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6課《對外友好往來》教學設計
一、唐與日本的關系
出示課件3:日本風光、人文(配樂)
日本是我國一衣帶水的鄰邦,這是一個風光秀麗的島國。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日本有名的富士山和櫻花,走在日本的街市,我們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日本歷史悠久,從漢代開始就與我國正式交往,隋唐時期的友好交往更為密切。隋朝時,已向中國派遣使團,稱為“遣隋使”。
出示課件4:日本遣唐使船
唐朝時期的前后200多年間,日本天皇先后18次派出遣唐使團到中國,有時還親自到海邊為他們送行;遣唐使團先后2500多人冒著生命危險,舍身渡海到達中國。大家看書,思考一下,為什么他們要源源不斷地到唐朝去呢?
我們可以從《日本書紀》中找到答案。
出示課件5:《日本書紀》
也就是說唐朝是一個制度規范全面,文明發達、值得珍視的國家。
日本現在雖然是世界上的發達國家,但在古代,中國隋唐已經是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日本還處于奴隸社會階段,在各個方面都遠遠落后于中國,所以當時的日本把向中國學習、吸取隋唐文明作為基本國策,經常派遣唐使到唐朝來。
那這些遣唐使是由哪些人組成的呢?
遣唐使團規模龐大,少則二百人,多則五百人,成員中有大使、副使、錄事、翻譯、醫師、畫師、工匠、音樂師等,很齊全,他們的素質較高,以便更好、更廣泛地吸取唐朝文化。使團還向唐朝贈送珍貴的禮品,唐朝也往往以厚禮回贈,這實際上就是兩國之間的貿易。
那么,這些遣唐使回國后,都做些什么呢?唐朝對日本文化有哪些影響呢?大家先看看書來了解了解吧。
出示課件6:政治制度、文字、錢幣、平城京平面圖、古建筑、和服、茶道、圍棋等
從剛才的資料中,大家能概括出這么多方面,真是不簡單。日本在建筑、城市建設、政治經濟制度、文學藝術、風俗習慣等方面,都受到唐朝文化的深刻影響。
其實,在中日交往中,不只是日本向唐朝派遣使節,唐朝赴日本去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響的就是唐玄宗時期的著名高僧鑒真。
出示課件7:鑒真像
想了解鑒真大和尚,我們就要到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這跟鑒真有著密切的關系。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唐招提寺。
出示課件8:唐招提寺系列
有誰知道鑒真東渡的故事?給大家講一講。
應日本僧人的邀請,鑒真東渡日本,先后歷經XX年,六次起程,五次失敗,出生入死,甚至雙目失明,但他從未放棄東渡,終于在他66歲高齡時,搭乘日本 “遣唐使”回國的船只,克服種種艱難險阻到達日本,受到天皇和日本人民的熱烈歡迎。
那么,鑒真到日本后對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什么貢獻呢?請看錄像。
出示課件9:錄像《鑒真對日本文化的貢獻》
鑒真向日本傳達了當時高度發達的中國文明,推進了日本的文化發展,這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鑒真被稱為日本文化大恩人。
在唐朝與日本的交往中,你有什么感想?
是的,日本非常善于學習其他國家的優秀文化,并且在吸收先進文明后,不斷創新。在古代,日本學習中國隋唐制度實行大化改新,在近代,學習西方先進制度進行明治維新,這兩次改革成為日本歷史的兩個轉折點,終于使日本成為當今世界發達國家之一。日本大和民族這種善于學習、勇于進取和敢于改革的精神是很值得我們借鑒的。
了解了日本與中國的文化淵源,我們在日本的探訪就告一段落,下面大家就跟隨我到朝鮮半島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