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6課《對外友好往來》教學設計
二、唐與新羅的關系
出示課件10:朝鮮風光、人文(配樂)
朝鮮與我國唇齒相依,山水相連,息息相通,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淳樸的民風。隋唐時期,朝鮮半島上的國家有高麗、百濟和新羅,它們和我國往來頻繁。新羅后來強盛起來,統一朝鮮半島大部,它始終與唐朝保持著友好關系。
那么,新羅與唐朝的文化交流表現在哪些方面呢?在頻繁的交往中,雙方各自得到哪些好處呢?請大家看書,自己找一找。
好,剛才同學們回答得很全面。新羅與唐朝的交流市雙方面的,新羅從唐朝吸收了哪些先進文化呢?
新羅來中國的留學生很多,他們學習了唐朝的政治制度、醫學、天文、歷算等科技成就,新羅都城平壤也是依照長安、洛陽建筑的。
那么新羅又對唐朝文化有哪些影響呢?
朝鮮音樂很受我國人民歡迎,唐太宗設置的十部樂,其中一部就是高麗樂。除此之外,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的首位。由此可見,中朝文化相互影響,淵源也是非常深厚呀。
結束了東亞之行,我們再去拜訪一個古老的國度,它就是印度。
三、玄奘西游
出示課件11:印度風光、人文(配樂)
印度同中國一樣,也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它是佛教的發源地,具有濃郁的佛教氛圍。中國很早就與印度有了聯系,唐朝時,稱印度半島各國為天竺。唐朝與天竺的交往頻繁,唐朝吸收了天竺的許多優秀成果,如唐太宗曾派人到天竺學習熬制砂糖的技術,天竺的醫學、天文、歷法、音樂、舞蹈、繪畫和建筑藝術傳入中國,中國的云岡石窟、敦煌莫高窟等壁畫和雕塑都受到印度藝術風格的影響。在唐朝與天竺的交往中,最杰出的使者就要數高僧玄奘了。現在我們就沿著玄奘的足跡來尋找歷史。
說到玄奘,同學們肯定會聯想到《西游記》。看過《西游記》的同學請舉手,誰來說說《西游記》的主要內容?其中唐僧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剛才大家談到的是在《西游記》中的故事,但在中國歷史上,唐僧玄奘確有其人,到西天取經也確有其事。
出示課件12:玄奘像
這就是玄奘的畫像。
那玄奘西游取經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知道在課前大家查閱了許多有關玄奘西游的資料,現在以小組為單位,來展示大家搜集的資料,講講你所知道的有關玄奘的故事。
玄奘取經與小說電視中的情節有何不同呢?
玄奘西游天竺取經,經歷了艱難險阻,最后取得成功,從這點上是相同的,但是小說中的孫悟空、豬八戒等一系列人物和一路上經歷的具體情節大多都是虛構的。歷史人物與文學藝術作品中的人物不同,歷史人物是真實的,文學藝術作品中可以有虛構的情節。我們應該學會辨別文學作品與歷史事實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玄奘歷盡艱辛,前往天竺,遍訪佛教寺院,追求佛經真諦,并在佛學最高學府那爛陀寺游學。
出示課件13:那爛陀寺遺址
這就是當年天竺最大的寺院那爛陀寺遺址,從遺址還可以看出當年那爛陀寺的盛大規模。玄奘就曾在這里學習佛經,成為著名的佛學大師;他在天竺各地講學,受到當地人的尊敬。
經過長達18年的西游,跋涉5萬多里,他終于回到長安,當時正在洛陽的唐太宗立即派宰相房玄齡出城迎接,長安百姓也傾城而出,來歡迎玄奘取經歸來,表現了唐朝對外來先進文化的歡迎。
出示課件14:房玄齡迎接玄奘歸來
他帶回了大量的經書,又花了19年的時間來翻譯這些經書,今天西安大慈恩寺的大雁塔就是玄奘當年譯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