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6課《對外友好往來》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了解隋唐對外交往的情況,包括日本派往中國的遣唐使與唐文化對日本產生的深遠影響、鑒真和尚東渡日本、隋唐與新羅的友好往來、唐玄奘西游取經等史實。
通過本課學習,培養學生歸納、整理、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學生課前搜集資料、整理故事,課中閱讀教材、分析地圖、討論問題,通過參與課堂活動,增強學習歷史的興趣,掌握重要的史實。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鑒真六次東渡和玄奘歷時18年的西游及歷時19年的譯經生涯的史實學習,培養學生追求真知和為實現目標不懈努力的品質,增強學生對為人類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貢獻的偉人的崇敬。通過對當時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東亞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使學生為自己祖先的業績感到自豪。
【教學重點及處理方法】
唐朝與日本、天竺的交往。
處理辦法: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加強直觀性,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及處理方法】
唐朝對外交往活躍的原因。
處理辦法:先讓學生了解唐朝對外友好往來的基本史實,再指導學生結合所學的內容歸納、概括出唐朝經濟文化繁榮、開放的對外政策、對外交通暢通是其對外交往活躍的原因。
【教學方法】
采用問題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加強學科滲透,增強學習歷史的直觀性和現實性。創設輕松、和諧的學習氣氛,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教學準備】
教師的準備:將《唐朝對外主要交通路線圖》《鑒真坐像》《玄奘》等圖片和錄像制作成多媒體資料。
學生的準備:收集有關鑒真六次東渡資料、玄奘西游天竺等資料。
【教學過程】
教 師 活 動
【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
旅游是一項很好的活動。在國內旅游可以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到國外可以領略異國風情。下面請大家跟我到世界各地去,看看這些是什么地方。
出示課件1:唐人街圖片
這都是哪里?
對,這是世界一些大城市的“唐人街”。為什么在現代化大城市中,還稱華人聚居的地方為“唐人街”呢?大家想一想。
【學習新課】
唐朝是當時世界上的大國,唐朝政府采取開放的政策,鼓勵各國商人到中國貿易,并允許他們長期在中國居住,所以對外交往比較活躍;同時唐朝的經濟文化也很發達,所以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唐朝成為中國的象征,所以各國開始把中國人稱為“唐人”,這個稱呼至今仍在一些國家沿用。那么,唐朝與哪些國家和地區往來密切呢?
我們來看唐朝時期對外主要交通路線圖。
出示課件2:唐朝對外主要交通路線圖
從圖上可以看到唐朝的水路和陸路交通都很發達,陸路交通主要沿用了哪一條道路呢?對,是絲綢之路。你能從圖上找出唐朝時與中國交往的國家和地區嗎?
這些國家就是今天的日本、朝鮮半島、印度半島和中亞、西亞的國家。想到這些國家去看一看嗎?好,現在我們就乘坐時空快車,穿越時空隧道,重回唐朝,老師就帶大家一起,循著古人的足跡,去領略異國風情,去探訪它們和中國的文化淵源。今天我們先去三個地方:日本、朝鮮半島和印度半島。
我們第一站要去的是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