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與遠視”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本節是第四章《合理用腦、高效學習》中“信息的獲取”的第二節。在上一節學生了解了眼球的結構和視覺的形成。教材為了強化眼的衛生保健知識,在本節中單列了一節探究近視和遠視一課,較好地掌握了上節課的內容,本節課就是水到渠成了。這對于愛眼和護眼具有良好的導向意義。本節課是前一節課的延續,主要任務 是讓學生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總結出近視、遠視的 成因、矯正及近視的預防。教材的知識板塊有探究竟、大家談、知識鏈、實際用、親自做。幾個板塊之間相互銜接,教師在教學中靈活運用。在教學設計上以學生的自主探究活 動為主。 二、學情分析:學生對近視和遠視有一定的了解。他們了解的是引起近視的外因,比如:看書寫字的姿勢不正確。眼與書本距離過近、看電視、看電腦的時間過長等等。內因學生了解的不多,通過學生的一系列的探究活動讓學生自主 學習了解近視的內因。通過學習讓學生意識到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達到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目的。三、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說出近視眼的成因、預防措施以及近視、遠視的矯正原理。了解遠視的成因。嘗試班級近視率的調查并分析其原因。過程與方法: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合作解決問題。以學生的探究活動為主,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全體參與,在合作學習中相互幫助,相互促進。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使學生關注愛眼和護眼的重要,擁有明亮的眼睛,在用眼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預防近視的發生加重。2、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說出近視眼、遠視眼的成因、預防近視發生的措施。教學難點:睫狀肌的收縮和舒張對晶狀體曲 度大小的影響,學生不 容易理解。將其列為難點。四、教學程序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課前準備1、 自制眼球剪貼圖、晶狀體剪貼圖(分別為正常眼、近視眼、遠視眼)。 2、自制睫狀肌調節晶狀體模型1、分組調查各年級的班級近視率。 2、預習課文。課前,調查班級近視率,將所能收集到的信息加以整合,使知識具有一定的條理性,并培養其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引導學生說出常見的眼科疾病,其中患病率最高的是近視。 教師展示全國中小學生的各年齡視力不良情況調查表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同學們看到了無論是我們班級還是全國范圍內,中小學生的視力水平都在下降,同學們能不能幫助近視的同學分析一下近視的原因?引出課題。三個組學生分別匯報對我校班級近視率的調查結果。 學生將班級的近視率和全國中小學生各年齡視力不良情況做對比。關注班級的近視不良情況。近視就發生在學生的身邊,讓學生調查班級學生近視的情況,通過親自參與,更進一步引起學生對近視的重視。通過對比讓學生認識到近視問題的嚴重性,并從全國范圍來對比班級總體的視力水平。通過統計的數據說明,對學生更有說服力,使學生對自己的視力狀況更加關注。
近視眼、視眼的特點及矯正教師出示自學提綱,引導學生討論,同時教師提供了幾套眼球和晶狀體剪貼圖,學生選適合的剪貼 圖組合在黑板上進行講解。 之后教師及時評價,給予鼓勵。 關于矯正的方法和原理,由于涉及八年級物理的透鏡知識,學生不易理解,我是這樣處理的:讓近視 的學生摘下眼鏡,觀察眼鏡片的特點,表達并說明矯正的原理。師生共同總結三種眼的特點本環節“我來當老師”,使學生體會探究合作的樂趣,各組同學討論熱烈,有的組以提問形式講解,有的組還故意設置懸念,出現漏洞,讓其他同學去發現,并用眼球剪貼圖直觀的展示出各種眼的特點、成像特點及矯正。 學生根據近視的成因,結合小辭典的提示,找出矯正近視所需的眼鏡。近視的學生觀察自已所戴的眼鏡的特點。總結近視矯正眼鏡的特點。1、從眼球成像的角度區分正常眼、近視、遠視。2、 造成近視、遠視的病理。3、根據病理,矯正方法。促進了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并給了學生展示的空間,鍛煉了其思維的條理性、語言表達能力。