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學案分析
一、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云南元謀(板書)
教師(提問):對于元謀人,我們發現了哪些考古資料呢?
學生:回答略。
教師(出示元謀人牙齒化石圖,提問):什么是化石呢?同學們查字典了解一下。
學生:通俗地說,化石就是生活在遙遠的過去的生物的遺體或遺跡變成的石頭。
教師:根據考古學家的推測,這兩顆牙齒,一顆為左上內側門齒。一顆為右上內側門齒,同學們可以對照一下同桌同學的門齒,看與元謀人的牙齒有何不同?
學生:回答略。
教師:圖上這兩顆牙齒同屬于一個成年個體。這兩顆牙齒碩大、粗壯,由此可推測,其主人是一青年男性。這與以后的北京人相比,其牙齒的形態、構造更為原始。另外,考古學家在元謀人的遺址中還發現一些有明顯加工痕跡的石器,在遺址的黏土層中還發現許多炭屑和呈黑色的燒骨,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討論、回答略。
教師:那些有明顯加工痕跡的石器,說明元謀人已開始使用石器,那些黏土層中的炭屑和呈黑色的燒骨,說明元謀人會使用火。僅憑這些考古資料想揭開原始人生活神秘的面紗還很困難,我們還迫切需要通過一處考古資料豐富的遠古人類遺址來揭示原始人的生活。給我們提供大量豐富考古資料的是什么遺址呢?
學生:回答略。
教師:20世紀20年代后期,考古工作者在北京房山周口店龍骨山的巖洞里,首次發現了北京人的頭蓋骨化石。在以后的考古發掘中,陸續出土了200多塊屬于40多個北京人的骨化石、10萬多件石器和石片、大量灰燼和100多種動物的骨化石,這么豐富的考古資料使北京人成為舉世聞名的遠古人類。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下面我們就一步步來了解北京人的有關知識。
二、北京人(板書)
學生活動:找出北京人的發現地點和生存年代。(發現地點是北京周口店,距今約70萬——20萬年。)
教師:北京人到底長什么樣子?他們的體質特征如何?
形貌、體質特征(板書)
教師:(課件展示《北京人頭部復原像》圖片)。
提問:請同學們對照北京人頭部復原像,說說北京人的頭部特點。
學生:回答略。
教師:同學們發現北京人長得既像猿類而又具有現代人的特征,所以稱他們為“猿人”。北京人頭部的猿類特征比較明顯,比如前額低平,眉骨粗壯,顴骨突起,嘴部前伸,沒有下巴。他們的腦容量雖比猿類大一半以上,但只等于現代人平均腦量的76%。他們的體格健壯,肌肉有力,毛發濃密,身高一般是一米五六左右。北京人的四肢相對來說比頭部要進步些,他們的上肢已基本具備了現代人的形式,下肢雖然和現代人相似,但還有若干原始性。由此就引出一個問題:為什么北京人的身體結構有的地方――如上肢,那樣接近現代人,而有的地方――如頭部和下肢卻更像猿呢?同學們能推測出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嗎?
學生:討論、交流、回答略。
教師:正是由于勞動使上肢肌肉、韌帶和骨骼日趨發達,使手由最初只能做簡單動作到逐漸會做各種復雜動作,靈巧性越來越強,靈活程度已與現代人差不多了。因此,手是最先向現代人方向發展的。手不僅是勞動的器官,它還是勞動的產物。下肢在四肢分化后,只擔負支撐身體和行走的任務,所以它的發展就落在了上肢的后面,雖已能直立行走,但還有些屈膝。至于腦及腦外面的頭骨結構,是在手足分工、直立行走之后,由于勞動實踐和語言的推動才發展起來的,因此,北京人的頭部還有較多的原始性。人體發展的這種先后順序證明,人類是由于勞動才從古猿轉化來的。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勞動創造了人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