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
1、描述泌尿系統的組成器官和各個器官的功能。
2、概述腎臟的結構,以及腎臟與尿液形成相關的結構特點。
3、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大致過程。
二、能力目標
1、觀察泌尿系統的模型、 豬的腎臟 ,提高觀察能力。
2、能根據實驗數據進行初步的科學推測,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根據實驗數據進行科學推測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腎單位的結構和功能的學習,建立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2、提高學生的自我保健意識,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1.學生能概述尿液的形成過程。
2.學生能從微觀到宏觀、從部分到整體、從數據到結果,推測尿液的形成過程,并形成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基本觀點。
難點:學生對腎小球的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理解不夠(因為這是一個動態連續的過程)。
課前準備:
教師:泌尿系統模型、投影儀、掛圖。
學生:預習本節內容,查詢書籍、網站,搜集有關人體泌尿系統方面的資料,了解有關腎臟方面的疾病及癥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你知道人體生命活動會產生哪些廢物嗎?人體代謝廢物的排出有哪些途徑?這就是第五章要學習的內容。
二、出示學習目標:
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本節課學習內容。
三、新課教學設計
一、學生自學課本p80的1、2自然段區別排泄和排遺
二、泌尿系統的組成
1、提出問題,請同學認真觀察泌尿系統的結構圖和腎臟的圖,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①、輸尿管和哪些結構相連?推測泌尿系統由哪些器官組成?各器官有什么功能?
②、尿是在哪兒形成的?這個器官與血管相連嗎?有哪些血管?血液是怎樣進出腎臟的?
③、結合血液循環圖,你認為尿液的形成與血液循環有沒有關系?腎臟里的血管分布是怎樣的?
2、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提出疑問,給予評價,并及時鼓勵其他學生的回答。
3、通過觀察,結合收集的資料和已有知識進行思考、推測,得出:泌尿系統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組成,尿的形成與血液循環有密切關系的結論。
那么:尿液在泌尿系統中是怎樣形成的?
三、尿的形成
(一)腎單位的結構
1、學生閱讀p81并觀察腎臟的剖面圖和腎單位的結構圖,認真思考并對以下問題進行快速的搶答:
①、什么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②、每個腎單位由 、 和 等部分組成。
③、腎小球是個 ,由 和 組成。
④、你從圖中還能獲得哪些知識?
2、通過描述和搶答得出:腎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個腎臟包括大約100萬個腎單位。每個腎單位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組成。腎小球是一個血管球,分別與入球小動脈和出球小動脈相連。
3、教師演示腎單位簡易教具,學生歸納腎單位的結構。
(二)尿液的形成
1、請同學們四人小組合作分析p82資料分析,取某健康人腎動脈中的血漿,腎小囊中的液體和尿液進行數據進行分析比較,充分利用自己收集的資料并結合觀察腎內部結構的圖,對比、討論、推理、表達、交流,回答以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