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課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措施
學生思考回答略。
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
秦 國 公元前221年 秦 朝
秦王嬴政 秦始皇
提問:皇帝以下,設立哪些機構?
學生展示搜集的材料。
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小結。
中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皇帝以下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也叫宰相,始于戰國,為百官之首,協助皇帝處理國家政事;太尉掌管軍事;御史大夫地位僅次于丞相,負責監督百官;渚各司其職,互不統屬,直接聽命于皇帝。
地方:廢分封,立郡縣
提問:為什么實行郡縣制?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適量補充小結:秦朝君臣之間,式問題上,發生激烈爭論。李斯力排眾議,指出周初所封王侯眾多,各國日漸疏遠,互相攻伐,不僅沒有起到維護周王室的作用,反而造成諸侯混戰,周朝也滅亡了,應該引以為鑒。
分封制的核心是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嫡長子繼承制,郡縣制是對西周實行的分封制的否定,秦朝把全國分為36個郡,部的長官叫郡守,郡守由朝廷直接任命。國家的政事,不論大小,都由皇帝決定。據說秦始皇每天看下面送來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多斤(那時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簡上的),不看完不休息,可見權力是多么集中了。郡以下設縣,縣的長官叫縣令,郡和縣的官吏郡由中央任免和考核,規定俸祿,徹底改變和廢除了過去的世襲制和封邑制,保證了中央政令貫徹到基層。
提問:秦朝中央集權制有什么作用和影響?
學生分組討論。
教師小結:皇帝把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大權都集中在自己一個人手中,確立了至高無上的皇權,并把地方上的權力也集中到了中央。
中央和地方行政機構代替了以血緣為紐帶的宗法分封體制,直接管理人民,征收賦稅,個體家庭成為社會組織的基本單位,此后歷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開創的中央集權制度。
教師引導:秦始皇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從政治上鞏固了國家的統治,在經濟上他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車同軌,書同文
拆除路障,統一車輛形制
教師講述:在秦始皇統一中原之前,列國向來是沒有統一的制度的,就拿交通來說,各地的車輛大小就不一樣,因此車道有寬有窄,而且各國還修建許多路障堡壘來加強防衛。國家統一了,車輛要在不同的車道上行走,于是秦始皇下令,拆除一切路障,統一車輛形制,規定所有車輛兩個輪子的距離一律為六尺,使車輛在全國通行無阻,這叫做“車同軌”。
提問: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
生回答略。
教師講述:為了加強中央與各地的聯系,秦始皇還下令修筑由咸陽通往各地的交通大道,稱為馳道。
投影:“馳道遺跡”。
馳道寬50步,兩旁每隔3丈種一棵樹。今天的一些道路還是沿當年馳道的遺跡修建的。
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
教師設問:秦朝是由戰國時期七個國家合而為一的,幅員遼闊,如果沒有統一的文字、貨幣、度量衡,將會出現什么狀況?
小品表演后(內容:一個人到國外旅游,語言不通,帶的外匯用光了,會發生什么樣的情況)學生討論。
教師小結:文字、貨幣、度量衡的不統一,使人們交流困難甚至無法交流,不利于文化的傳播和發展,還會給經濟發展帶來很大的障礙,對一個國家來說,更會給政令的推行造成很大的困難。(投影“秦統一文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