(請大家設想,分水魚嘴修成什么形狀好呢?教師提示:設想魚嘴兩邊如果修成直的,會是什么情況;如果修成彎的,有一定弧度,又會怎么樣?——減緩水流速度、使江水流向?qū)毱靠?
都江堰工程修到這,西澇東早的問題已解決,工程似乎可以完工了,但為何還要修飛沙堰?
3、為什么還要修飛沙堰,堰的高度有講究嗎?
為了進一步控制流入寶瓶口的水量,防止灌溉區(qū)的水量忽大忽小、不能保持穩(wěn)定的情況,李冰又在魚嘴分水堤的尾部,靠著寶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飛沙堰”溢洪道。飛沙堰同樣采用竹籠裝卵石的辦法堆筑,堰頂做到比較合適的高度,起一種調(diào)節(jié)水量的作用。當內(nèi)江水位過高的時候,洪水就經(jīng)由平水槽漫過飛沙堰流入外江,使得進入室瓶口的水量不致太大,保障內(nèi)江灌溉區(qū)免遭水災;同時,由于漫過飛沙堰流入外江的水流產(chǎn)生了游渦,還可以有效地減少泥沙在寶瓶口周圍的沉積。至此,都江堰工程基本完成。
關于維修
老師準備如下資料,適時拾缺補漏:
1、引言。
兩千多年來,隨著時光流逝,中國乃至世界上許多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有的澳沒于黃沙,有的早已廢棄。如:古巴比倫王國兩河流域的古老灌渠早已變?yōu)樯衬帕_馬帝國的人工渠道也早已荒廢,唯有都江堰歷久不衰,永葆青春,至今仍然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灌溉農(nóng)田達上千萬畝。這在世界水利史上是獨一無二的!是什么原因使都江堰歷久不衰?其奧秘何在?(除了合理的位置、科學巧妙的設計和牢固的修建這些因素外,還與長期的維修是分不開的!)
2、維修的原則。
深淘灘,低作堰。
3、是如何維修的?
(1)用淘河床挖出的砂石培高、加固堤岸,一舉兩得。(好聰明!)
(2)寶瓶口的沙不能淘得過深也不能太淺。
(3)每年維修時,要砌好分水魚嘴——因這里易被江水沖損。
4、維修都江堰的具體做法。
為了充分發(fā)揮都江堰的功效,保障都江堰工程的質(zhì)量,李冰還建立了維修制度。每年進行維修,以除掉江中淤積的泥沙,對工程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和損壞部分進行修筑。時間選擇在每年的10月底霜降時節(jié)進行維修,因為這時岷江的流水量最小,最容易控制。李冰就抓住這一時期,組織民工進行搶修。首先在魚嘴西側用一種稱為“榪槎”的截流裝置,將外江水截流,使江水全部注入內(nèi)江,然后淘挖外江和外江各灌溉渠道里淤積的泥沙。“榪槎”是一種簡單、有效的臨時性截流裝置,是由三根大木樁用竹索綁成的三腳架,中設平臺,平臺上用竹籠裝卵石壓穩(wěn)。把適當數(shù)量的“榪槎”橫列在江中,迎水面加系橫、豎木頭,國上竹席,外面再培上粘土,就可以擋住水流,不致滲漏。一般到第二年立春前后,外江維修完畢。這時再把“榪槎”移到內(nèi)江,讓江水流入外江,然后再淘挖內(nèi)江河床,進行平水槽和飛沙堰的維修工程。在維修過程中,李冰還總結了維修的實踐經(jīng)驗,提出了維修的六字口訣,這就是“深淘灘,低做堰”。意思是說在淘挖淤積在江底的泥沙時要盡量淘深些,以免河谷比較淺,流水量太小,難以滿足灌溉的需要;而修筑飛沙堰時,堰頂則盡量要修筑得低一些,以便在洪水季節(jié)能夠泄出比較多的水量,保證在玉壘山東岸的成都平原不出現(xiàn)洪水災難,使人民免除水患,邊上安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