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精選6篇)
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通過閱讀“中國原始人類主要遺址分布圖”,初步掌握識別歷史地圖的基本技能。初步了解有關考古、歷史地圖、文物插圖、古史資料等方面的基本常識。了解遠古人類從低級到高級的演進過程。通過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培養豐富的歷史想象力。
過程與方法 學生可以根據課本與教師提供的考古材料及自己的觀察所得,進行推理分析、大膽想象,主動探究問題的答案。并學習用觀察法、閱讀等方法來探究有關問題。教師以啟發式教學引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知道我國是目前世界上發現原始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以此增強民族自豪感。通過對考古知識的初步理解,培養崇尚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點〗 元謀人、北京人
〖教學難點〗
學生初步接觸歷史地圖、考古知識、古史資料等內容,需要逐步理解;人類社會從低級到高級的逐步演進,勞動在從猿到人的進華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這一問題比較抽象,需要逐步引導理解。
〖教學過程 〗
導入:非洲起源論
教師活動:曾有一部分歐洲人認為,亞洲人并沒有自己的本土祖先,而是非洲古猿移民的后代,并以此作為侵略亞洲的借口。事實是如此嗎?其實,作為亞洲第一大國的中國,早在170萬年前就已經發現了人類的足跡。今天我們就來探索一下我們本國的祖先——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
1元謀人(從牙齒→元謀人)
幻燈片:元謀人的牙齒
引出元謀人的概念,著重指出元謀人是我國境內已知最早人類(170萬年前)。
過渡性提問:是不是在幾十乃至幾百萬年前中國境內只生活著元謀人這一種遠古人類呢?
掛圖:中國原始人類主要遺址分布圖
引導學生看圖:請數一數,我國有多少處原始人類主要遺址?
從圖上可以直觀的觀察到我國境內分布著很多的遠古人類遺址,我國是目前世界上發現原始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多元化概念)。
提問:從圖上來看,這些原始人類都選擇了什么樣的生活環境?為什么?
教師總結:集中于大江大河流域(黃河、長江、珠江,可指出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土地肥沃的地方。
過渡性提問:在遠古,既沒有發達的交通,又沒有可口的美食佳肴,更沒有現代化的娛樂設施,那么他們是怎樣打發一天的時光的呢?下面我們選擇一處最有代表性的遠古人類,來看看他們的生活情況。
引出北京人的概念。
2北京人(時間、地點)
①相貌特征:看圖“北京人頭部復原像”,學生回答。(猿的特征)
提問:從外部特征來看,北京人似乎更象猿,但為什么稱他為人呢?(學生討論)
②直立行走(人的特征)
提問:為什么要直立行走?(環境改變,解放雙手→勞動→手、下肢及腦的發展)
提問:手、下肢及腦的發展是同步的嗎?在這個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是什么?(強調勞動的決定性作用)
、凼褂貌⒅圃旃ぞ(人的特征)
提問:大自然給原始人類提供了哪些天然工具呢?
提問:有一天,十幾個北京人圍追一頭鹿,請問,從他們獲得這頭鹿到吃掉這頭鹿需要哪些特殊的工具?
可是有些工具自然界沒有,怎么辦?(制造:打制)
、苁褂没(天然火)(人的特征)
提問:你是怎么知道他們會使用火的?
你知道火的來源嗎?
火給他們提供了哪些方便?他們是怎么知道吃熟食的(可想象具體情景)?熟食與生食相比具有哪些優越性?
既然火對他們如此重要,那如何保存這珍貴的火種?
過渡性提問:北京人使用簡單粗糙的工具,卻要面臨惡劣的環境,還要和猛獸搏斗,怎樣才能增強生存的能力?能否個體生活?
、萆罘绞:群居
過渡性提問: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人生活在一起,勞動的分工會一樣嗎?怎樣分工才是最合理最能發揮集體力量的?
情景設置:
請你當一回北京人的首領,①給你的成員具體的勞動分工
、谠谑澄锓浅3渥愕奶厥馇闆r下分配食物
、鄣蠖鄶登闆r下食物是不夠的,例如今天就很不幸,派出打獵的人一無所獲,只有采集的人帶回為數很少的野果,請你合理分配這些有限的食物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
提示:勞動分工 食物分配
成年男子
成年女子
老 人
小 孩
〖布置作業〗1. 根據所學內容,想象原始人一天的生活(從日出到日落
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閱讀“中國原始人類主要遺址分布圖”,初步掌握識別歷史地圖的基本技能。初步了解有關考古、歷史地圖、文物插圖、古史資料等方面的基本常識。了解遠古人類從低級到高級的演進過程。通過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培養豐富的歷史想象力。
。2)過程與方法:學生可以根據課本與教師提供的考古材料及自己的觀察所得,進行推理分析、大膽想象,主動探究問題的答案。并學習用觀察法、閱讀等方法來探究有關問題。教師以啟發式教學引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知道我國是目前世界上發現原始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以此增強民族自豪感。通過對考古知識的初步理解,培養崇尚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點〗:元謀人、北京人
〖教學難點〗:學生初步接觸歷史地圖、考古知識、古史資料等內容,需要逐步理解;人類社會從低級到高級的逐步演進,勞動在從猿到人的進華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這一問題比較抽象,需要逐步引導理解。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師引導
課件:教學掛圖,幻燈片
〖教學過程 〗
導入:非洲起源論
教師講解:曾有一部分歐洲人認為,亞洲人并沒有自己的本土祖先,而是非洲古猿移民的后代,并以此作為侵略亞洲的借口。事實是如此嗎?其實,作為亞洲第一大國的中國,早在170萬年前就已經發現了人類的足跡。今天我們就來探索一下我們本國的祖先——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
1元謀人(從牙齒→元謀人)
幻燈片:元謀人的牙齒
引出元謀人的概念,著重指出元謀人是我國境內已知最早人類(170萬年前)。
過渡性提問:是不是在幾十乃至幾百萬年前中國境內只生活著元謀人這一種遠古人類呢?
掛圖:中國原始人類主要遺址分布圖
引導學生看圖:請數一數,我國有多少處原始人類主要遺址?
從圖上可以直觀的觀察到我國境內分布著很多的遠古人類遺址,我國是目前世界上發現原始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多元化概念)。
提問:從圖上來看,這些原始人類都選擇了什么樣的生活環境?為什么?
教師總結:集中于大江大河流域(黃河、長江、珠江,可指出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土地肥沃的地方。
過渡性提問:在遠古,既沒有發達的交通,又沒有可口的美食佳肴,更沒有現代化的娛樂設施,那么他們是怎樣打發一天的時光的呢?下面我們選擇一處最 有代表性的遠古人類,來看看他們的生活情況。
引出北京人的概念。
2北京人(時間、地點)
、傧嗝蔡卣鳎嚎磮D“北京人頭部復原像”,學生回答。(猿的特征)
提問:從外部特征來看,北京人似乎更象猿,但為什么稱他為人呢?(學生討論)
②直立行走(人的特征)
提問:為什么要直立行走?(環境改變,解放雙手→勞動→手、下肢及腦的發展)
提問:手、下肢及腦的發展是同步的嗎?在這個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是什么?(強調勞動的決定性作用)
③使用并制造工具(人的特征)
提問:大自然給原始人類提供了哪些天然工具呢?
提問:有一天,十幾個北京人圍追一頭鹿,請問,從他們獲得這頭鹿到吃掉這頭鹿需要哪些特殊的工具?
可是有些工具自然界沒有,怎么辦?(制造:打制)
④使用火(天然火)(人的特征)
提問:你是怎么知道他們會使用火的?你知道火的來源嗎?火給他們提供了哪些方便?他們是怎么知道吃熟食的(可想象具體情景)?熟食與生食相比具有哪些優越性?
既然火對他們如此重要,那如何保存這珍貴的火種?
過渡性提問:北京人使用簡單粗糙的工具,卻要面臨惡劣的環境,還要和猛獸搏斗,怎樣才能增強生存的能力?能否個體生活?
、萆罘绞:群居
過渡性提問: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人生活在一起,勞動的分工會一樣嗎?怎樣分工才是最合理最能發揮集體力量的?
情景設置:
請你當一回北京人的首領,①給你的成員具體的勞動分工
②在食物非常充足的特殊情況下分配食物
③但大多數情況下食物是不夠的,例如今天就很不幸,派出打獵的人一無所獲,只有采集的人帶回為數很少的野果,請你合理分配這些有限的食物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
提示: 勞動分工 食物分配
成年男子
成年女子
老 人
小 孩
〖布置作業〗1根據所學內容,想象原始人一天的生活(從日出到日落)
自學“山頂洞人”這一部分。
自學提示:①為什么稱為山頂洞人?(發現地點)
、诒容^山頂洞人和北京人頭部復原像
、凵巾敹慈说膭趧庸ぞ哂心男└倪M?(骨器、磨制石器、鉆孔技術)他們是如何懂得人工取火的?(摩擦生熱,來源于生活經驗)
、苌巾敹慈伺鍘аb飾品,這說明了什么?(原始的對美的追求)
、萆巾敹慈伺c北京人相比,誰的生活年代離現在最近?誰是更人類?從中你得到什么啟示?(從低級向高級進化)
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我國境內的最早人類——元謀人的發現與距今年代;北京人的發現、地點與距今年代;北京人的體質特征、制造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群居生活;山頂洞人的距今年代、發現地點;山頂洞人的石器、磨制技術和人工取火;山頂洞人過著氏族公社的生活。
過程與方法
初步了解、認識歷史領域各種不同知識范圍的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閱讀,可以接觸考古知識、神話傳說、古史資料、歷史地圖、文物插圖等各類與歷史有關的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引起興趣,重視歷史課的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我國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發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我國歷史可以追溯到一百七十多萬年以前,從而激發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感情。
2、勞動創造世界和人類本身。從我國遠古人類制造工具、會勞動的歷史,認清這一顛撲不破的真理。
教學重點:北京人,包括北京人的發現地點、距今年代、制造石器、使用火、群居生活等。
教學難點:遠古人類歷史離我們非常遙遠,學生對尋找有科學依據的感觸和歷史想像有一定難度。
教材分析
遠古居民的生活景象。我國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遍及南北,十分豐富。本課只是講了三個典型: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元謀人,以發現頭蓋骨化石聞名世界的北京人,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典型代表山頂洞人。
“北京人”是本課的重點。北京人是遠古人類的典型代表,它的發現成為古人類考古和研究史上的里程碑!氨本┤恕边@一子目從北京人的發現、北京人的體質特征、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艱苦的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等內容,全面而簡要地勾畫了北京人的生活狀況。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在中華大地上,誰是最早的居民呢?他們長什么樣?吃什么?穿什么?住在什么地方?他們是怎樣生活的?今天就讓我們共同探尋我們祖先生活遺跡,“拜訪”祖先。
進行新課
距今170萬年到公元前21世紀,是我國的原始社會時期,第2課到第3課,我們將要了解這一時期我們祖先的生活生產狀況。讓我們首先來看一看是誰揭開中國原始社會的序幕的吧。
20世紀20年代以來,考古工作者在中華大地上發現了眾多的原始人類遺址。
我國目前已發現的遠古人類有多少呢?他們分布在何處?一起來看課本插圖。
識圖《中國原始人類主要遺址分布圖》。(讀歷史地圖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第一,看題目,知道這幅圖要告訴我們什么;第二,看圖例,知道圖中符號所表示的含義;第三,看圖中的地名、分布方位及古今地名注釋;第四,找出特點。)
學生討論、回答略。
教師:從中國遠古人類遺址的分布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在中華大地上,北起遼河,南至珠江,都發現了遠古人類的遺跡。事實證明,我國是歷史十分悠久、古代遺址遺物最為豐富的國家,這是對人類歷史發展的重要貢獻。根據學術界統計,我國已發現舊石器時代遺址數百處,舊石器早期遺址也有七十多處,但在課文地圖上不可能一一都列出來,只能列出重要的幾處,而在課文正文中,僅舉了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幾處。要求學生記憶這三處遠古人類遺跡。
生活年代最早的是元謀人,他們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知的最早人類,生活年代距今約170萬年,因發現于云南元謀而得名。
一、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云南元謀(板書)
教師(提問):對于元謀人,我們發現了哪些考古資料呢?
學生:回答略。
教師(出示元謀人牙齒化石圖,提問):什么是化石呢?同學們查字典了解一下。
學生:通俗地說,化石就是生活在遙遠的過去的生物的遺體或遺跡變成的石頭。
教師:根據考古學家的推測,這兩顆牙齒,一顆為左上內側門齒。一顆為右上內側門齒,同學們可以對照一下同桌同學的門齒,看與元謀人的牙齒有何不同?
學生:回答略。
教師:圖上這兩顆牙齒同屬于一個成年個體。這兩顆牙齒碩大、粗壯,由此可推測,其主人是一青年男性。這與以后的北京人相比,其牙齒的形態、構造更為原始。另外,考古學家在元謀人的遺址中還發現一些有明顯加工痕跡的石器,在遺址的黏土層中還發現許多炭屑和呈黑色的燒骨,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討論、回答略。
教師:那些有明顯加工痕跡的石器,說明元謀人已開始使用石器,那些黏土層中的炭屑和呈黑色的燒骨,說明元謀人會使用火。僅憑這些考古資料想揭開原始人生活神秘的面紗還很困難,我們還迫切需要通過一處考古資料豐富的遠古人類遺址來揭示原始人的生活。給我們提供大量豐富考古資料的是什么遺址呢?
學生:回答略。
教師:20世紀20年代后期,考古工作者在北京房山周口店龍骨山的巖洞里,首次發現了北京人的頭蓋骨化石。在以后的考古發掘中,陸續出土了200多塊屬于40多個北京人的骨化石、10萬多件石器和石片、大量灰燼和100多種動物的骨化石,這么豐富的考古資料使北京人成為舉世聞名的遠古人類。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下面我們就一步步來了解北京人的有關知識。
二、北京人(板書)
學生活動:找出北京人的發現地點和生存年代。(發現地點是北京周口店,距今約70萬——20萬年。)
教師:北京人到底長什么樣子?他們的體質特征如何?
形貌、體質特征(板書)
教師:(課件展示《北京人頭部復原像》圖片)。
提問:請同學們對照北京人頭部復原像,說說北京人的頭部特點。
學生:回答略。
教師:同學們發現北京人長得既像猿類而又具有現代人的特征,所以稱他們為“猿人”。北京人頭部的猿類特征比較明顯,比如前額低平,眉骨粗壯,顴骨突起,嘴部前伸,沒有下巴。他們的腦容量雖比猿類大一半以上,但只等于現代人平均腦量的76%。他們的體格健壯,肌肉有力,毛發濃密,身高一般是一米五六左右。北京人的四肢相對來說比頭部要進步些,他們的上肢已基本具備了現代人的形式,下肢雖然和現代人相似,但還有若干原始性。由此就引出一個問題:為什么北京人的身體結構有的地方――如上肢,那樣接近現代人,而有的地方――如頭部和下肢卻更像猿呢?同學們能推測出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嗎?
學生:討論、交流、回答略。
教師:正是由于勞動使上肢肌肉、韌帶和骨骼日趨發達,使手由最初只能做簡單動作到逐漸會做各種復雜動作,靈巧性越來越強,靈活程度已與現代人差不多了。因此,手是最先向現代人方向發展的。手不僅是勞動的器官,它還是勞動的產物。下肢在四肢分化后,只擔負支撐身體和行走的任務,所以它的發展就落在了上肢的后面,雖已能直立行走,但還有些屈膝。至于腦及腦外面的頭骨結構,是在手足分工、直立行走之后,由于勞動實踐和語言的推動才發展起來的,因此,北京人的頭部還有較多的原始性。人體發展的這種先后順序證明,人類是由于勞動才從古猿轉化來的。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勞動創造了人本身!
教師(提問):北京人是如何勞動的呢?
學生:討論、回答略。
制造工具(板書)
教師(總結):北京人生活的時代,周口店一帶的地理環境除了距離海邊比現在近得多,氣候比現在溫和、濕潤之外,大致和現在差不多。在周口店的南邊、東南邊是一片廣闊的平原,北邊和西邊是重疊的高山和蜿蜒起伏的丘陵,北京人就住在這里的龍骨山的天然洞穴里。那時候,成群的野馬、鹿和羚羊在平原上奔馳;犀牛和大象也常到那里尋找食物;在高山和丘陵上,松、柏、樺繁茂成林;還有結著小肉果的樸樹和開小紫花的紫荊雜生于叢林中;成群的獼猴往來攀躍,尋找著果實;兇猛的劍齒虎和熊、狼、豹等猛獸出沒于山野間,嚴重威脅著北京人的生存。北京人跟險惡的環境進行了頑強的斗爭,在這過程中逐漸地創造了和自然作斗爭的武器,那就是石器和火。在北京人遺址中發現的石器,一般是把石塊打制成帶刃的石片,再經過單面加工制成的。也有一部分石片是沒有再加工就使用的。這些石器按其形狀和用途,可分為砍砸器、刮削器、尖狀器、兩端刃器等。砍砸器和刮削器的發現間接證明了北京人還能利用石器把樹木砍削成木棒作為工具。這些工具在今天看來自然是十分粗笨的,但在當時的條件下我們的祖先能把它們制作出來,卻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勞動是從制造工具開始的”,能夠制造工具,人類的勞動實踐便開始了。北京人就是憑借著這些粗笨的工具,向大自然索取食物,來維持自己的生存。
北京人同自然作斗爭的另一種重要武器,就是火。在他們住過的山洞里,留下了很厚的灰燼堆,還有被火燒過的石塊、獸骨和樹木炭塊,這說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略。
教師:說明北京人已經懂得用火了。從灰燼的成堆來看,他們還不會人工取火。那么他們的火是怎樣來的,有了火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學生:討論、回答略。
使用天然火(板書)
教師:火的使用,使人類能夠吃到熟食,促進了體質的發展;還能利用它御寒、照明、驅逐野獸,大大增強了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盡管這樣,北京人的生活條件還是極其艱辛的,既要抗擊種種自然災害,又要抵御猛獸的侵襲。他們常常由于獵獲不到食物或是同猛獸搏斗而喪失了生命。在已發現的四十個北京人的遺骸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死于14歲左右,生活到50歲以上的僅有一人。
在這樣艱難險惡的環境下,我們的祖先是靠什么樣的組織形式一代代繁衍下來的呢?誰能描述一下他們的生活方式?
學生:回答略。
群居生活(板書)
教師(講述):他們過著互相協作的群居生活。這種社會性是人類的本性,也是人類社會力量的源泉。北京人大約幾十個人結合在一起,共同勞動,一起分享微薄的勞動果實,過著采集和狩獵的生活。他們每天早晨成群地出去打獵,主要獵取腫骨鹿、梅花鹿、野馬、野羊等。狩獵的方法大概是十幾個年輕力壯的男人,先躲藏在野獸經常出沒的地方,等野獸一出現,就手持工具圍獵追打。這種原始的狩獵方法和簡陋工具,是不容易獵獲到動物的。婦女到附近的叢林和原野去采集野果,挖掘植物的根莖。采集是北京人獲得食物的主要方法。北京人群居在山洞里,燃起一堆火,烤熟獵獲的動物肉,或是燒熟采集來的樸樹子等,共同享用這些食物。晚上在洞口燃著幾堆火,防御猛獸的侵襲。在群居生活中,他們還處于原始的亂婚狀態。這種群體就是原始人群,也就是早期的人類社會。我們的祖先,就是靠著這種社會組織,經過長期的艱苦勞動和斗爭,頑強地改造著自然,改造著自己的體質,推動著社會向前發展。
三、山頂洞人(板書)
到了距今1.8萬年的時候,在北京房山周口店又生活著一種原始人類,因他們的遺骨化石是在龍骨山山頂的洞穴中發現的,所以被稱為“山頂洞人”。
自學提示:
1、為什么稱為山頂洞人?(發現地點 )
2、比較山頂洞人和北京人頭部復原像。
3、山頂洞人的勞動工具有哪些改進?(骨器、磨制石器、鉆孔技術)他們是如何懂得人工取火的?(摩擦生熱,來源于生活經驗)
4、山頂洞人佩帶裝飾品,這說明了什么?(原始的對美的追求)
5、山頂洞人與北京人相比,誰的生活年代離現在最近?誰更像人類?從中你得到什么啟示?(從低級向高級進化)
學生:閱讀、回答略。
課堂小結
在漫長的歲月里,我們的祖先以其智慧和力量,同大自然進行著艱苦卓絕的斗爭,推動著人類的進步。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你認為重點應是什么?(學生回答略)
教師用課件展示知識結構。
遠古人
對比項
元謀人
北京人
山頂洞人
突出點
最早
最豐富、舉世聞名
生活年代
距今約170萬年
距今約70―20萬年
距今約1、8萬年
生活地點
云南元謀
北京周口莊
北京周口店
頭部特點
還保留猿的特征
和現代人相似
使用工具
打制石器
打制、磨制、鉆孔
火
天然火
人工取火
組織形式
群居
氏族
同學們還有什么疑問可以提出來互相解答。
學生質疑、解答略。
作業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請寫入歷史課后記中。
想像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寫一篇小作文。
課后反思
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 篇4
名師導航
知識梳理
一、元謀人
1.目前世界上發現原始人類遺跡最多的國家是 。目前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是距今約 萬年的元謀人。
2.元謀人因發現于 元謀而得名。1965年,考古工作者在元謀發現了兩顆遠古人類 化石和一些有明顯加工痕跡的 ,在遺址的黏(nián)土層中還發現許多和呈黑色的 ?茖W鑒定證明,這是原始人類的遺物、遺骨。
二、北京人
1.距今約 萬至 萬年,生活在北京 的原始人類被稱為“北京人”。
2.北京人還保留著猿的一些體質特征,但他們已經能 , 基本上具備了現代人的特點。 是勞動的器官,發展較快,變得靈活輕巧。 用來支撐身體和直立行走,發展較慢。 隨著的分化和 的發展,腦也在緩慢地進化。這些變化說明, 在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3.北京人已經會制造不同用途的 。他們用砸擊、敲打、碰撞的方法,把石塊加工成各種形狀的石器。 ,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取得的重大進步。
4.北京人已經使用 火。他們從自然界取來火種,用火 、 和 ,還用火;鸬氖褂茫岣吡嗽既祟 的能力,促進了 的發展和腦的進化。
5.北京人往往幾十個人在一起,共同勞動并分享勞動成果,過著 的生活。這是人類最原始的社會組織形式。
三、山頂洞人
1.距今約__________年,在北京房山__________又生活著一種原始人類,被稱為“山頂洞人”。山頂洞人的面貌和__________已沒有多大區別。
2.山頂洞人用__________連綴獸皮,遮蔽身體,抵御風寒;山頂洞人已經能夠__________。
●首先利用《中國原始社會主要遺址分布圖》了解中國境內的主要遠古人群。元謀人的資料很有限,可從“元謀人牙齒化石”探究他們的大致體征。
●北京人文化遺存最豐富,研究也最深入,因而北京人為本課的重點。從其生存年代和發現地點、體質特征、制造和使用工具、天然火的使用和群居生活等五個方面掌握,其中北京人會制造和使用石器、會使用天然火又是最重要的。
●結合教材中《山頂洞人頭部復原像》《山頂洞人制作的骨針》《山頂洞人的裝飾品》,了解山頂洞人的面部特征和生活情況。
疑難突破
1.我國遠古人類遺址分布的特點和認識
根據《中國原始人類主要遺址分布圖》可以看出,在我國境內,北起遼河,南到珠江,許多地方發現了遠古人類的遺跡,這些原始人類遺址主要集中在黃河、長江以及珠江流域,事實證明我國是目前世界上發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我國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黃河、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中華的遠古文明。
●觀察圖畫,通過分析發現,在我國土地上發現的眾多原始人類遺址充分展示了從元謀人、北京人到山頂洞人的演進過程,勾畫出了中華大地早期人類進化的輪廓。
2.勞動創造了人
北京人的體態,一部分像人,一部分又像猿。他們的腦容量比現代猿大一倍多,比現代人略小,上肢發展與現代人基本相同,手是主要的勞動器官,發展較快,變得輕巧靈活;下肢骨比較接近現代人,下肢用來支撐身體和直立行走。這些變化說明,勞動在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北京人頭部和下肢像猿而上肢接近現代人,說明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勞動起了重要作用,因為勞動使人類的手的靈活性越來越強。
問題探究
問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中,考古學家發現了厚達6米的灰燼。這堆灰燼是怎么生成的?能證明什么?它能反映出哪些現象?
●遠古時代的歷史沒有文字記載,了解和研究它的主要依據就是地下埋藏的遺跡。所以通過研究這些遺跡,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了解遠古人類生活勞動的情況。
探究:灰燼是用火的遺跡,說明北京人已會使用火。
反映現象:①集中用火,而且是長期的。②有固定的用火地點。③會保留火種,掌握了控制和管理火的技術。④活動的范圍不是很遠,他們不會人工取火。⑤北京人過著群居生活。
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 篇5
第1課 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
教學目標
一、基礎知識目標
我國境內的最早人類——元謀人的發現與距今年代;北京人的發現、地點與距今年代;北京人的體質特征、制造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群居生活;山頂洞人的距今年代、發現地點;山頂洞人的石器、磨制技術和人工取火;山頂洞人過著氏族公社的生活。
二、能力培養目標
初步了解、認識歷史領域各種不同知識范圍的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閱讀,可以接觸考古知識、神話傳說、古史資料、歷史地圖、文物插圖等各類與歷史有關的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引起興趣,重視歷史課的學習。
三、思想教育目標
1.我國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發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我國歷史可以追溯到一百七十多萬年以前,從而激發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感情。
2.勞動創造世界和人類本身。從我國遠古人類制造工具、會勞動的歷史,認清這一顛撲不破的真理。
教學重點:
本課重點是元謀人,包括元謀人的發現地點、距今年代、考古發現情況等。另一重點是北京人,包括北京人的發現地點、距今年代、制造石器、使用火、群居生活等。
教學難點:
本課難點有二:1.初中學生對原始社會的名詞比較生疏,剛剛學習歷史,需要逐步理解;2.人類自身從猿到人的發展,勞動創造人的真理比較抽象,一時不易講清。
教學設計:
利用一場科幻劇表演,使學生了解我國境內原始人類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區別,再以拜訪祖先的形式,引導學生一步步探尋祖先生活的痕跡,使學生認識到人類進化的歷程,及勞動在從猿到人的過程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在中華大地上,誰是最早的居民呢?他們長什么樣?吃什么?穿什么?住在什么地方?他們是怎樣生活的?今天就讓我們共同探尋我們祖先生活遺跡,“拜訪”祖先。
第1課 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板書)
距今170萬年到公元前21世紀,是我國的原始社會時期,第2課到第3課,我們將要了解這一時期我們祖先的生活生產狀況。讓我們首先來看一看是誰揭開中國原始社會的序幕的吧。
一、 元謀人(板書)
20世紀20年代以來,考古工作者在中華大地上發現了眾多的原始人類遺址。那么目前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是什么人呢?元謀人。為什么說已知?元謀人距今有多少年?約170萬年。我們是怎么知道的呢?事情源起于兩顆牙齒和一些粗糙的石器,這是1965年5月1日,中國的科學工作者在云南省元謀縣發現的,經科學家鑒定,這是遠古人類的遺骨、遺物,距今約有170萬年。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我們祖先的牙齒。
用投影儀展示《中國原始人類主要遺址分布圖》,然后指出元謀人的發現地點,元謀人因發現于元謀而得名。從這件事我們也能體會到:1、我國歷史是各民族共同的歷史:即遠古歷史不僅僅局限在黃河流域,而是有若干文化源流。云南是我國邊遠省份,元謀人的發現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2、元謀人遺址的發現也說明我國的歷史不是從幾千年前的文明史開始的,人類的歷史和我國的歷史都應當從有人類活動開始。
從中國遠古人類遺址的分布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在中華大地上,北起遼河,南至珠江,都發現了遠古人類的遺跡。事實證明,我國是歷史十分悠久、古代遺址遺物最為豐富的國家,這是對人類歷史發展的重要貢獻。根據學術界統計,我國已發現舊石器時代遺址數百處,舊石器早期遺址也有七十多處,但在課文地圖上不可能一一都列出來,只能列出重要的幾處,而在課文正文中,僅舉了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幾處。要求學生記憶這三處遠古人類遺跡。
二、北京人(板書)
“北京人”一目,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需結合課文的兩幅插圖《北京人頭部復原像》和《北京人使用的石器》,進行形象的講解。先用講讀法和范例教學法,讓學生看書,并對照元謀人的學習要點來總結北京人的情況。包括:1.北京人的發現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山洞里;北京人的距今年代:生活在距今70萬年至20萬年前。2.北京人的體質特征。結合北京人頭像指出他們保留了猿的特點,頭部仍然像猿(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但因為用手勞動,手足已向人靠近,這是勞動的結果,也說明了“勞動創造了人本身”的真理。3.北京人會制造工具和已經使用天然火。這一點是本課重點的重點。思考兩個問題:1.“舊石器和天然石塊有什么區別?”2.“考古學家憑什么判斷北京人已使用天然火?”北京人的發現在世界學術界之所以如此重要,就是因為在北京人遺址發現了大量石器和用火痕跡,足以證明他們已經會制造工具和控制使用火,這是從猿到人的一個重大而關鍵的發展步驟。會制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所以我們說:“他們已經是人了!标P于天然火的使用,請同學們思考其用途: “照明、防寒、嚇跑野獸”和“燒烤食物”。用火“增強了他們征服自然的能力”。還有更重要一點是人用火燒熟食物,可以增進人類體質本身的變化。指導學生觀看《北京人頭部復原像》。
因為關于北京人的考古發現相對較多,所以我們還能夠了解北京人的生活情況。北京人“過著群居的生活”和“這就是最原始的社會組織形式”。請同學們思考:1.為什么過群居生活?是由于生活環境太險惡,只有靠集體力量,才能適應自然。2.為什么要分享勞動成果?由于環境迫使他們群居,共同勞動,自然也分享勞動果實,這是當時低下的生產力水平所決定的。
三、山頂洞人
展示自拍照片“山頂洞人遺址”。我們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山洞,發現了距今約70萬年至20萬以前的北京人,又在龍骨山山頂部的洞穴里發現了距今約180XX年的山頂洞人,應當說,北京人和山頂洞人是永遠不會見面的鄰居,可是有一天,惡劣的天氣使山頂洞人居住的地方出現了強大的引力場,一個美麗可愛的女孩子被帶到了北京人的時空,于是一場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對話開始了。
現在,我需要兩位有非凡表演才能的同學來即興表演這場科幻歷史劇,在表演之前,我有必要澄清一下,這個故事是虛構的,主要是為了讓大家形象生動地了解山頂洞人相比于北京人的進步之處,呆會在表演的過程中,希望大家分清哪些內容是虛構的,哪些又是我們要掌握的知識點。
山頂洞人(簡稱山)(女)
北京人 (簡稱北)(男)
山(環顧四周):我奶奶的奶奶的奶奶……說過,我們這很早以前生活過一種人,叫什么北京人,難道這是他們住的地方嗎?(看見一北京人蹲著發愁)
山:喂,你蹲著干什么,你是不是北京人啦!
北(站起來,還未說話)
山(尖叫起來):哎呀你怎么沒穿衣服?
北(紅著臉,著急地說):你別誹謗人,誰說我沒穿衣服,我這不裹著樹葉嗎?
山:樹葉也能叫衣服,俗話說,“佛要金裝,人要衣裝”,你看我,穿的名貴的獸皮,是我媽媽用骨針縫的呢!漂亮吧。
北(自慚形穢,極難為情地地點了點頭)
山(走到北的跟前,仔細看了看北京人)嘆道:你脾氣很好,也很溫柔,但是你的確很丑,你看看你,前額偏低,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尤其是你這頭還向前傾,怎么象孫悟空?
北(更加無地自容)
山(伶牙利齒,繼續道):其實,人嘛,“三分長相,七分打扮”,戴個項鏈什么的不就好多了嗎?
北(一臉的茫然,不知項鏈為何物)
山:好了好了,項鏈就是脖子上戴的,(取下項鏈),好了我做一個好人,把它送給你了,(說著,給北京人戴上)
北(心想,原來是送我這么希奇的東西,他看了看,就只有手上的一個石塊,和一根石棒)就慷慨地說:“這是我用了好幾天時間敲打而成的工具,可以挖植物的根、莖、果物,割動物肉”。
山(接過來,心里道:送也送好一點的,這么粗糙,原來還處在舊石器時代,根本不懂磨制)
突然,刮起狂風,電閃雷鳴,地動山搖
北(非常高興,要打閃電了,馬上就有火了,對山道):我去取一點火,你等一會兒,我馬上就來陪你玩。
山:這么落后,取火還要等閃電,我們早就會人工取火了。
突然,山消失不見了,回到了她的時空;貋,不見了山,非常迷茫失望地說:曾
北:曾經有一個珍貴的機會擺在我的面前,而我沒有珍惜,塵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此,如果上天給我再來一次的機會,我一定會說,讓我做一個山頂洞人吧,如果一定要在前面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十五年。
看完了精彩的表演,讓我們回過神來,現在我們要做的是,從剛才的表演中分析出哪些是虛構的,哪些是真正的歷史事實并填寫下表。
北京人 山頂洞人
外貌 前額偏低,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尤其是你這頭還向前傾 和現代人沒有什么區別
穿著 有了獸皮制作的衣服
勞動工具 用石塊敲打而成的石器,
把樹支砍成木棒 用有還是打制石器,但已經懂得磨制和鉆孔的技術,會制造骨針等骨器
火 使用天然火 已懂得人工取火
其它 群居生活 會做裝飾品
漁獵和采集是主要的生產勞動
生活的集體,是按血緣關系結合起來的“氏族”
課文的小字部分介紹了山頂洞人的情況。包括:1.山頂洞人的生活地點和距今年代:北京龍骨山山頂洞,距今約18 0XX年。2.講清山頂洞人已掌握磨制和鉆孔技術。說明他們制造工具的水平大大提高了。插圖為證明山頂洞人已掌握新技術的遺物:骨針和鉆孔的裝飾品。3.強調山頂洞人已經懂得人工取火,這是說明山頂洞人生產水平比以前進步的又一重要特征。本目的兩幅插圖,《山頂洞人頭部復原像》和《山頂洞人的骨針和裝飾品》,前者說明山頂洞人已經同現代人“基本相同”,后者說明山頂洞人已掌握磨制和鉆孔技術,這是一個劃時代的進步。
小結:剛才我們在相當詼諧輕松的氣氛中學完了這節課,但實際上,在漫長的歲月里,我們的祖先以其智慧和力量,同大自然進行著艱苦卓絕的斗爭,推動著人類的進步。
課堂練習:課文后的材料閱讀
課后作業:活動建議
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 篇6
第1課 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學案
〖課程標準〗
以元謀人、北京人等早期人類為例,了解中國境內原始人類的文化遺址。能力要求(識記)
〖知識機構〗
一. 元謀人
1.發現地點: 省 縣。 2.距今年代:距今約 年,是我國境內已知 的人類。 3.發現的主要考古資料:⑴兩顆遠古人類的 。⑵一些有明顯加工痕跡的 。⑶許多 和呈黑色的 。
二. 北京人
1.發現地點: 周口店的山洞。 2.距今年代:約 年至 年。
3.體質特征:保留了 的一些體質特征,但已經能 , 基本上具備了現代人的特點。 4.生產生活:⑴能制造和使用 石器。⑵已經使用 火。⑶過著 生活,這是人類最原始的 形式。
三. 山頂洞人
1.發現地點:北京周口店 頂部的洞穴。 2.距今年代:約 年。3.體質特征:面貌同 沒有多大區別。 4.生產生活:⑴除了 和 外,還會捕捉 動物。⑵懂得 技術,使用骨針。⑶用骨針連綴 ,用來遮蔽身體,抵御嚴寒。⑷已經能夠 火。
〖綜合應用〗
一.選擇題
1.某校歷史學習小組要考察我國最早的原始人類生活的遺址,他們應該去 ……( )
a.北京周口店 b.云南元謀 c.浙江余姚 d.陜西西安
2.假如你去北京旅游,你可以參觀下列哪個原始人類遺址………………………( )
a.周口店遺址 b.河姆渡遺址 c.元謀人遺址 d.半坡遺址
3.小明來到周口店龍骨山,他可以了解到生活距今 ▲ 的北京人! )
a.80~30萬年前 b.70~30萬年前 c.70~20萬年前 d.80~20萬年前
4.考古人員在北京人遺址中發現了大量木炭和幾處較大的灰燼堆。這說明北京人( )
a.會建造房屋 b.會使用天然火 c.會制造彩陶 d.會種植水稻
5.有了人類,就有了人類社會。我國境內的人類活動至少出現在………………( )
a.三.四百萬年前 b.170萬年前 c.70-20萬年前 d.公元前21世紀
6.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中的“歡歡”的原型是“火”,被稱為“火娃”。請問:火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有哪些重大作用?………………………………………………( )
、贌臼澄 ②照明御寒 ③驅趕野獸 ④促進體質和腦的進化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下列遠古人類,從起進化的程度看,從低到高排列,正確的是………………( )
a.北京人、元謀人、山頂洞人 b.元謀人、山頂洞人、北京人
c.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 d.山頂洞人、北京人、元謀人
8.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都是我國境內著名的原始人類,獲得他們生產生活的第一手資料,要通過…………………………………………………………………………( )
a.神話傳說 b.史書記載 c.學者推斷 d.考古發掘
二.辨析題
1.中國是目前世界上發現原始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元謀人是我國境內最早的人類。
錯誤: 。
理由:(1) 。
。2) 。
〖知識拓展〗
1. 原始人類遺址分布的特點是什么?
2. 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3. 根據學習完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資料完成表格
外貌 穿著 勞動工具 火
北京人
山頂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