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教學示例(精選2篇)
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教學示例 篇1
課題名稱 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課型新授課時1課時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了解宋代社會風貌 衣、食、住、行、風俗等能力目標收集材料主動學習、探究歷史的能力情感價值觀通過對過去日常生活的了解,加深學生對民族歷史和文化的認同感重點、難點宋代社會風貌 衣、食、住、行、風俗過程和方法只管觀察法、對比歸納教學媒體服裝展示
教學程序
教學內容 社會生產的進步引起人民日常生活發生新的變化 衣、食、住、行是人的基本需求,也是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衣食住行變化反映社會的發展。 同一時期的衣食住行差異,也反映出社會階層不同 服飾文化可以折射出任的審美和文化心態 板書設計: 第11 課 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 一、衣食住行等習俗的變化 1、北宋的風俗 2、飲食方面 3、房屋建設 4、北宋多用牛車 二、熱鬧的瓦子和節日 1娛樂場叫“瓦子”(勾欄) 2傳統節日 宋代稱春節為元旦教師活動 1、 組織教學、指導閱讀課 2、 師生互動提問 3、 分析課文; 衣著、住房、等方面 3補充: 宋代服色的規定,紫色、朱色、綠色、青色(黑白) 纏足,我國封建社會的陋 課時小結:略學生活動 1、 各組展示自己的查找的資料 2、 不同時代的經歷、讓學生動起來、思維活起來 3、 思考? 北宋服飾的重要特 點? 觀察書62頁圖 4南北方飲食習俗的差異? 5拓展思維: 宋代的春節和今天的有什么不同? 如果你到北宋,怎樣改變自己衣食住行? 課后記本課史料來源于生活,易講、易懂。強調:風俗,反映不同時代。
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教學示例 篇2
教學重點 宋朝的服飾和“瓦子”
教學難點 宋朝的服飾變化反映了當時民族融合的歷史現象,“瓦子”是當時商業繁榮的產物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復習提問:
1、 宋朝南方農業發展的概況怎樣?(從越南引進的新品種——占城稻;重要的糧倉——太湖流域的蘇州、湖州;宋朝產量最多的糧食——水稻;有了新發展的其它農作物——棉花、茶樹)
2、 那時南方手工業中,哪三種行業很興旺?(紡織、制瓷、造船)
3、 它們各自最重要的產地在哪里?(絲織——蜀地和江浙、棉織——海南島和東南沿海;制瓷——浙江哥窯和江西景德鎮;造船——廣州和泉州等)
4、 南宋最大的商業都市是哪一座?(臨安)
1、 宋朝時,有哪兩個聞名世界的大商港?(泉州、廣州)
過渡講解:由于宋朝社會生產在農業、手工業、商業方面都有了巨大的進步,使得人們的衣、食、住、行、娛樂、節慶等社會生活也發生了重大變化。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衣食住行等習俗的變化
學生閱讀56頁“導入框”和本目內容(56-58頁),根據教師的提問在書上做標注,然后討論回答:
1、那時服飾上發生了哪三個方面的變化?(官員服飾——從節儉變為奢侈;勞動者服飾——受少數民族影響,小袖狹身的短衣;陋習——婦女纏足。)
2、那時南北方在飲食上有什么區別?(肉食——北宋羊肉為多,南方吃魚多;主食——北方以包子等面食為主,南方以臘八粥等米食為主;飲茶——“斗茶”習俗和“獻茶”民俗。)
3、請聯系58頁圖文和76、77頁《清明上河圖》回答:宋代“市郊村野”和“都市街景”圖里的住房有什么不同?(“市郊村野”的房屋布局稀疏、茅草結廬——簡樸;“都市街景”的房屋櫛比鱗次、樓閣軒昂、陶瓦蓋頂——豪華。)
1、 宋朝有哪幾類代步的工具?(牛、驢、轎,其中的轎子從唐朝的步輦演變而來。)
2、 當時還有什么便利人們出行的條件?(“邸店如云屯”。)
熱鬧的瓦子和歡樂的節日
學生閱讀58-60頁本目內容,根據教師的提問,討論回答下列問題:
1、瓦子里為什么很熱鬧?(它是人們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有演出的“勾欄”,有交易的攤位,還有各種服務行業,增添了城市的生氣。)
2、今天哪些重要的節慶活動在宋朝就有了?(春節、元宵、端午、中秋等。)
3、宋朝貼“桃符”的習俗后來演變成什么?(貼春聯。)
4、完成59頁“練一練”:瓦子在宋朝盛行的原因是什么?(市民階層不斷壯大。)
如時間許可,鞏固小結
1、通過60頁“自由閱讀卡”,聯系《水滸傳》對“高俅”的描寫,使學生懂得足球運動起源于我國。
2、建議有興趣的學生按60頁“活動與探究”:編輯歷史小報介紹宋朝社會風貌,或者寫出制作“東坡肉”的說明文。
3、完成新學案42頁“自我測評”的選擇題和問答題。
4、完成新學案90頁“自我測評”選擇題的5。
5、提醒學生預習第12課《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