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 遼、西夏和北宋的并立(圖)
教師:回答得很好,即為稱帝,為獲取幫助不惜稱臣,不惜割地。誰來回答第二問呢?
學生回答:(2)契丹得到幽云十六州后,經(jīng)濟實力大為加強,而后來北宋為收復十六州既損兵折將,又不得不每年送歲幣給遼,這就大大加重了北宋人民的經(jīng)濟負擔,也使北宋政府威嚴掃地。
教師:你真棒!考慮得很全面!那第三問如何作答呢?
學生1答:我認為大丈夫光明磊落,胸懷坦蕩,寧做平民,不當“兒皇帝”,石敬瑭的行為是可恥的。
教師鼓掌稱贊:說得太好了。
學生2答:我贊成石敬瑭的做法。如果我認為自己有能力治理好一方國民的話,我可以先做“兒皇帝”獲得契丹的幫助,然后再圖收復幽云十六州之事。
教師帶頭鼓掌:說的同樣精彩。
學生3答:可是石敬瑭并沒有收復十六州之意,更無收復幽云之舉,可見石敬瑭是只圖享受皇帝夢,目光短淺之輩。
教師鼓掌:棒極了!看來同學們思考問題的角度已超出老師的意料。
6.元昊是一位怎樣的歷史人物?
學生回答:元昊是黨項族杰出的領袖,他于1038年稱大夏國皇帝,定都興慶,建立西夏。他通曉漢語,喜讀漢文的法律和兵書,善于繪畫,可以說他文武兼?zhèn)洌嗖哦嗨嚒K斦院螅抡账纬恼沃贫冉⒐僦啤⒈坪头芍贫龋仿照漢字創(chuàng)制了西夏文字。
教師補充:總之他推動了黨項族的歷史發(fā)展,為中華民族的歷史發(fā)展做出了貢獻。
7.元吳和阿保機有哪些相同之處?
生l答:都是少數(shù)民族領袖,都建立了少數(shù)民族政權。
生2答:都任用漢人作官,都仿宋制建立自己的制度。
生3答:都創(chuàng)制了本民族的文字。
教師補充:嗯!兩人都積極接受中原文化。
8.楊老令公既然有勇有謀為什么還慘敗陳家谷?為什么楊家將的故事在民間久傳不衰?歷史上的楊家將與戲曲中的楊家將是否完全相同?
(1)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放錄像一段,一方面解答學生的疑問,一方面從氛圍上感染學生有親臨殺場的感覺,并對老英雄楊業(yè)產(chǎn)生敬佩、敬仰之情。同時對潘美之流的搶劫、貪生怕死產(chǎn)生憎惡之情。
(2)教師引導學生總結:人民總是懷念和尊敬那些有氣節(jié),愛國家的英雄人物。
學生答第三問:相同,原因是課文中記載了楊業(yè)抗遼的史實。
教師播放錄像(自制:屏幕上投放楊業(yè)、楊延昭、折太君的畫像,并配樂錄音)介紹二者的區(qū)別。
楊業(yè),原名崇貴,幼年隨父轉戰(zhàn)晉西北,抗衡契丹和后晉的石敬瑭,后來,楊業(yè)娶了折太君。楊業(yè)屢立戰(zhàn)功,被北漢皇帝封為建雄軍節(jié)度使。979年,他與北漢國君一同歸來。北宋第二次對遼用兵時,因輕率冒進而潰敗。撤退時,楊業(yè)率軍擔任掩護,被遼軍包圍。他孤軍奮戰(zhàn),身受幾十處創(chuàng)傷,最后被俘,絕食三日而死。楊業(yè)死后,北宋追贈他為太尉、中書令,中書令尊稱“令公”,所以后來楊業(yè)被尊稱為“楊令公”或“老令公”。折太君則在戲曲中被稱為“佘太君”。據(jù)《宋史》的《楊業(yè)傳》記載:楊業(yè)有七個兒子,并沒有記載什么“八姐九妹”等等。在楊家將的第二代中,以楊延昭最為著名。他年青時經(jīng)常隨父出征任先鋒,999年和10XX年兩次大破遼軍。他守邊20年,號令嚴明,屢破契丹兵。在戲曲中,他被稱為“楊六郎”、“六將軍”,民間也認為他是楊業(yè)的第六子。其實照《宋史》看,他應該是楊業(yè)的長子。楊家將的第三代是楊文廣,他是楊延昭四個兒子中的第三子,也是在《宋史》中唯一有傳的兒子。他為范仲淹所擢用,后從大將狄青派到南方。宋神宗初在西北為秦鳳副都總管。遼宋爭議代州地界時,他反對讓步,主張必要時進行戰(zhàn)斗,收復幽云。后來病死于軍中。戲曲中說,他是楊宗保的兒子,楊宗保又是楊延昭的兒子,并不可信。戲曲“楊門女將”中以佘太君為中心,包括七個媳婦,還有女兒八姐九妹,孫媳婦穆桂英及丫頭楊排風等等,個個武藝高強,能征善戰(zhàn),多次打敗遼軍進攻。這些人,除佘太君外,其他人史書上并無記載。佘太君確有很高的騎射戰(zhàn)斗、布陣行兵的本領。從史書的記載上看,楊家請將大多位列偏裨,在北宋政治舞臺上并非中心人物,但在民間傳說和戲曲、小說中,卻成為一門系國安危的主角。并在群眾中廣為流傳,說明人民總是懷念和尊敬那些有氣節(jié)、愛國家的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