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6課《對外友好往來》教學設計
出示課件15:玄奘譯經的大雁塔
玄奘不僅是一位大翻譯家,同時還是一位大旅行家、大作家。他根據自己的經歷見聞寫成了《大唐西域記》。
出示課件16:《大唐西域記》
詳細記載了當時西域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不同的風土人情、物種、氣候、地理、歷史、語言、宗教等情況,大大豐富了唐朝對西域和天竺的了解,成為現在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在世界上影響巨大,是一部不朽的著作。
剛才我們講了關于鑒真東渡和玄奘西游的故事,游歷了他們曾經到達的地方,我們從他們身上能學到哪些可貴的品質呢?
對,同學們在學習、生活中,應該學習先人的優秀品質,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做事應該堅持不懈,不畏困難,要有頑強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也就是“有志者事竟成”。老師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小結】:
今天,老師帶領大家重回唐朝,探尋了當時的日本、新羅和天竺與我國唐朝的友好交往和文化淵源,那么,大家想一想,為什么唐朝時對外交往如此繁盛呢?
出示課件17:唐朝與各國友好往來頻繁的原因
大家說得都很好。其實隋唐時期的對外關系是一種雙邊的、全方位的對外交往。
唐朝時國力強盛,經濟文化都處于當時世界領先地位,對各國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唐政府采取開明政策,鼓勵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唐朝對外交通發達,給各國友好往來提供了條件。所以唐朝對外交往非;钴S,與唐朝友好交往的國家達到70多個,這一時期唐朝同亞洲、歐洲等各國之間的往來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盛況。各國來華的使節和商人絡繹不絕。
出示課件18:《職貢圖》
這反映的就是外國使節來唐朝,向中國皇帝進貢的情景。
由此可見,唐朝在世界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其實,從漢朝開始,直到明朝,我國政府一直采取積極的開放政策。漢代的絲綢之路聯通了歐亞大陸,唐朝的頻繁交往遠揚了中華國威,明朝的鄭和遠航縮短了世界距離。尤其是唐朝,它海納百川,吸收各國文明,豐富了我國人民的經濟文化生活,又更加促進了唐朝的繁榮昌盛;同時它又無私奉獻,把中華文明的精髓傳播到世界各地,擴大了“中華文化圈”的影響,對世界經濟文化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在我們為祖先的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今天的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經濟迅速發展時期,我們也應該像唐朝那樣,與各國友好往來,吸收先進文化,與世界同步發展,這樣,才能夠使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好,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以后有機會我還會帶大家去游覽別的地方,謝謝大家,下課。
學生活動
答:喜歡。
答:國外、國內。
答:“唐人街”。
答:隋唐經濟、文化繁榮;聲望很高;對外交往活躍。
答:從陸路向東可以到達新羅,向西可以到達波斯、大食、拂菻、天竺;從水路向東可以到達新羅、日本,向西可以到達天竺、波斯、大食、拂菻等國。
答:因為日本當時比較落后,唐朝經濟文化都非常發達,他們要學習唐朝先進的文化。
看書后,答:由使者、留學生、留學僧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